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蘇-34,其實還是得從蘇-27說起。
眾所周知,相比米格-29,蘇-27戰鬥機的初期發展充滿波折,基本算是推倒重來後才最終滿足了設計標準,即便如此,早起醒的蘇-27戰鬥機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機體結構強度設計,這實際上也限制了其機動性的發揮,一旦突破限制,就會面臨空中解體的危險。
很多人並不清楚,早期型的蘇-27戰鬥機最大載彈量只有4噸,對於一架純制空戰鬥機來說,這不是什麼問題,但如果是對地攻擊的話,就很成問題了。這也是早期型的蘇-27戰鬥機沒有什麼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只能使用機炮、火箭彈和炸彈對地攻擊,用昂貴的重型制空戰鬥機進行對地攻擊,而且為了滿足一定的精度,就必須低空低速飛行,落入了地面輕型防空火力的殺傷範圍,一旦被擊落,損失得不償失。
蘇-27系列的機體結構強度問題,困擾了設計團隊很長時間,直到進入21世紀後才算是基本解決,而美國空軍的F-15E“攻擊鷹”則早就在海灣戰爭中大顯身手了。蘇-34從冷戰結束前就已立項,直到2008年才開始正式裝備俄羅斯空軍,主要原因就在這裡。
按照計劃,蘇-34是用來取代現役的蘇-24“擊劍手”,蘇-24“擊劍手”與F-111和“狂風”一樣,都屬於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但相比後兩者,蘇-24“擊劍手”的航電裝置和武器系統不僅更落後,而且維護更加困難,這也算是變後掠翼飛機的通病。
但2014年後,惡劣的財政狀況打算了俄軍的裝備更新計劃,俄羅斯空天軍獲得的新飛機數量減少,原本計劃退役的蘇-24“擊劍手”被迫在改進升級後繼續服役。值得一提的是,俄軍專門為蘇-24研發了SVP-24導航瞄準系統,這種系統號稱可以將普通炸彈投出制導炸彈的精度,是否真的如此,不知道,畢竟,如果這種系統這麼先進,俄羅斯和其他國家也就不用研發、採購價格更貴的制導炸彈了,但SVP-24導航瞄準系統的確被廣泛應用到了俄軍各類戰機上,從轟炸機到武裝直升機都有,也算是一種神器了。
重新說回蘇-34,除了因為資金緣故,採購量減少外,俄羅斯空天軍還在印度版的蘇-30MKI基礎上,發展了自用型蘇-30SM多用途戰鬥機。相比蘇-34,蘇-30SM戰鬥機在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上並沒多少差別,甚至因為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投入而變得更強,而蘇-30SM的空戰能力更是蘇-34無法企及的。不僅裝備俄軍,蘇-30SM還成為俄羅斯最暢銷的出口戰機之一,在蘇-30SM的強力競爭下,蘇-34還能採購多少,很難說。客觀地說,在蘇-30SM這種優秀多用途戰鬥機的競爭下,蘇-34根本就不應該繼續採購,但這又涉及到俄羅斯軍工業內部複雜的派系之爭,這裡就不說了。
按照官方資料,蘇-34的最大載彈量達8噸,可以使用俄羅斯空天軍武器庫中的絕大部分武器。但相比西方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其航電和武器系統仍處於劣勢,實際上,在多用途戰鬥機大行其道的今天,專用的戰鬥轟炸機本身就不應該繼續裝備了。從敘利亞等地的實戰經驗來看,蘇-34的出動率遠不如蘇-24,在俄軍中的受重視程度,更是比不上蘇-30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