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的喊法據說來自於黃埔建軍時的操典,在解放軍部隊中,標準的“121”按專用數字發音,應喊為“么二么”,只是在常年的訓練中走調了。我軍對此也沒有什麼刻板的規定,加上過去老兵普通話水平差,南腔北調什麼樣的都有,逐漸就傳成了現代的樣子。
早期解放前部隊比較繁雜的時候,甚至有“左右左”的喊法,解放後一些民兵訓練也用到了左右左。
這種口音的源頭被認為來自山東,因為四野山東的幹部非常多,他們被遼東的人稱為“海南人”,甚至在四野還不存在的時候,山東話就已經在東北解放區的軍訓中蔓延了。
山東人對革命的貢獻非常大,從入東北開始,有三萬基幹團入東北,後來林林總總不知道過去多少人,這些人在拉起東北解放軍的老架子後,不可避免的將方言給融合了進去,構成了部隊的口號風格。
就這樣“藥二呀”在部隊形成了傳統,有這種發音的部隊,基本進來一個訓一個,大都是這種發音,久而久之,後面的戰士全都跟著學,跟著發揚傳統了。
就這樣“藥二呀”在部隊形成了傳統,有這種發音的部隊,基本進來一個訓一個,大都是這種發音,久而久之,後面的戰士全都跟著學,跟著發揚傳統了。
而且還形成了一套不知什麼時候總結出的理論,
即:藥二呀的發音更科學,更省嗓子,跑動過程中喊號子也可以配合呼吸,都是開口音,長著大嘴喘氣吸氣就能出口,不至於上氣不接下氣。
所以,許多人聽的都是“藥二呀”,而不是標準的“么二么”了。
根據小編這些年在不同部隊看過的情況,也不是所有的部隊都在“藥二呀”,喊“一二一”的部隊一樣很多,且他們也有一套“省嗓子”的理論,即:“一”音放輕放快,快速帶過,“二”字放長,拿來吐氣。聽起來就是“姨-耳~姨-”。
除此之外,聽到過的還有“么兩么”,都用的短音發音,沒一個拖音,音長也就眨眼那麼長,跑操的時候彷彿就是從嗓子眼裡擠出來的,不怎麼清澈洪亮。
標準普通話喊的也不是沒有,這些年還見著不少,民兵,機關單位,警備部隊用普通話的較多,開口就是字正腔圓的“一二一”。
總而言之,121口號的不嚴謹演繹也算是部隊的特色,部隊就是這樣,唱歌,喊口號,哪個是真按照實腔準調來的?不全是扔了舌頭吼出來的麼?這樣才有雄壯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