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選擇自主擇業的退役戰友大都是勇敢的,或想到地方幹一番事業的,要不或,誰不想繼續當官呢?可是自主的道路也是艱難的,一番拼搏後,有人可能因失敗也懊惱,也有人因成功實現了人生價值的飛躍。今天,我不評論自主好與壞,我只想把我身邊的幾個選擇自主擇業戰友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大家或許能從中得出一些啟示。
說說劉教官,只所以叫劉教官,是因為他辦了一個培訓機構,劉教官絕對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在海軍、空軍兩個軍種服過役,退役時本來選擇的是安置,因崗位來不合心意,硬是沒去報到,拖了一年趕上軍改18年可自主,於是選擇自主擇業。自主後的劉擇教官毅然選擇自主創業,註冊了一個青少年國防教育培訓公司,找了一個廢棄的營院作為訓練基地,讓孩子體驗軍營生活,講授國防知識,培養勇敢擔當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受到家長和孩子們歡迎。隨著參訓學生的增多,他還建造了潛艇等模型。正當他準備大展宏圖時,一場疫情將他打翻,不得不關門歇業,本計劃疫情過去再重新開張,沒想到疫情一直反反覆覆。讓他真切感受到,創業的艱辛和不易,創業不僅是決心和能力的考驗,更要天時地利人和。
再說戰友馬參謀,有理想、有抱負、有思想,從國防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回到指揮保障隊的他,本想到了保障隊把自己的所學用到工作中,為打贏貢獻智慧。然而,他被安排退役了。從國防建設上來說這是一種人才浪費,但是對社會來說,他的價值依然還這在。有著上進心的老馬,退役手續還沒辦妥就到一家網路公司上班了,雖然每月不到4000元,但他說他要的不是工資,而社會實踐經驗。幹了半年多,馬參謀就跳槽到了國有企業當辦公室主任,儘管工資相比第一份工作翻倍,工作還穩定、工作量也不大(國有企業或許都是這樣的,類似體制內)。但他依然要的是經歷和經驗,僅僅幹了半年,他又跳槽到一家企業當總裁助理,他說他要挑戰自己,在我看來,他是在不斷地轉換戰場,尋找更大到機會和勝利。
馬參謀也很有才,在自媒體上常常發表一很有是獨剄見解的軍事戰略性文章,有的文章閱讀量高達百萬,這不僅是一筆額外收入,也讓他的戰略思想得到認可的。說不定哪天他的軍事戰略思想在戰場上得到運用和驗證。
最後說說張技師,張技師是單位的技術大拿,還是軍隊專業技術保留人才,按說可以幹到退休。然而,儘管一身本事,前途卻很渺茫。原因是單位僅有的幾個高工名額被機關人員佔著,他只能排隊等,既便是等上五年八年也等不來,他決定撤退選擇自主。他這一走,單位還真轉不起來了,反聘他當技術指導。看在領導和戰友的情份上,他接受了,然而,因某種原因,單位最多隻能給5000元工資。幹了一年後,感到收入和付出太不對稱了,毅然辭掉這個工作,成立一個通訊技術服務公司,開發軍地兩用通訊配套產品,借用在部隊信時與軍工廠和基層連隊建立的聯絡,為工廠和使用單位提供配套產品和技術支撐。如今,雖然業務不多,但一年的收入也在百萬以上。
當然,還有一些戰友自主後,徹底放棄各種工作機會,而是選擇居家過日子。還有一些戰友,在農村租借一片土地和山林,當起了農民,過著田園生活,悠然自在。
以上都是我身邊戰友的真實故事,絕對沒有杜撰。總之,自主擇業相比安置,可能少了一些圈子,但多了一些自在和自主,就看你怎麼看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