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成語故事

上次寫了篇文章《光武帝劉秀:一個“完美”且無存在感的皇帝,還是個成語大王》,今天周山小編就就把劉秀與成語故事單獨拿出來,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

公元22年,劉秀27歲,時逢王莽取代西漢建立新朝,驕橫的王莽盲目推行改革,又遇大災,以致天下大亂,赤眉、綠林等農民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劉秀從起兵到稱帝只用了3年時間。不過,今天不討論劉秀如何一路開掛獲得皇位的,而是他的那些成語故事。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成語故事

劉秀的成語很多來自對大臣的勉勵以及對當時局勢的分析,從他所說的這些成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劉秀的才學和智慧。

劉秀親口說出的有:反側自安、日復一日、樂此不疲、鐵中錚錚、庸中佼佼、錚錚佼佼、駑馬鉛刀、旗鼓相當、置之度外、浮語虛辭、北道主人、憂國忘家、披荊斬棘、危在旦夕、得隴望蜀、千條萬端、差強人意、安知非僕、心如金石、落落難合、舉足輕重、曠若發矇、束身自修、人各有志、力不從心、敝帚千金、水火不避、瘦羊博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狂奴故態、捨近謀遠、有志者事竟成、疾風知勁草、反風滅火

相關類的有:推心置腹、漢官威儀、騎牛找馬、手不釋卷、攀龍附鳳、嚴陣以待、鬱鬱蔥蔥 引用類的有:滿而不溢、三分鼎足、千載一遇、謀謨帷幄

下面周山小編就選擇幾個有名氣的成語介紹如下:

1、推心置腹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成語故事

漢更始元年(23年)初,社會動盪不堪,太子劉玄被立為天子,劉秀因為抗擊王莽屢立戰功,劉秀被劉玄封為“蕭王”。第二年,劉秀率兵戰勝起義軍於鄔(今河北束鹿縣東南),封降兵渠帥為列候,但渠帥對劉秀並不放心,他擔心劉秀對他的封候只是假意,來日會找個機會謀害他。劉秀知道後,為了使其放心,便採用安撫之計,下令那些投降計程車兵回到他們本部統領的旗下。劉秀本人也經常自己單獨騎馬巡行各部,沒有任何戒備之心。這樣一來,那些投降的人不再擔心了,而且經常三三兩兩地在一起說:“蕭王推已之紅心,置他人之腹中,我們還擔心什麼?還不為他打天下,出力嗎?”“推心置腹”一詞由此而來。

2、置之度外

東漢建立之初,割據勢力嚴重,農民軍較為活躍,劉秀用5年多時間,基本統一全國,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二人表面稱臣,事實上各懷鬼胎,劉秀整頓和休養苦戰多年的部隊,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後來,劉秀終於發兵,消滅兩國,成語“置之度外”因此而來。

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出自劉秀之口,在《後漢書·馮異傳》詔文有這麼一句:“赤眉破平,土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輸..…”馮異,字公孫,曾經是王莽的手下,後來又依附劉秀,為劉秀立下許多汗馬功勞、漢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馮異官居徵西大將軍,會同大將鄧禹、鄧弘鎮壓赤眉起義軍,因兵敗退守澠池一帶。他們在澠池一帶築城堅守並與赤眉軍約定再戰,後來赤眉軍大敗。漢光武帝聞報大喜,當即下詔嘉獎。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簷”由此而得。

4、披荊斬棘

建武六年(80年),馮異到京城洛陽,朝拜劉秀。劉秀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向文武百官介紹說:“他是我當年起兵時的主將,為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劈開了叢生的荊棘,掃除了重重障礙,平定了關中廣大地區,是個有功之臣啊!”因此,便有了“披荊斬棘”這一成語。

5、克己奉公

公元24年,劉秀手下有個小官叫祭遵。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侍從犯罪了,祭遵依法嚴辦了。劉秀聽到後非常生氣,想要懲罰祭遵。這時候身邊的人勸劉秀說“紀律嚴明,本來就是您的要求啊,祭遵正式按照大王的旨意去執行政令的。”劉秀聽後不但沒有懲罰祭遵,還對祭遵升官進爵,克己奉公的故事也稱為一時佳話。現在一般指約束自己的私慾,以公事為重。

6、疾風知勁草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成語故事

西漢皇族劉秀在剛起兵起義之時,有一個將領王霸投奔於他。後劉秀主動請纓去河北,大多數人都拋棄劉秀而各奔前程,只有王霸面臨艱難險阻不離不棄,幫助劉秀攻克重重難關,忠誠伴隨劉秀左右,幫助劉秀在河北樹立威信,成就一番霸業,王霸也被封為富波侯。疾風知勁草一般指在迅猛的風中才能識別堅韌的草,現在比喻意志堅定,經得住考驗。

