鳥類,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動物。它們可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動物、生活範圍最廣闊的動物、也是多樣性最豐富的動物。喜歡地理的人,無人不關心鳥類、喜愛鳥類。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簡隨風攝於海南
喜歡鳥,就會去觀鳥,在欣賞其美麗羽毛的同時,也會欣賞其飛行姿勢、打鬥行為以及愛情故事。漸漸地,你就會仔細觀察其身體結構,比如喙、腳或趾、頭部或枕部、胸部或背部、飛羽、尾羽,或許會被其炯炯的大眼睛所吸引,從而仔細研究其眉、眶、臉、頰,甚至虹膜。恭喜你,你成了觀察鳥類的牛人了。
如果你再觀察其飲食行為、求愛行為、交配行為、育雛行為,然後再瞭解其食物結構、起居環境、甚至遷徙路徑與特徵,恭喜你,你就是半個鳥類專家了。
鳥兒實在太像了,很難區分它們。為此,你深入考察其進化與分化,種與亞種之間的關係,甚至透過DNA的對比,對他們進行甄別和分類。那麼,你就跨入了鳥類專家的行列。
你認為鳥類的行為是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與反應,從鳥類的種群數量和分佈變化,你發現了地球變暖導致森林植被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急劇增加……最終將破壞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那麼,你就成了生態學家。
淡紫鳾,簡隨風攝於海南
可以說,鳥類是人類的科學導師,人類跟著鳥類的引導,一步一步走向科學,走向科學深處。
大黃冠啄木鳥,簡隨風攝於海南
正是因為鳥兒的華麗鮮豔的身影、絢麗多姿的色彩、啾唧婉轉的歌聲以及活潑跳躍的動作,人類認為其是浪漫的載體和藝術的化身,多少神話故事、童話歌謠、詩詞歌賦、美術畫作、交響音樂乃至歌劇舞劇,都離不開鳥類題材。
可以說,鳥類是人類精神的寄託、浪漫的載體和必不可少的文化內容。
筆者從學習攝影開始,就把鏡頭對準了可愛的鳥兒們,拍下了數千張鳥圖,寫下了數十篇鳥文,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甚至追到了非洲。打動我的,不僅是華麗的外表,囧囧的眼神,更是它們那種不遠萬里的遷徙意志和適者生存的哲學思想。
中國的花鳥畫,不僅記錄了文人們的觀鳥情趣,更表達了他們對鳥類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嚮往。我們不僅從《飛鳥集》知曉了泰戈爾的心思;也從關關雎鳩中知曉了愛情;從《天鵝湖》、《火鳥》看到了人類與鳥兒的靈性相同;沒有鳥兒,就沒有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沒有鳥兒,就沒有莫扎特的《魔笛》,甚至,鳥兒可以是國旗元素,可以是國歌歌詞,可以是圖騰,可以是宗教內容……沒有鳥兒,就沒有音樂,沒有美術,沒有文學,就沒有美好的一切!
鳥兒,引導我們學習地理,探索科學,追尋藝術之光,甚至給我們仿生靈感和精神鼓勵……
有鳥相伴,一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