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民間故事》之975章,如果您喜歡看民間故事,記得常來!
明朝萬曆年間,濟南府有一名女子,名叫張如雲。早年間,張如雲經過姑婆介紹,嫁給了一位姓李的石匠。二人成婚已有三載,卻始終沒能盼來孩子。
夫家與孃家離著約有四十多里路,自從出嫁後,張如雲就很少回過孃家。
張如雲的爹,在一次幹農活時,被自家的牛頂翻在地,後腰從此落下疾病。每到變天時,張老漢的腰就疼得厲害。張如雲一直知道父親的頑疾,每每變天了,張如雲就格外擔心父親。
張如雲的公爹已經過世,婆婆身體一直不好,丈夫每日要外出做工賺錢養家,於是打理家務、照顧婆婆的重擔就落在張如雲的肩上。
也正因此,張如雲自從嫁到李家,一直脫不開身,很少回孃家探望爹孃。即便她十分惦念爹爹的腰病,也只能託人前去打聽,得知父母雙親並無大礙,張如雲總算安心了。
夫家所在村子的南面,有一條大河,緊挨著主路。那條河很寬,河水很深,每到汛期時,河水就會上漲,水流十分湍急。
多年以來, 常有飲水的牲畜和捕魚嬉戲的小孩子落入河中,被湍急的水流沖走,最後連屍骨都找不到。
村中老人不想悲劇再次重演,對自家的小孩子看守十分嚴格,最近幾年倒是沒有再發生此般悲劇事。不過每到夜裡,那條河附近就經常有奇怪的事情發生。鄉民們都說,河中怨氣深,之前落水的孩子們捨不得離開爹孃,不肯去投生,一直在此處遊蕩。鑑於此,村中膽小的人都不敢走夜路。
話說有一日,張如雲正在院子裡曬穀子,忽然院門被敲響了。張如雲丟下手中的活,趕忙去開門。開啟門一看,來人正是趙三寶。
張如雲趕忙詢問:“三寶哥,是不是我爹孃的身體欠佳?”
趙三寶家住張老漢隔壁,歲數與張如雲相仿,二人從小玩到大,兄妹感情甚好。
“張伯對你十分牽掛,今日特意派我前來捎信,張伯希望你能回家一趟。”趙三寶說道。
張如雲一聽這話,更加惦念父親,焦急地問道:“我爹爹的腰傷莫非又犯了?我爹還說了什麼?”
“張伯只說讓你回家一趟,並未說別的話。如雲妹妹,自從你嫁了人,一直沒怎麼回去探望他們,你聽我的,莫要再差人打聽,趕緊回去看看他們吧!”
張如雲聽了此話,不禁流下了淚水:“三寶哥,你先回去,我將家中瑣事打理一下,過兩天就回家探望爹孃去!”趙三寶點了點頭,轉身離開了。
當晚,張如雲將要回孃家探親的事說給了丈夫。李石匠一聽,心裡也十分掛念,只是近日他實在太忙,抽不開身,於是對妻子說道:“我也十分掛念岳父岳母大人,奈何近日活多,脫不開身,不能陪同娘子前去,等我閒暇了,再去看望他們吧!”張如雲一聽這話,心裡不禁升起一股暖意。
“明日一早我就啟程,住上三五日我就回來!”張如雲說完,丈夫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夫妻二人閒聊片刻後各自躺下休息了。
隔天一早,張如雲吃過早飯後就出了門,朝著孃家走去。不到午時,張如雲就到了孃家。
張老漢看見女兒後,不禁眼圈一紅。母親見到女兒回家了,一把抱住了張如雲。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張如雲與爹孃寒暄一番後,就開始詢問爹的腰傷。
“這兩天的天氣總是多變,我的腰傷頑疾總犯,實在疼痛。不過,閨女你回來了,我心裡還算好受了一些!”張老漢思女心切,喃喃地說道。
張如雲看了看父親,隨後端起身旁的湯藥,開始給父親喂藥,娘守在一邊說:“孩子,你爹總惦記著你,昨日非要三寶去給你捎信,我怕你擔心,可你爹的倔脾氣你也知道,我實在攔不住。”張如雲抬頭看了看娘,沒有說什麼。
“孩子,你婆婆也需要人照顧,你在家住上三五日就回去吧!你爹的腰傷是老毛病了,不用太過擔心!”娘又說道。
張如雲聽了孃的話,點了點頭,隨後又開始小心翼翼地給爹喂藥。
張如雲一連伺候爹爹五日,第六日張如雲開始收拾東西,欲要回家。
“孩子,午時日頭太足,晚些時候涼快些你再走吧!”
娘心疼閨女,就要出門去僱馬車。張如雲想省下車費錢,便將娘攔住了。
“娘,不必了,我走去便是了。”
等到日頭偏西,張如雲告別爹孃,朝著夫家走去。一路走來,路上行人倒也不少,張如雲一邊走一邊留意,欲要找個同村人一起回村。可週圍俱是陌生的臉孔,張如雲眼見夕陽就要下山,心裡不免有些著急了。
又走了半個時辰,路人漸漸少了,她還是沒能盼來同村鄉民。張如雲擦了擦臉上的汗,邁開步子往前走。
天很快黑了下來,張如雲沒怎麼走過夜路,況且自己的膽量也小,此時她有些害怕,不敢四處張望,只想著能早些回到家。
終於走到夫家村南的那條河了,張如雲那顆緊張的心算是輕鬆了不少。她沿著河邊的主路往前走,此時月光將她的身影映在了地上。
就在此時,張如雲忽然聽見一句喊聲:“嬸嬸,我迷路了,你能帶我回家嗎?”一個小孩的聲音傳了過來。
張如雲趕忙轉過身,眼前站著的果然是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扎著小辮子,身穿灰色外衣,光著腳,愣愣地看著自己。
張如雲仔細一看,小男孩的面色有些發白,而且衣服看上去似乎被水浸溼了。或許是張如雲對孩子格外渴望,遂起了惻隱之心,趕忙說道:“你的衣服怎麼溼了?這麼晚不回家,你爹孃呢?”
