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專門養眼睛的中成藥——石斛夜光丸。它的主人是元明醫學家,也是元末明初眼科第一人,倪維德。
中醫雖然不分科,但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擅長的領域,比如王清任擅長化瘀血,李東垣擅長調脾胃。這位倪維德先生呢一心撲在眼科上,苦心鑽研,說他是這一領域的翹楚一點兒也不為過。
石斛夜光丸是倪維德最具代表性的方子。名字很好聽,寓意也很好,讓我們的眼睛像明珠一樣,在暗夜裡熠熠生輝。
來看一下藥物組成:
石斛、熟地黃、五味子、天冬、麥冬、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人參、山藥、茯苓、甘草、生地黃、苦杏仁、防風、川芎、枳殼、黃連、牛膝、菊花、蒺藜、青葙子、決明子、水牛角、羚羊角
因為很好用,現在也被製成了中成藥,石斛夜光丸,一般藥店都可以買得到。
粗略估算了一下,這裡頭大概有二十五味藥材,算得上是一張大方子了。但即便是再複雜的方子,也有它自己的理法。理法捋順了,理解起來也就不難了。
從哪裡切入呢?就從和眼睛關係最為密切的三個臟腑:肝、脾、腎入手吧。
我們說眼睛的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什麼?用眼過度,深層次的原因在哪,在肝,肝開竅於目。
所以這第一點是要看肝陰虧不虧。
每天早上從眼睛睜開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它就一直在“忙碌”,有時候消耗的能量大一些,有時候消耗的能量小一些,這些能量來自於哪裡?來自於肝。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就像油燈,燈捻子藏在燈油裡,露出一點頭兒來,我們看到的是油燈發出的那一點微弱的光芒,實際上它要一刻不停的消耗燈油。隨著燈油一點一點減少,燈也就慢慢暗了下來。眼睛就像那燈捻子,肝陰就是燈油。
天冬、麥冬、五味子在石斛的帶領下,幹嘛呢,添燈油。也就是補肝陰。為什麼把石斛放在一位?名字就叫石斛夜光丸,說明石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石斛味甘,又帶點涼性。甘涼可以養陰,如果是甘溫,那就是養陽。石斛可以給肝臟補充陰液,肝臟陰液充足,人的這個眼睛就能水汪汪的,看上去會特別有神。
緊接著又加了五味子、天冬、麥冬,這三味藥主要是補肺陰。肺是高高在上的,像一把撐開的大傘,覆蓋著其他臟腑,又像天空,肺陰充足,等於是在體內下一場雨,從上到下都滋潤了。
第二要看腎中精氣足不足。
腎精能分化出腎陰腎陽,腎陰一出來,它可以灌溉肝木,所以腎陰足,那肝陰也充足。腎陽一出來,點一把火,把陰液帶動起來,因為光有陰不行呀,看那滿滿的燈油也是需要火來點燃的。
熟地補腎精,菟絲子和肉蓯蓉偏於補腎陽。還有那枸杞子,肝腎同補,因為對眼睛特別好,也叫明眼子,吃了以後可以讓眼睛變得明亮。
至於第三點,是看脾胃好不好。
《黃帝內經》裡面提到,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脾胃,以達九竅,所以九竅不利,皆屬脾胃也。
眼睛就是九竅之一。於是又用了人參、茯苓、甘草、山藥來補脾胃,把山藥換成白朮,不就是四君子湯嗎?號稱補脾益氣第一方。
到這裡,我們發現所有的藥材加在一起,也不過就用到了一半兒的量,那剩下的一半兒幹嘛呢?
剩下的又分成兩個梯隊,一隊在白蒺藜的帶領下平肝熄風。肝是風木之髒,肝臟缺少陰液,最容易生風,為什麼眼皮總是一跳一跳的?其實就是肝風在動。白蒺藜、防風、川芎、枳殼、杏仁共同起到一個平肝熄風的作用。
另一隊清熱解毒,生了風,還要生熱,肝熱上衝到眼睛,本來乾淨的部分被燒得通紅,表現出來就是眼睛紅腫痛。如果眼睛總是癢,看東西又模糊,也是因為有風熱在那裡。
甭管是虛熱、實熱,還是虛熱、實熱一塊兒來,只要有熱,決明子、菊花、生地、黃連、青葙子、牛膝、水牛角、羚羊角,把這一隊派出去,就能毫不留情地把火撲滅。
前面補肝、補腎、又補脾,到這裡,畫風一轉,開始集中力量驅邪了,要把風邪、熱邪都趕出去,一個是因為邪氣會搗亂,攪得眼睛裡頭動盪不安,再一個如果不把邪氣趕出去,精華也很難補得進去。
石斛夜光丸是古代讀書人的必備之物,挑燈夜讀的時候,看書看到兩眼模糊,吃上一丸,用現在的話說,它能預防近視。
最後大傢伙啊還要記住一句話,這天底下最好的養眼之法並非藥物,而是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