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不明白後續的專業描述,兩分鐘看完這段文字即可
肝內膽管細胞癌僅佔原發性肝癌型別中的5%,但惡性程度卻比較高,術後總生存率較肝細胞癌低將近一半[1]。
王先生是一位雙原發癌症患者,不僅罹患膽管細胞癌同時伴有肺腺癌,而如今已平穩度過近6年,大大超過當初的生存預期。我們再看看他今年的情況。
病情概述
2014年初,王先生體檢發現右肺下葉陰影后手術切除,病理確診為肺腺癌。
2015年12月中旬因肺癌複查CT,卻意外發現了肝內的包塊,及時手術後病理示肝內膽管細胞癌,脈管可見癌栓,分期為T3NxMx。
相隔僅一年,王先生就出現兩種原發癌,他就像常說的“癌性體質”,體內環境適合腫瘤生長。
而這類被腫瘤“青睞”的患者,按照標準,術後必須透過化療來壓制殘存癌細胞的活性。但他對化療有恐懼,心情抑鬱,對傳統治療方法態度十分消極。家人非常擔心,透過朋友推薦找到了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明徽教授團隊,希望採用NKT細胞免疫治療來試試。
張明徽教授在綜合分析了王先生的病情後,認為手術雖及時“拆除炸彈”,但王先生為雙原發癌,卻未行化療等常規治療,且病理示存在“脈管癌栓”,意味著將來複發轉移的風險非常高!
而王先生易發腫瘤也與體內免疫系統失能有密切關係。從免疫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透過增強自身對抗腫瘤能力來降低轉移復發風險,達到有效延長無病生存時間(PFS)是王先生接下來的治療目標。
NKT細胞免疫治療雖在臨床上仍被定義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但根據我們團隊多年的治療經驗和累積的案例,證明實現王先生的治療目標完全有可能!再加上細胞免疫治療對患者友好,沒有太大的副作用,王先生及家人欣然同意並於2016年5月進行了第一次回輸,方案為4+4,此後多次評估未見進展,改為6療程/年。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王先生期間出現了一次腹腔淋巴結的轉移,是否意味著細胞免疫治療失效呢?
其實不是的。惡性腫瘤偶爾的起伏是存在的,但起起伏伏就比較危險了。免疫治療的終極目標就是壓制“起起伏伏”,讓癌細胞越來越惰性。當癌細胞勢頭比較猛時,我們可以聯合其他治療手段進行精準打擊。就如同王先生採用射波刀的方式將腫大的淋巴結解除後,再立刻跟進NKT細胞免疫治療維繫——腫瘤就再也沒有冒頭,影像至今均未見明確腫瘤復發徵象。
如今將近六年的時間過去了,至今已完成40個療程(65個月),事實證明他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腫瘤標誌物
AFP治療期間均處於正常範圍;CA72-4、CEA 、CA19-9等腫標雖波動,但均居於正常範圍。
影像方面
2016.5-2021.10複查影像學未見明確腫瘤復發、轉移徵象。
生活質量
在近6年(65個月)的治療期間,王先生生活質量非常好,食慾睡眠俱佳,體力明顯提升,並堅持體育鍛煉,精神狀態非常好,生活質量評分為87分。
結論
王先生為肺腺癌+肝膽管細胞癌雙原發惡性腫瘤,並且出現轉移。肝內膽管細胞癌即使手術治療後患者的3年生存率也僅為40%-50%,而王先生在進行了40個療程NKT細胞治療後,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後續的隨訪及影像學檢查均未見明確腫瘤復發徵象。
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年的隨訪展示。
參考文獻:
[1]湯釗猷.現代腫瘤學[M].第三版.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