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2月8日,儒勒凡爾納出生在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誌文章。儒勒凡爾納一生出版了66部長篇小說,大多以主人公的冒險經歷為線索,營造出一個又一個出五彩斑斕、怪誕離奇的科幻世界。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料顯示,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全世界範圍內,凡爾納的作品譯本已經累計達4751種,用“風靡全球”來形容也毫不誇張。為了紀念儒勒凡爾納,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即被命名為鸚鵡螺號。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忌辰。
儒勒凡爾納能夠受到廣泛讚譽和尊貴禮遇,與他在文學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密不可分。《海底兩萬裡》(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作為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以2卷47章的篇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海底旅行的故事。
鸚鵡螺潛水艇艇長尼摩,邀請魚叉手尼德蘭、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及其僕人康塞爾,用時10個月遊遍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等海域,經歷了種種奇遇,見識了種種奇觀。
跟隨著儒勒凡爾納的筆觸,我們得以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珊瑚谷、大珍珠、巨章魚、海底墓等曲折驚險、多彩斑斕的驚險畫面,一一在我們眼前飛馳而過,常常讓我們目不暇接。
在珊瑚王國為水手舉行葬禮、拯救被鯊魚襲擊的採珠人、打撈維哥灣的寶藏、見到強大富麗的亞特蘭蒂斯,隨著這一件件事情的推進,前往探險的艇長尼摩一行人對海底世界有了不同於以往的看法,大海浩瀚的、猛烈的、柔美的、潔淨的、蔚藍的、深沉的不同面貌也得以一一展現。變化萬千的海底世界,似乎成了一個與世隔絕之地,它存在於人類文明之外。
除了海底優美深邃的自然景觀令人沉醉以外,凡爾納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也引人注目。艇長尼摩,給筆者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
尼摩作為一艇之長,博覽群書,會彈管風琴,厭惡政治,鍾情自然界。他愛護手下,對仇人卻冷心冷面;他聲稱憎惡人類,卻在關鍵時刻救了採珠人;他把妻女的照片掛在臥室牆頭,卻不願意留在陸地與他們朝夕相處。這種矛盾的性格,展現了尼摩作為普通人所面臨的道德抉擇與情感考驗,啟發讀者去理解他內心深處的獨特感受。
《海底兩萬裡》全書充滿了非凡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冒險性。大海、島嶼、海鳥、戰鬥、熱血、風暴,讓人們心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嚮往,更讓人們對大海這塊神秘領地滿懷更多期待與敬畏。而追夢的人們,將永遠不會忘記璀璨壯麗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