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機會去到馬來西亞的一個傍海小鎮小住,完全是借了朋友一直和那邊有生意往來的光,也就正是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有幸體驗了一把當地華人的日常生活,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屬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與態度。
我去到的地方並非馬來西亞的繁華大城市,這是一個距離吉隆坡還有幾小時的車程,名叫的PANCANG BEDENA的地方。
朋友的合作伙伴姓謝,祖輩從潮汕來到了這裡。沿襲了潮汕人的精明能幹,謝大哥在當地經營著自家的生意,從他父親那一輩傳到他手中,算是家族產業,涵蓋了燕窩、金龍魚、榴蓮三大部分。
這個鎮子上的居民,大都居住在自家獨門獨院的房子裡。從院子的狀態,就多少可以看出這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如何。
但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這裡的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卻是出奇的統一,帶有一種孩子本就應該天生天養的隨性。
就拿我的隔壁鄰居為例。隔壁的小女兒,不過1歲出頭的樣子,放在國內,肯定是恨不得有專人24小時照顧著,生怕一不小心會出什麼閃失。而隔壁這家就直接把小孩放在圍欄裡,讓她自己在裡面玩耍,扔給5歲的小姐姐一句話,“別讓妹妹爬出來啊!”大人們就自顧自忙手頭的活去了,到了吃飯的時候,並沒有專門為1歲的孩子做她的專屬的兒童餐,只是從桌上的菜裡撥出一部分,放到孩子面前,先讓她自己吃。
餵飯?那就等到大人們自己把飯吃完之後再看吧!如果實在吃得很少,大人們就給喂上一些,如果自己本就表現不錯,那大人的工作就只剩清理一下孩子吃飯的“戰場”,實在弄得太髒,就給換上一套衣服完事。
我見過最誇張的一次,是他們索性在吃飯的時候把孩子的衣服脫光,之後讓孩子自由發揮,等這頓飯吃完,在捉了孩子去洗澡就完事了。
其實對這種“放養”的育兒狀態,我倒是可以接受。反倒是我同去的媽媽,焦慮到不行。
“哎呀,這不給穿衣服坐在地上吃飯,回頭著涼了怎麼辦?也沒個人看著,磕了摔了怎麼辦?”
“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和大人吃一樣的呢?這輔食需要滿滿一點點加啊。”
“孩子跑這一身的大汗,得趕緊給她換件衣服啊!再不濟也得來一塊隔汗巾嘛!”
謝大哥看到我媽媽的反應,爽朗一笑,“阿姨,沒事的,我們這裡的孩子都是這麼長大的!”
當孩子長大一些,就必須著手幫忙家裡做事了。
謝大哥有三個孩子,兩兒一女。
年紀最大的老大,當時正上大學2年級,我們到馬來西亞的時間正值暑假,他並沒有像國內許多同齡的孩子一樣,趁著暑假去和朋友到處玩耍,而是呆在父親身邊,幫忙父親打理家裡的生意。大人們談生意的時候,老大就靜靜地站在一旁聽。潮汕人喜歡喝茶,談生意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喝上一杯,只要桌上的茶喝得差不多了,老謝的大兒子一定會第一時間為大家將茶杯斟滿。如果家裡來了一些如我們這般的客人,大兒子又會兼職變成我們的導遊、司機,事無鉅細地為我們安排行程。
“怎麼不趁著假期出去玩玩呢?”我問他。
“平時我都在英國讀書,難得幫家裡做點什麼,現在有時間當然要幫爸媽分擔一些了。”他笑。
二兒子當時正讀高中,放假之後就被謝大哥派去了漁場養金龍魚,他與工人們同吃同住,不會受絲毫的優待,一個夏天下來,人曬得黑黑 ,卻沒有一點怨言,每天高高興興地向父親彙報漁場裡的見聞與感受。
三女兒在家最為受寵,全家人都對她喜歡得不行。就算被當作家裡的掌上明珠,剛上初中的她暑假也並不閒著,一大早就會早早起床,幫著父親做一些檔案整理,打包發貨之類的工作。
以上孩子的表現,讓我的朋友大為感嘆。“我家那臭小子,要有人家孩子四分之一的表現我就滿足了!”
他的兒子與謝大哥的大兒子同齡,暑假一開始就不知道約了什麼同學,一併去國外旅行去了。平日裡和他見面,連話都很難好好說上幾句。
謝大哥聽了朋友的感嘆,笑而不語。“我們這裡都是這樣啊,小孩子不能嬌慣,家裡的生意他們就應該親力親為,從小不吃點苦頭,以後怎麼接班呢?”
其實謝大哥家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沿襲了我大中國舊時的傳統。讓我感嘆的是,這傳統如今在國內漸漸的被淡化了,反倒是海外的華人,將其淋漓盡致的傳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