7、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次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耿弇身中一箭,拔出箭後,繼續奮戰,終於成功剿滅張步。劉秀後來感慨說“像耿弇這種有志氣的人最終會成功的”。現在一般指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告訴我們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鬥,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8、旗鼓相當

劉秀稱帝后,很多人擁兵自重,尤其以隗囂和公孫述二人為主。劉秀用隗囂的兵力鉗制公孫述的勢力,最後剿滅二人。現在一般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9、樂此不疲

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10、得隴望蜀

公孫述將李育將兵救囂,守上邽,帝留蓋延、聯弇圍之,而車駕東歸。敕彭書曰: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成語故事

現代的解釋是這樣的,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不過當時劉秀的意思不是貶義喲。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17

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 307 後來居上
後來居上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史記·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後來居上,後來的人超過了以前的人.也用於稱讚後起之秀超過前輩. 汲黯,西漢名臣.字 ...

國學成語故事(15)一碗羊湯引發的戰爭失利之各自為政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上一期成語故事說到一鍋黿湯引發了一次政變,這次講的故事也與"吃"有關,不過這次惹禍的是一碗羊湯. 司機 ...

成語故事 341 桀犬吠堯
桀犬吠堯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桀之狗可使吠堯,而蹠之客可使刺由." 桀犬吠堯,比喻奴才為他的主子一心一意地效勞. 在古代西漢的漢景帝時代,有個叫 ...

國學成語故事(3)莊子:中國第一寓言大師之洸洋自肆

國學成語故事(3)莊子:中國第一寓言大師之洸洋自肆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 ...

國學成語故事(8)晏子使楚不辱使命之南橘北枳

國學成語故事(8)晏子使楚不辱使命之南橘北枳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本期國學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齊相晏子. 晏子名嬰,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歷仕靈.莊.景三朝,先後長達54年. 晏子最著名 ...

成語故事305鴻鵠之志
鴻鵠之志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史記·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鴻鵠之志,比喻志向遠大的人:比喻遠大志向. 在古代秦朝的秦二統治時期公元207年秋天,秦朝 ...

成語故事303河東獅吼
東獅吼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獅吼,比喻潑婦般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 ...

成語故事306後顧之憂
後顧之憂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魏書·李衝傳>:"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後顧之憂." 後顧之憂,指在前進的時候,擔心後方或者下一步發生問題.困難. 李衝,字 ...

成語故事 321 雞口牛後
雞口牛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雞口牛後,比喻寧願當自主的小人物.小國家,不願當被人支配的大人物.大國家. 蘇秦是 ...

晉文公成語故事(8)

晉文公成語故事(8)
晉文公成語故事(8) 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典出]<左傳>:冬.秦飢,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 ...

成語故事之旅 | 三人成虎

成語故事之旅 | 三人成虎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 前方到站:三人成虎. 典故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

成語故事 328 價值連城
價值連城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 價值連城,形容物品非常貴重. 在春秋戰國時 ...

成語故事 331 見怪不怪
見怪不怪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見怪不怪的意思是看到奇怪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 在古代 ...

國學成語故事(27)為政教訓,有靠山切莫人身依附之予取予求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今天繼續講述與楚文王有關的故事,確切地說是講楚文王的一個嬖臣--亡國之君申侯的故事. 楚文王是一個很"可愛&qu ...

成語故事之旅 | 殺人不眨眼

成語故事之旅 | 殺人不眨眼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 前方到站:殺人不眨眼. 典故 殺人不眨眼,救人須出手. 論實不論虛,合升始為鬥. --釋正覺<頌古二十一首·其十> 趙匡胤南征北 ...

成語故事 339 嗟來之食
嗟(讀jiē)來之食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於<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嗟來之食,一般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年,一場嚴重的 ...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庫——成語故事(3)抱薪救火
[解釋]"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人想消滅災害,但使用方法不當,反而使災害擴大,變得更嚴重. [出處]這個成語來自<史記>:以地示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 ...

國學成語故事(13)一個弱女子的致命糾結

國學成語故事(13)一個弱女子的致命糾結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有一個譏諷女性不守婦道的成語叫"人盡可夫",但可能有朋友不知道,該成語首次出現時與貞潔毫無關係,而與親 ...

國學成語故事(10)鄭伯克段於鄢之處心積慮

國學成語故事(10)鄭伯克段於鄢之處心積慮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鄭伯克段於鄢>是一篇影響深遠.寫作技巧成熟老到的美文,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與其親弟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