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因病在家休養的徐帥接到了中央將自己任命為新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訊息。徐帥在軍事指揮上造詣非常,能力十分強,指揮的戰役也都是可圈可點,憑能力自然是擔得起總參謀長一職。
可在這次任命中卻有個奇怪的現象,徐帥被任命為參謀長的同時,聶帥竟然是副參謀長,要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徐帥一直是聶帥的副手,現在卻反了過來,實在令人詫異,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是為什麼竟有這麼大的反轉呢?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任命徐帥為解放軍總參謀長,聶帥為輔,令人疑惑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解放戰爭時期的野戰軍團司令們都被授予元帥軍銜,其中徐帥排在第八,聶帥排在第九僅次於徐帥。然而在解放戰爭時期,徐帥卻一直作為聶帥的副手就任華北軍區副司令一職,而且在之後的解放軍總參謀長一職的任命上,聶帥再次排到了徐帥之後。
按照常理,像聶帥和徐帥這樣傳統的上下級關係,即便是建國後也很少有把下屬直接任命為老領導的頂頭上司這種事情發生,而這個跳脫常規的任命,其實究其根本不過是按照軍事指揮能力來定的。
我們都知道,聶帥在戰爭期間雖然是司令頭銜,但以往都是以軍政工作為主,而當時的中國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可國際環境並不明朗,尤其是朝鮮地區,戰爭有著一觸即發的趨勢,解放軍總參謀長一職作為重要的軍事指揮總攬的職務,是一定要由軍事指揮經驗豐富的將領擔任的,而在作戰經驗上,聶帥比起徐帥來卻有不如,因此聶帥便只能被任命為解放軍部隊的副總參謀長了。
其實在當時,總參謀長一職的人選也不止有徐帥一個,按照職務需求,需要有超強的軍事指揮素質,有大型戰鬥的作戰經驗,這樣的人也有幾個,如劉伯承元帥、粟裕大將、彭老總、林帥等。粟裕大將作為解放戰爭中戰功彪炳的大將,作戰能力肯定沒得說,但在資歷上來看,與其他幾位元帥就有一些差距了,而共和國首任總參謀長還是要從幾位元帥中擇選。
彭老總也擅長打仗,參加革命時間長,又有大型作戰指揮經驗,可他此前帶領西北野戰軍才取得西北地區作戰勝利沒多久,西北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還有許多收尾和佈置的工作要完成,根本抽不開身回到北京任職總參謀長。
再說林帥,人比較年輕有活力,帶領的四野又是出了名的能打,作戰指揮經驗豐富,指揮風格沉穩,有大局觀。可林帥的情況跟彭老總差不多,三大戰役結束後,林帥帶領四野一路南下,此刻正在廣西地區收攏白崇禧殘局,與國民黨餘部對抗,承擔著守邊衛土,清理匪患的職責,也是回身乏術。劉伯承遠傳倒是不用打仗了,可他的工作也很重要,正在籌備重建軍事學院的工作,好為新中國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劉伯承適合這個工作,當然也不能調動,因此就只剩下在家養病的徐帥了。
徐帥擔綱大任的綜合因素
除了相對“清閒”的原因,事實上單以徐帥的能力和名頭來說,參謀長一職實至名歸。首先從均衡角度來說,開國十大元帥中,其中有八位來自革命初期的紅一方面軍,另一位是紅二方面軍的賀老總,徐帥是紅四方面軍的領導,又是出身山西的老資歷,選擇徐帥做總參謀長也確實比較公平,當然這一點只是其中一個不甚重要的因素,能成為解放軍部隊的總參謀長,當然需要更多重要的因素來衡量。
其次,從資歷來說,徐帥在土地革命時期,從1931年紅四方面軍成立開始,就已經是軍隊的總參謀長了,經他指揮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圍剿作戰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同一時期的聶帥還是團級幹部,軍職是低於徐帥的。來到抗日戰爭時期,兩人的職務首次持平,都擔任了抗日第八路軍麾下副師長的職務。直到解放戰爭時期,聶帥成為了華北軍區司令,徐帥是副司令,聶帥的職位高於徐帥。
即便如此,兩人雖然職務屬於上下級,但不代表徐帥在作戰能力和革命資歷低於聶帥,兩人的分工不同,工作時的眾人也不同,很多時候兩人上下級的關係並不明顯,更像是一個鐘分工合作的關係,徐帥也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聶帥“手下”。
徐帥早期革命時殲敵數量多,結合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共計三個作戰時期,指揮戰役的殲敵總數在聶帥之上,當然這麼衡量並不算太客觀,主要是聶帥的工作制作範圍並不在作戰上,更多的時候,聶帥和四野的羅榮桓元帥一樣,從事的都是部隊中的軍政工作,不在軍事作戰的最前線。
