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釣”是相對“懸墜釣”而劃分稱謂的“老式”釣法,但傳統釣並不是一種落後的釣法,特別是在冬季,根據水情魚情,靈活搭配傳統釣的“逗釣”和“走釣”,也能有的放矢,收穫滿滿。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冬季傳統釣的一些注意要點。
1. 釣草,釣重障區
俗話說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冬季天氣寒冷,有水草的地方溫度相對較高,食物豐富,是藏魚的好去處,魚兒喜歡在水草處抱團取暖,天氣稍暖一點就在周邊覓食。水面多雜草的地方,水底地形更是複雜,相對於臺釣,傳統釣法對環境沒有那麼挑剔,也更方便下竿,不易被草掛鉤。
咱們常常說秋冬釣鯽魚首選重障區,是指障礙物面積比較大和集中的一片水域,像大面積重度覆蓋的水草、蘆葦、藕塘都很好,但要注意,只有那種紮根在水底,大面積立體存在的水草區,才是真正的好釣位。如果不是紮根在水底,只是浮在水面的水草,效果會差一點。
天氣越冷,鯽魚越往大面積障礙物的深處集中,所以釣重障區的邊緣,其實不如釣裡面核心處效果好。如果釣位水草過多,我們可以借用鐮刀等輔助工具,把水面清理出一個草洞,在草洞中作釣,窩點會更集中,魚喜歡在水草中活動,發窩也比較快。除非裡面實在無法下竿,再到邊緣處釣。
2. 蚯蚓紅蟲餌,多窩走釣
冬季作釣,餌料儘量用葷腥,也就是味道大一點的餌料才能把魚誘進窩,因為冬季水溫低的情況下,餌料的穿透力是非常弱的。這時活動的蚯蚓,紅蟲更能引起魚的注意。
打窩量不要打太多,冬天鯽魚是成群的,“人找魚”找到魚群的打窩效果才更好。傳統釣裝備少,走釣也方便,可以相隔一段距離,多打幾個窩子,一般來說至少是打三到五個窩子,輪流施釣,哪個窩子先發就先釣哪邊,這樣不驚窩,找到魚群的機率也會高。
一般來說,打了窩之後不要過早下竿,寧願稍等一會兒,等發窩了再說。天氣越冷,資源越差,等待時間就越長。如果遇到魚很多、下去就咬,就一直釣到餌下去吃得沒那麼快了,再補一點窩料換位置。如果遇到有口但不快、魚不多,可以釣個三五條就補窩換位,要是釣了一二個小時都不上魚,不要堅守趕緊換位置。
3. 朝天鉤,七星漂
七星漂+朝天鉤是釣淺水、水草、障礙物很好的方法,在朝天鉤掛上蚯蚓、紅蟲,到水底位之後鉤尖朝上,活餌的蠕動效果會更加自然,野釣鯽魚效果非常不錯。
如果是冬天使用紅蟲作釣,可以選擇鉤柄較細的金袖朝天鉤,這種鉤子鉤柄細,更有利於扎紅蟲。如果鯽魚個體比較大,可以選擇伊豆,伊豆鉤子鉤柄相對要粗,更結實。
釣的時候把七星漂留兩三顆在水面,冬天魚吃餌動作小,如漂在均勻晃動,移動,下沉,上浮都是好的提杆機會。有時漂動一下又不動了也能提到魚。
4. 長竿短線
冬季傳統釣可釣深也可釣淺,可釣遠也可釣近,特別是隆冬時節,魚兒大多潛伏到水域中心深處避寒,此時傳統釣長竿短線成為首選。
使用10米以上的長竿,能夠覆蓋遠近多種釣點,如果需要釣近時,可以魚竿斜著遞到釣點,對淺水魚窩影響更小。10米左右的魚竿相較臺釣竿要重得多,儘可能選擇碳素輕質竿,也利於提魚而不至於導致短線纏繞。
冬季作釣,鯽魚口是比較輕的,魚線不要太粗,要不擋口,可以選擇0.8號以下的線徑,不影響訊號傳輸。
5. 多逗釣
冬季魚類活性較低,沒魚口或魚口少,再或者越釣越小的情況下,要多走釣,多逗,讓垂釣的餌動起來,不要一味死守到底。
我們可以利用懸停進行“逗釣”,輕輕抬竿,讓鉤餌離開水底,把釣餌懸停進行逗釣,再慢慢放下。冬季天氣比較冷的時候,一些腐爛的水草會沉入水底,逗釣更有利於鯽魚發現釣餌。如果此時我們窩點魚較多,那麼我們在懸停的過程中,也可以降低鯽魚的謹慎心理,促使鯽魚搶食餌料。
在野釣時,確定是否續窩也要多看逗釣後的魚口,逗釣後魚口轉快、轉好,可以續窩釣下去,如果連續逗釣好幾次,魚口卻越來越慢,說明魚已經越來越少了,趕緊換位置了。
在中魚後我們刺魚的力度不要太猛,一定要用寸勁去抬竿。特別是在釣草洞時,要儘快提竿,把魚提出水面,魚在水中掙扎時間越長,不僅容易驚窩,也更容易掛草或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