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本篇是小漁《西安城市記憶系列》的第九篇內容,前文提要:西安此地超“混搭”,神仙扎堆、滿街賣殯葬用品,還是寶藏美食地
作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西安城牆也是古都西安的城市地標之一。
西安一共有18座城門,每一座都有故事。今天小漁要給大家介紹一座特別的“夾心”城門——含光門。
含光門是西安城牆西南方向的一座城門,位於西南城角和朱雀門之間。老西安人都知道,西安城牆雖然有18座城門,但其中大多數城門都是近代為了防空、交通等作用新開鑿的,正兒八經的老城門並不多,含光門算是其中之一。
現存的西安城牆是明朝洪武年間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的,距今600多年。所以西安城牆一般也稱為明城牆。而含光門則是一座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的城門,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歷史之悠久,可以算是“爺爺輩”的城門了。
在隋唐長安城的佈局中,含光門是皇城南城牆三城門中最西側的城門。唐朝時,含光門內東側設有管理外交事務的鴻臚寺和鴻臚客館,西側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太社。門外則臨近國際商貿集聚地一一西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時至今日,大唐西市在原址上覆建而成,含光門依舊儲存至今,倒也算是唐朝遺風的一次迴響。
或許有人會疑問,隋唐的幾座城門,為什麼只有含光門遺址留存下來了呢?
我查了查相關資料,發現含光門從隋唐修建好後一直沿用至北宋,到元代時,這座城門被封閉,此後的明清兩代幾次修建西安城牆,含光門遺址就被包在了明清的西安城牆內。
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西安因為城市建設打通了許多“城門”,這才讓含光門隋唐遺址得以“重見天日”。
為了保護考古發現的唐代含光門的遺址,西安專門修建了一座博物館,將隋唐牆體斷面遺址儲存了起來,供遊人參觀遊覽。
這座博物館全稱叫“西安唐皇城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它不僅是我國第一座城門遺址博物館,也是我國唯一一座展示唐代城門遺址的博物館。
含光門遺址博物館面積不大,最珍貴的便是展示了考古發掘的唐代含光門門道遺蹟、城牆斷面和隋唐長安城皇城水涵洞遺址,這都是國內獨一無二的珍貴遺蹟。
從儲存下來的含光門門道遺址可以推斷,隋唐含光門氣勢恢宏,三個門道寬5.35~5.72米,進深19.6米,門道之間的隔牆為3.07米。一座城門,讓我們似乎望見了唐朝長安城的恢宏!
博物館裡儲存了一段城牆斷面,可以看到隋唐夯土層、唐末五代的夯土層、宋元夯土層、明清夯土層、近現代夯土層等五大城牆文化層斷面。而最早的夯土層建於隋開皇年間,至今已經有1400多年曆史,成為中國城牆文化的珍貴遺存。
而透過隋唐長安城皇城過水涵洞遺址(通俗地說就是長安城地下供水管網中的一段),也讓遊人感受到了唐代供水管網已經相當發達了。
這段唐城牆遺址,看見的是城牆,卻讓我們從不同側面深刻感受到了唐朝長安城的魅力。作為國內唯一的唐城牆遺址,還是值得來逛逛的!
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包含在西安城牆景區內,不另外收取門票。如果你已經買了西安城牆景區的門票,千萬別錯過這個“神秘”的博物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