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媒體突然開始鼓吹一款俄羅斯反炮兵雷達在烏克蘭東部的“戰場價值”。當前,烏克蘭東部正面臨戰火被重新點燃的危險,這個輿論操作確實非常微妙。
因為美國在這幾年向烏克蘭出口了幾十部先進反炮兵雷達,而被美國人點名的這款俄羅斯雷達其實已經有近50年的歷史。
據美國福布斯新聞網文章聲稱,俄羅斯正在向俄烏邊境地區增兵,而七年前曾在烏東地區參戰的SNAR-10M1雷達車,很可能再次發揮重要作用。
SNAR-10是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反炮兵雷達車,以MT-LB履帶式裝甲車為底盤,乘員為四人,採用“大弗雷德”炮兵雷達,主要功能是透過探測炮彈飛行軌跡來判斷敵方火炮位置,為己方炮兵提供座標。1982年,前蘇聯推出了改進版SNAR-10M,底盤和雷達有所改進,但外觀變化不大。
SNAR-10M1則是該系列雷達的最新改進版本,出現於2014年8月的俄羅斯國防展覽會。雷達換成了新的相控陣天線,並配備現代化的內/外部通訊裝置,可進行自動資料傳輸,車內裝置帶有數字地形圖和GLONASS/GPS自主導航系統。據俄方宣稱,SNAR-10M1的探測範圍能覆蓋200米到40公里的距離,而且探測目標也更加多樣化,不僅能跟蹤炮彈也能探測地面車輛。
就在2014年年底,這款改進型雷達就在俄烏邊境現身,當時雷達車正在向烏克蘭方向移動。西方分析家認為,SNAR-10M1雷達在2015年1月的頓涅茨克機場戰鬥中發揮巨大作用,給烏克蘭炮兵以巨大打擊,從而導致了烏軍的失敗。因此,SNAR-10M1雷達未來很可能在烏克蘭東部的衝突中影響戰鬥結局。
然而,SNAR-10M1畢竟是一款已經用了半個世紀的產品,說得好聽叫做“技術成熟可靠”,說得不好聽就是“俄軍沒錢搞換代產品”。MT-LB底盤的承載能力和內部空間,都限制了雷達效能的進一步拓展。而且,SNAR-10M1雷達的天線尺寸也不大,所說的“40公里最大探測距離”值得懷疑。
在烏克蘭缺乏反炮兵雷達的時候,俄軍使用這種老產品依然形成“不對稱優勢”。但是,烏克蘭近年來從美國引進了AN/TPQ-36、AN/TPQ-48/49和AN/TPQ-53反炮兵雷達,早已經形成了反制。
AN/TPQ-36“火力發現者”是美國第一代輕型反炮兵雷達,1981年首先裝備美國陸軍,最大探測距離為24公里。AN/TPQ-48/49則是更小型的反迫擊炮雷達,2002年裝備美國駐阿富汗部隊,最大探測距離7公里,可2人攜帶,非常輕便。
相比之下,烏克蘭引進的AN/TPQ-53才是最先進的主力產品,在2009年才裝備美國陸軍。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達60公里(90度扇區模式),採用360度搜索模式時為20公里,而且計算處理能力也非常強大。
AN/TPQ-36雖然是第一代反炮兵雷達,但也採用了相控陣天線(而且尺寸很大),一些技術至今仍然不過時。雖然AN/TPQ-36探測能力不如改進後的SNAR-10M1,但烏克蘭進口了10多部(AN/TPQ-48/49則進口了20部以上),再加上至少進口了2部先進的AN/TPQ-53,在數量上就足以壓倒俄羅斯的同類雷達。烏克蘭軍方官員此前也大肆宣稱,AN/TPQ-53反炮兵雷達系統“使用效果非常好”。
在當年的烏東內戰期間,烏克蘭炮兵完全被親俄武裝的炮兵火力打垮。烏克蘭軍方這幾年的重點改革內容,基本都是圍繞這一點來展開的。除了引入反炮兵雷達外,烏克蘭還購買了土耳其的TB-2攻擊無人機,後者在敘利亞、利比亞和納卡衝突中都有突出的表現,聲稱擊毀“數百輛地面車輛和火炮”,直接影響了戰局。
我們可以設想,俄軍雖然會在戰場上投入SNAR-10M1雷達車,但很容易被無人機捕捉和擊毀。再加上俄羅斯雷達在電子技術上很難匹敵美國,因此不太可能輕鬆複製2015年的勝利。
所以說,美國媒體宣揚“俄軍反炮兵雷達將現身烏克蘭東部”,其實是在提醒烏克蘭當局:你們有美國造的同類裝備!如果不夠,應該再多買點。(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