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胸外科舉辦的第21個世界肺癌關注月活動中,來了一位特殊的病友田先生。他向在座的其他病友分享抗癌經驗和體會,說到自己晚期肺癌術後三個月就去橫渡長江,讓所有人都驚歎不已。
去年12月,田先生確診肺癌,而且發現已是晚期,無法手術,醫生建議化療。田先生自來身體強健,是一名游泳健將,經常暢遊長江。他想不通為什麼病魔會找上自己。至於化療,他聽人說副作用太大,害怕身體扛不住,以後再也不能游泳。就在焦慮絕望中,他聽聞協和醫院廖永德教授在治療晚期肺癌方面有法子,就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找到了他。
在協和醫院,廖永德教授為田先生進行了細緻的檢查。他回憶道:“當時病人找到我的時候,右上肺原發病灶不算大,但縱隔內有明顯的淋巴結轉移,經評估已經是不可切除的區域性晚期(IIIC期),不能進行手術干預。但幸運的是,基因檢測(EGFR)發現有療效確切的驅動基因突變,我們建議田先生先進行靶向治療。”
原本,在協和醫院胸外科,一種創新性地治療晚期區域性肺癌的新療法——靶向治療降期後再手術,已經投入臨床應用,在多位同類型患者身上取得了良好療效。
聽完廖教授的介紹,田先生和家人覺得有很大的成功機會,決定接受新療法。他開始服用奧西替尼(第三代靶向藥物)進行治療,每天口服一片靶向藥物,不影響生活,也不用住院,治療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效果在第三個月複查的時候顯現——縱隔淋巴結基本消失,證明療效很顯著。經過嚴格的系統評估後,廖教授判定田先生的肺癌已由靶向治療前的IIIC期降至手術前的I期,手術時機終於成熟了。
手術當天,廖永德教授團隊採用目前國際先進的達芬奇機器人為田先生做肺癌根治術(右上肺葉切除+系統性淋巴結清掃),手術順利,恢復順利,手術後病理報告發現淋巴結已經沒有腫瘤細胞,僅原發灶尚存活小量腫瘤細胞,已屬於早期肺癌(I期)。
據悉,在協和醫院胸外科,已經有多名病人透過先靶向治療,充分縮小腫瘤並清除轉移灶,再次評估後進行手術,取得良好療效。這是協和醫院率先開展的新療法。
在分享會現場,田先生說:“當時得知確診肺癌要化療的時候,整個人一下就崩潰了,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好在後來選擇了新的治療模式,就慢慢開始振作起來,吃藥的整個過程也沒什麼不舒服,最後檢查果真有效。術後我開始積極做康復訓練,大概一個月就去漢江游泳了,後面去長江,現在也經常爬山,完全沒問題”。
廖教授為田先生的順利康復同樣感到振奮。他說,首先,靶向治療相當於利用靶向藥定向殺死腫瘤細胞,而不對正常的細胞產生作用,具有良好的療效及較低的副作用。其次,患者手術選用機器人輔助下進行,屬於微創手術,切口小,對周圍組織損傷小,術後更易恢復。最後,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主動參與術後康復訓練也促進了身體機能恢復,這同樣非常重要。
據悉,肺癌位居世界範圍內癌症發病率和相關死亡率第一位,由於疾病進展快、症狀不典型,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於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預後不佳。對於無法手術的區域性晚期肺癌患者,傳統的化療方案副作用比較明顯,治療效果不太理想,只能夠減少約5%的術後復發可能性。新方法的出現,為肺癌晚期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記者蔡璐 通訊員張瑋 編輯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