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人類發展文明史中,許多歷史人物被湮滅在歷史長河,大約六百多年前,爆發了大規模的紅巾軍起義,最後還推翻了元朝統治者,建立了大明帝國。亞聖孟子曾說過“五百年有王者興”,英雄好漢也一樣,也是隨著歷史朝代的更迭層出不窮,那麼元末明初年間正史與演義中的第一猛的好漢分別是誰呢?
一,評書演義中的第一猛將——常茂
喜歡聽評書的觀眾一定對《明英烈》,《燕王掃北》等有關明朝初年系列的評書耳熟能詳。裡面的人物能說出許多,例如:懷遠黑太歲常遇春、八臂哪吒寧伯標、賽展雄於金標等。但是如果說這些評書裡面誰最厲害?估計所有人都會說,一定非橫勇無敵將常茂莫屬。常茂似乎是廣大書迷們公認的第一猛將。
書中常茂是常遇春的二兒子,人稱無敵大將雌雄眼常茂。手使一條禹王神槊,自稱茂太爺,從出世救胡大海,太平府單臂力舉千斤閘,牛膛峪戲耍無敵將,周家寨降妖魔.......可以說是勇猛蓋世,足智多謀,罕遇敵手,無論是花槍太保田再鏢,銀戟太歲高彥平,藍面瘟神於皋,金錘殿下朱沐英,金鏜大將呂具等都不是常茂的對手。即使勢均力敵打成平手的,憑藉後背的龜背五爪金龍爪,再加這小子一肚子壞水,可以說從未打過敗仗。
常茂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四處征戰立下無數戰功,無論戰功和武藝都比他爹出色。朱元璋登基為帝封常茂為孝義永安王。後來朱元璋屠殺功臣,派常茂等人去駐守淒涼的長城,而且不給糧草,於是常茂逃走,燕王朱棣起兵的時候,輔保燕王最後登基為帝......
歷史上真實的常茂是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大兒子。戰功和武藝都無法同常遇春相提並論。朱元璋大封功臣時,由於常遇春已死,朱元璋念其功勳,封賞常茂一個鄭國公,位列六公之一,還娶了宋國公馮勝的女兒,由於年輕常茂很是驕狂,在軍營多不受約束做了許多出格的事,一次常茂和老丈人馮勝一起征討納哈出(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裔孫),納哈出主動投降,但在酒桌上發生了不愉快,納哈出想出去,常茂拿刀砍傷了納哈出.......馮勝誇大其詞報告給朱元璋。結果馮勝被收了兵權,常茂被安置到龍州,四年後死亡。
二,正史裡面真正的第一猛將——張定邊
張定邊(1318—1417)長期被史書上忽略的“元末第一猛將”(主要原因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出身漁家的張定邊不但身材魁梧,而且英俊瀟灑,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知天文,曉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為人又急公好義。
張定邊是陳友諒兒時的夥伴兼死黨,生性多疑的陳友諒唯獨對張定邊極為信任。張定邊與陳友諒一同起義,無論是定都武昌,還是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可以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張定邊驍勇如果排第二,整個元末英雄好漢,無人敢說爭第一。
朱元璋帳下的猛將朱亮祖、李文忠,常遇春;徐壽輝手下的趙德勝,明玉珍,張士誠手下的大將呂珍,在張定邊面前全是菜。
朱元璋手下康茂才寫信詐降,張定邊力阻陳友諒,但陳不聽導致江東橋慘敗;大敗以後陳友諒不整軍備戰,一意孤行,急於在九江稱帝。張定邊哭諫未被採納,還讓張定邊攻打安慶,朱元璋兵從天降圍困九江。幸得張定邊由安慶撤還大軍,冒死爭戰,陳友諒才得以脫險。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的時候,關鍵時刻張定邊獨自駕駛一艘戰艦衝進朱元璋的陣地,開始斬首行動,行進中連續殺死朱元璋手下三員大將,朱元璋當時的手下都嚇傻了,朱元璋見張定邊一路衝來,嚇得命令船隻躲避,由於轉舵太急,船隻竟然擱淺!
關鍵時刻常遇春偷射一箭將其射傷,眾人才緩過神,一陣箭射,張定邊身中幾十箭,即使如此,依然憑藉勇武撤回自己的陣營。可是沒想到陳友諒突然中流矢身亡,造成全軍大亂......
如果不是常遇春射暗箭及時,中國的歷史或許被張定邊改寫了。
鄱陽湖水戰時張定邊身中幾十箭,黑夜冒死駕小船,載著陳友諒屍體,保護陳的兒子陳理。逃到武昌立為帝。朱元璋乘勝追擊大軍圍困武昌。結果元帥張必先被擒,張定邊苦守二個多月,陳理因為年幼受誘惑獻城出降。
張定邊率領少許人,冒死突圍。因為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謝絕了朱元璋的再三邀請,於洪武元年削髮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開墾田地50多畝,不聞塵俗事,專研佛理,廣施萬民。每日在行醫和誦經下度過。永樂十五年才去世,活了99歲,按虛歲算就是100歲。此時戰場上的老對手們一個個都走了,甚至兒子,孫子都走了。朱元璋去世時張定邊才80歲。
還有一則軼事更能突顯張定邊武功高深勇猛,在他60歲的時候,一天張定邊在西霞山晨練,突然一隻猛虎向他衝來。張定邊一不慌二不忙。閃在老虎的旁邊,舉起手裡的禪杖朝老虎前胛叉去。頃刻間老虎倒在地上絕氣而亡。
武松打虎,第一憑藉酒壯膽,第二正當壯年,第三過了許多招。而張定邊只一招打死猛虎,而且張定邊已經是六旬的老人,可見其功夫之高,膽量之大。不愧是元末第一猛將。“入世統帥千軍萬馬,出世甘守青燈佛卷”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