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文苑傳》記載著東漢時人邊韶(字孝先)文章知名當世,以教授生徒為生。他有口才,才思敏捷。一日,午休時他臥榻假睡,弟子們看到,私下竊竊嘲笑道:“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聽到,立即回應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他說:我肚皮鼓鼓,裡面裝著的是五經,我假寐是在思考著先聖先師的經學道理。你們這樣嘲笑我,有什麼依據嗎?成語“大腹便便”就出此典故。
“大腹便便”開始並沒有貶義,後來逐漸演化成為貶義,成為肚子肥大而學問空洞的象徵了。
邊韶出口成章,不僅是才思敏捷,而且遇事而教,反映出乃時的師生關係頗為有趣,並不是人們想象中一味刻板和道學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