小男孩一聽張如雲的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邊抹淚一邊說:“我娘不要我了,我要找娘,嬸嬸你幫我找找我娘吧!”
張如雲趕忙蹲下身,拿出手帕就給小男孩擦淚。可是觸碰到小男孩的臉時,她的手又縮了回來,因為小男孩的臉格外冰涼。
張如雲沒多想,以為是小男孩落水後凍成這樣的。她一把抱住小男孩,說道:“你別哭,嬸嬸帶你去找娘,你告訴嬸嬸,你家住在哪裡?”
小男孩伸出手一指,張如雲朝著手指方向一看,隨即吃了一驚:那可是我夫家的村子,怎麼這個小男孩我沒有見過?
“我娘名叫李金花,就住在那個村子裡!”小男孩說道。張如雲一聽名字心裡是“咯噔”一下。因為村裡確實有個婦人叫李金花,可是前兩年她的兒子意外落水夭折,不久後李金花瘋掉了,雖說治好了,但也落下了病根,每每提到小兒子,李金花的瘋癲病就會發作。
張如雲不禁自問:“那眼前的這個小孩子,是人還是?”張如雲不敢再想。
就在此時,身後傳來一句老人的喊聲:“快走!別幫這個孩子”
張如雲趕忙轉過頭,一看,來人正是村裡的老木匠鄭得龍。按照輩分,張如雲要稱他為“鄭二伯”。
“二伯!這孩子……”
“別理他!”鄭木匠一邊說一邊衝到小男孩面前,朝著孩子喊道:“你這小鬼,休要在此害人,趕緊離開!”
小男孩面無表情看著他:“我要找我娘!”鄭木匠見他不走,趕忙掏出了墨斗線。小男孩見狀連連後退,隨後急急忙忙地朝著路邊那條大河跑去。
張如雲目視著小男孩的離去,有些不解,剛要詢問,鄭木匠又說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孩子,這麼晚了,哪個爹孃會讓自己的孩子來這裡玩耍?再說,現在正是汛期,看他溼衣服就知道他曾落水過,如此湍急的水流,別說他,就連大人都無法自救,你可不要亂髮善心上了他的當,小心性命不保。走,跟二伯回村!”張如雲害怕了,小心翼翼地跟著鄭木匠回了村。
原來,就在張如雲與小男孩對話之時,鄭木匠正好趕到。他仔細觀察小男孩的表情和身上的溼衣服後,他察覺不妙,此時他又想起之前曾發生過的怪事,鄭木匠覺得這個孩子多半有問題,這才衝了上去,及時提醒了張如雲。
當晚,張如雲夜不能寐,滿腦子都是小男孩的影子。
“那個孩子一直在找娘,怪可憐的,明早我去告訴他家人吧!”張如雲如此一想,等到第二天早上,張如雲便去了李金花家裡。
她將昨晚小兒子找孃的事說給了李金花和她丈夫,二人大吃一驚。李金花隨即放聲大哭,後又開懷大笑,看來瘋癲病又犯了。
她丈夫趕忙上前制止,夫妻倆隨後哭成了一團。張如雲見了此景也不禁流下了眼淚,轉身默默地走了。
就在當晚,李金花夫妻倆買了些東西,特意去了河邊,整整哭了一晚。
此後,沒有人再見過李金花的小兒子。又過了半年,一位道士路過此地。道士察覺不妙後在河邊擺下法陣,為落水丟命的孩子們超度,了卻他們的心願後,那些孩子各自投生去了。從此之後,這條河附近再也沒有發生過怪事。
張如雲路遇李金花小兒子的事很快就在附近幾個村子傳開了,鄉民們無不嗟嘆。同時也給鄉民們敲響了警鐘,此後,大人們嚴加看管,再也不讓自家孩子到河邊玩耍,這裡也沒有再發生過孩子落水的悲劇事。
筆者有話說:
張如雲探親回來,路遇小男孩找娘,張如雲出於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關愛,起了惻隱之心,欲要幫助陌生的小男孩。這足以看出,張如雲是個心地善良的人,而且有慈悲心腸。
不過,小男孩的真面目被經驗豐富的老木匠一眼看穿,他及時喊住了張如雲,得知真相的張如雲跟著老木匠回了村。
可以看出,遇事時,老木匠頭腦清醒,有警惕之心,善於觀察和分析。反觀張如雲,被小男孩柔弱外表所迷惑,一時失去了理智,亂髮善心,險些招來麻煩。老話說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對一些超乎尋常的事,一定要冷靜分析,不要被外表所迷惑,以免落入他人的圈套之中。
總結來說,善心、善行固然是好事,但遇到事情時一定要冷靜思考、善於觀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以免落入歹人的圈套中。
孩子是爹孃的心頭肉,我們平時出門在外,一定要放下手機,認真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別讓悲劇發生,這世上可沒有賣後悔藥的啊!
宣告:本文由“小樹葉說故事”原創首發
民間故事意在向世人闡述世俗道理,傳遞正能量,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