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們知道,在抗日戰場上,八路軍新四軍與日偽軍作戰的時候,戰術原則總結下來就是“近戰夜戰,狂扔手榴彈”。
1.先說這近戰。
網上有人譁眾取寵,為了吸引人的眼球寫出這種帖子:
一看就知道作者既沒有當兵經歷,也不懂抗戰歷史。
敢喊出“把鬼子放近再打”的只能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絕大多數國軍部隊計程車兵根本做不到!
知不知道看著鬼子越來越近,戰士們的心理壓力有多大?這個時候敢忍住不開槍的,心理素質有多強?
論射擊精準,國軍士兵和八路軍戰士遠不如日軍士兵,早早開槍有什麼意義?
日軍士兵一般攜帶120發子彈,八路軍戰士如果有20發子彈,那說明是絕對的主力部隊。一般部隊每名戰士最多能有5發。
子彈奇缺,自然要求有把握的時候再開槍,放近再打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而且把敵人放近了再打也不允許多開幾槍,八路軍打三排槍後就必須發起衝鋒,主動與日偽軍拼刺刀。
這也不是那個八路軍連長營長自發的行為,而是八路軍總部的訓令要求的:
6、自己行動應極端秘密,應利用昏暗、夜間接近敵人,與敵人一經接觸,應堅決迅速向敵衝鋒,火器主要是用來直接補助近距離的戰鬥,而戰鬥過程主要是白刃戰”。
-------1938年1月25日,八路軍總部關於戰術原則的訓令
2.再說這夜戰。
夜戰能讓技術兵器佔優的一方優勢全失。這時候,日軍的炮兵派不上用場,白天能在300米外命中目標的日軍士兵,夜戰時跟八路軍戰士一樣,只能衝著幾十米甚至更近的目標開槍,前提是如果能看清準星缺口。沒有探照燈和燈光火光的時候,往往十米內才能分清敵我開火,很多時候只能進行白刃戰。
3.最後說這狂扔手榴彈。
直接上資料:
從1937年-1945年,日本生產了各種子彈80億發,而手榴彈生產了900萬枚。手榴彈產量僅為子彈產量的1.13‰。(千分之一點一三)
同期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子彈約11億發,加上外購和美援共23億發左右,而生產了手榴彈2700萬枚。手榴彈產量為子彈產量的1.17%。
八路軍軍工在此期間生產子彈800萬發,國民政府供給八路軍各類子彈995萬~1063萬發,手榴彈15. 3萬枚,八路軍軍工生產了447萬枚,抗戰中總共使用了800萬枚手榴彈。
八路軍生產和獲得補給的子彈按1800萬發計算,生產加補充手榴彈460萬枚,手榴彈產量佔子彈產量的比例高達25.6%。論相對於子彈的生產比例,八路軍是國軍的20多倍,是日軍的200多倍。
上圖這樣一籃子一籃子的手榴彈是假的?
不,是真的。
因此,這些攻擊的前梯隊通常宜以步兵連的一個建制排為基礎加強之,其中包括:一、攻擊組(步兵帶大量手榴彈)......
其六,居民地內戰鬥
1.街市戰鬥隊形切忌密集擁擠。先頭宜以一個加強班的小部隊靠近牆壁監視對面街房前進,下分投彈、梯子、突擊三組。投彈組可不帶步槍,而以籃盛足夠的手榴彈,對敵占房屋之上下兩側及內部猛投炸彈。梯子組則乘炸彈煙霧架梯,以利突擊組之攀登。
--------劉伯承軍事文選<平漢戰役的戰術總結>
二、
這些戰後證明行之有效的戰術原則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就要提到八路軍的兩位高階將領林彪和劉伯承了。
左1為平型關之戰中指揮戰鬥的林彪
抗戰中的鄧小平與劉伯承
1.
平型關大捷是1937年9月25日進行的,也是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與日寇的第一仗,同時也是中國軍隊對日作戰取勝的第一仗。
我們知道,林彪專注於打仗,對其他很多大事都不大在意,對自己身邊的小事更是不問不顧。平時,林彪基本上都在思考問題,思考打仗的事。
八路軍與日軍交手第一仗,林彪就總結了不少經驗,經過思考於半個月後(1937年10月17日)寫出了《平型關戰鬥的經驗》,刊載於1937年11月的《解放》第25期。
在這個總結中,林彪客觀評價了日軍的戰鬥力:
“敵人確是有戰鬥力,也可以說,我們過去從北伐到蘇維埃戰爭中還不曾碰到過這樣的敵人,他們的步兵也有戰鬥力,能各自為戰,敵人射擊的準確,運動的隱蔽,部隊的掌握,都頗見長。”
也指出了八路軍的一個重要缺點:
特別是把敵人打坍後,大家攏在一團,喧嚷"老鄉!繳槍呀!"----其實對日本人喊"老鄉繳槍",不但他們不懂,而且他們也不是老鄉----這種時候,傷亡往往很多。
(不過平型關伏擊戰是八路軍對日第一戰,誰都沒有經驗,只能靠在戰爭中學習了)
作為八路軍高階將領,林彪率先提出應該用山地戰、近戰、夜戰對付日軍的:
一、一到山地戰,敵人的戰鬥力與特長均要大大降低,甚至於沒有。步兵穿著皮鞋爬山,簡直不行,雖然他們已爬到半山,我們還在山腳,但結果我們還是先搶上去,給他一陣猛烈的手榴彈,他們只好像滾羅卜一樣地滾下去了,炮兵則難於運動與找陣地。坦克車呢,有些地方簡直使它英雄無用武之地。飛機的作用也不大。
五、為了避免他們的炮兵和飛機,戰鬥開始後要迅速接近敵人,投入肉搏,連續衝鋒,使敵人的炮不好放,要放就連自己的隊伍也遭了殃。
九、夜襲是戰勝日寇的重要作戰手段。敵怕夜襲,他們的技術威力一到夜間有的竟至全無作用。我們要努力,非常努力地去學習夜戰,以此為特長以戰勝日寇。
2.
在林彪的《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中,是這樣提到手榴彈的“給他一陣猛烈的手榴彈,他們只好像滾羅卜一樣地滾下去了”。
林彪的這個《平型關戰鬥的經驗》是1937年10月17日寫的,但在之前的1937年10月9日,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研究平型關戰鬥後,認為手榴彈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先佔領山頂,一投手榴彈敵軍就垮。
劉伯承師長的判斷甚至早於115師343旅685團的《平型關戰鬥詳報》:“此次戰鬥敵人死傷者均是手榴彈炸死者為多。” --------1937年10月12日,685團
林彪在之後的平型關伏擊戰兩個月後的《抗日戰爭的經驗》(1937年12月5日)中也指出:
“手榴彈是敵甚怕之武器,我軍宜多帶多用,更須人人會用。
三、
只是與日軍的第一場戰鬥,規模也遠遠比國軍的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小得多,但是八路軍兩位師長就敏銳的抓住了'近戰“”夜戰“”手榴彈“這三大要點,八路軍總部據此頒佈了對日作戰戰術原則的訓令,軍工生產向手榴彈傾斜,與日軍作戰的時候也強調貫徹這三大原則。
回過頭來想想,日軍為什麼沒能消滅八路軍新四軍?八路軍雖然沒有裝備優勢,也談不上訓練優勢,但根據敵我優缺點採取的戰術卻具備一定的優勢,讓今天的我們不得不發自內心由衷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