從解放戰爭時期來看,華北野戰軍作為中央的直屬機動部隊,屬於中央軍委直接管轄作戰隊伍,其參與的重要作戰,也主要集中的華北地區,聶帥作為軍區司令在對戰國民黨傅作義部的作戰上,並沒有太多優勢,更多的時候,是徐帥擔任的前線軍事指揮工作,尤其是在解放山西的作戰中,境內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徐帥帶兵指揮打下的,雖然是在武器裝備上與兵強馬壯的閻錫山部多有不如,但屢次以少勝多,在全軍迅速打響了名頭,豎起了威信,黨中央和毛主席都對其作戰能力讚賞有加。
此外還有一點只得注意的是,徐帥的總參謀長一職更多的時候是屬於掛名狀態,主要原因是,解放戰爭時期,徐帥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前期一直在養病,直到1947年才正式迴歸戰場,太原戰役時期就是抱病指揮的狀態,甚至在這次作戰中還有一段戰役是彭老總代為指揮的。而我們要知道的徐帥在解放戰爭時,重回戰場時間比較晚,這也是他當時成為聶帥副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而新中國成立後,徐帥被任命為總參謀長時,身體還沒康復,他本人比較淡泊名利,並不是戀棧權力的人,任命下達後也是經過幾次的婉拒,但中央和毛主席的態度很堅決,徐帥就是最合適的人選,至於能否立刻來到北京工作,並不算著急,養病最重要。
因此在之後的日子裡,解放軍部隊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總參謀長徐帥其實並未真正主持過工作,更多的時候都是因為身體情況不適合而擔了個總參謀長的名頭,實際上的工作基本都是由副參謀長聶帥來完成的,並且在1950年成為了解放軍的代理參謀長,抗美援朝時期就是聶帥在北京方面和軍委一同總攬戰爭大局,並配合這前線總指揮彭老總一同完成的。
當然,不管從什麼時期,徐帥都是經過認證的總參謀長,聶帥也是代行其職,並未真正做過總參,直到1954年總參的職務才交由綜合實力已經夠格的粟裕大將來接任。
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疑惑,徐帥已經做了掛名的總參謀長,不會一直在掛名吧,養好了病之後去了哪裡呢?難道離開了軍隊中的工作崗位?
徐帥確實經過了比較長的養病時間,上世紀60年代之前擔任也也是一些虛銜或者名義上的工作,但從60年代中期後,身體康復不錯的徐帥又回到了中央,參與了實際的領導工作,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一直擔任國家軍委副主席的職務,致力於解放軍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工作。
70年代徐帥在擔任軍委副主席一職時,還兼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的重要職務,期間參與指揮了70年代末期發生的對越反擊戰。徐帥是國家少有的,曾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國家副總理職務的人,這也是對徐帥能力的肯定,從這些履職經歷來看,徐帥在軍種的威望和資歷是無法動搖的。
聶帥與毛主席接觸的時間更多,關係也更為密切,毛主席對聶帥寄予厚望,而毛主席對徐帥更多的時候屬於一種對其能力的讚歎和肯定的關係。徐帥和聶帥都是我國優秀的領導人,二人都是心胸豁達不戀棧權力的人,即便兩人的上下級關係經過變動,但依舊不影響兩人的關係。
從建國後的貢獻來看,徐帥養病期間,聶帥除了執行了總參職務外,還總體主管了兩彈一星的指揮工作,為中國的軍工事業和科研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徐帥和聶帥是多年的老戰友,兩人的關係也會一直都很都不錯,晚年的兩人經常互相探望,1990年徐帥離世時,聶帥一度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甚至還將自己鎖在屋子裡,緬懷並肩作戰多年的老戰友。
兩年後的1992年5月14日,93歲高齡的聶帥也離開了人世,去世前還關心著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結語
聶帥和徐帥都是我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共和國當之無愧的元勳功臣,他們一路走來的歲月裡,見證了太多的重要時刻,雖然二人曾經在職務上有過上下級關係,但並不能作為評判能力的標準,他們都是我國的重要領導人,值得後輩的我們緬懷和敬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