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亮
白洪昌
(一)芙蓉的月亮
芙蓉的月亮並不比其他地域的月亮圓和美。但五十年前的芙蓉月亮曾用它的朦朧撫慰了從不同地方,不同年齡,不同學校聚集在芙蓉國裡的莘莘學子。‘’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芙蓉的月亮是朦朧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皆因文革的硝煙瀰漫,學子心中迷茫無奈。我們都是就著朦朧月色,坐在楝子樹下唱小曲:‘苦中求樂’。芙蓉的月亮是無私的,銀輝均灑地富反壞右資子女。我們相互扶撐,求樂,求醉。五十載過去還稱一聲‘戰友’。芙蓉的月亮是溫暖的,在我們無助無奈時,月亮總是給我們披上一件薄薄的雲紗,像家中的婆婆不住的叮呤‘堅持要忍耐’。
今人花前月下多麼幸運,曾是芙蓉人的我們,面對皎潔的月亮,都在做什麼?記得剛剛到連裡,軍事化管理,連裡曾短暫安排過各排輪流夜間執勤站哨。男班兩人一班崗,女班亦如此,但排長有時會帶崗。有一次我帶崗,當我們兩女一男睡眼惺忪,扛著杆無子彈的小馬槍走動到糧庫,按要求要圍著糧庫四周走一遭,月光下,三人成六影,前後成一行,無語的巡邏著。拐彎處成四影,再拐剩兩影。走著走著,突然走在最後的我發現我的身後出現一個影子,嚇得我汗毛直豎,冷氣翻湧,哆哆嗦嗦含糊不清地喝道‘誰’!‘是我’,一個熟悉的女聲答到。我的心才落回原處,‘你能不能走路帶出點聲音,嚇死人了。’我也顧不得排長的面子尊嚴。叫住前面的‘女兵’,三人一起走,避免鬼影再現。多年後從軍再帶女兵時,我總會用芙蓉女英姿颯爽夜巡記訓斥她們。如今每當我給孫女講起月亮婆婆的故事,情不自禁的就會想起芙蓉的月亮,
同時也記憶起月光下或靜或動,或喜或泣的戰友們。我愛朦朧的芙蓉月亮。
(二) 中秋追夢
花好月圓之際,我躺在臥榻之上,透過咫尺旁的飄窗,仰望飄窗外的夜空。皓月高掛,繁星點點;俯視鷺島無數座高樓華燈齊放,大酒店霓虹燈五顏六色閃爍著,變換著。遠處高崎機場的夜航飛機不時的起飛,夜航燈不停地閃爍,點綴著夜空,向著皓月奔去。
寧靜中,我望著夜空,呤誦古人有關月到中秋的千古佳句,感覺十分愜意。我感嘆李白,蘇軾的偉大,給我們留下那麼好的千古絕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是:唐.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細細想來,無論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是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透著濃濃的思鄉之惆悵,思親之茫然。願望是美好的,花好月圓,闔家團圓。但現實往往是“千里共嬋娟”,“此事古難全”。我沒有去過天上宮闕,未見過嫦娥善舞,未嘗過吳剛的桂花酒。但卻有中秋夜在桂花樹下站崗,品嚐月餅的經歷。那是五十年前,在120部隊當兵,我們駐地在福州原樹木園,現改為福州深林公園。辦公樓前百十平方兩塊草坪裡種著十多株金桂和銀桂。一到金秋八月,丹桂盛開,滿園飄香。此時持槍站崗,那真是一種人生不多的享受。此刻夏熱已去,秋風送涼,明月高掛,桂香怡人,我巡到桂樹下,把槍支在樹邊,身軀依靠在棕櫚樹下,掏出食堂分發的月餅,就著濃郁的桂香,慢慢的品嚐起來,月餅是那麼的甜,何等愜意舒暢,此刻的心情真是那個師長旅長來換,我也不幹。我當即寄詩給吳剛:“此地桂花天上宮闕可有”?我當即寄詩嫦娥:“天上人間可願與我共舞”?無奈天際遙遠,若干年後才收到嫦娥送來的“禮物”(女兵)。雖晚矣,且算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