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我是一名很幸運的患者,我的這種疾病以前需要做開胸手術才能治療,想不到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運用新技術,微創就幫我解決了。手術後不痛苦,恢復得很快,傷口現在都癒合了。”12月2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普外一科,前來複查的患者王先生說。
王先生今年70歲,家住紅河州,體檢時發現異常,在當地醫院確診為胸主動脈瘤和冠心病後,來到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治療。“7月份的時候,做了冠脈支架置入手術,醫生讓我回家恢復3個月後再來解決動脈瘤的問題。”王先生表示,其哥哥就是醫生,當時告訴他傳統治療胸主動脈瘤的方式需要進行開胸手術,創傷大、併發症發生率高,70歲的年齡是無法耐受手術。
主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一種血管病變,因血管壁過度擴張導致。雖然如此,但主動脈瘤不經手術治療,一旦破裂,就會出現大出血,生死是幾秒鐘的事情,根本沒有搶救的時間。
經過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普外一科主任龔昆梅教授和團隊,詳細分析王先生病情後,決定為其進行模組內嵌主動脈弓覆膜支架系統技術,排除動脈瘤“炸彈”。
龔昆梅介紹,手術歷時4個多小時完成,相較於傳統開胸手術20多釐米的切口,這種治療方式的切口更小,一共有3個切口,最大的一個5釐米長,最小的一個僅有1釐米。術後第3天,患者就能下床。1個月後複查,患者恢復良好。
破解業界治療難題,讓高齡患者有更多選擇
提起微創手術,人們並不陌生,許多疾病都能透過微創手術治療。但為何王先生患的胸主動脈瘤,以往一直需要運用開胸手術的方式治療?
龔昆梅說:“王先生患的胸主動脈瘤是一種複雜主動脈弓疾病。這種疾病,一直是業界治療的難題。”
主動脈弓部疾病因其複雜的解剖結構,一直是微創腔內介入治療的禁區。難點主要在於主動脈弓部分支血管會供應頭部血流,操作不當患者因為腦部血流受影響造成腦梗等情況。如何保證主動脈弓部病變被隔離的同時,又可保持弓部分支血管通暢,目前還尚未有成熟的腔內治療產品可以大範圍應用到臨床。
針對這樣的技術難題,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血管外科郭偉教授創新性地提出“模組內嵌分支”的設計理念,並由此研發出模組內嵌主動脈弓覆膜支架系統。解決主動脈弓分支血管的微創腔內重建問題,將需要傳統外科置換主動脈弓的巨創手術,轉換為微創外科手術。
“隨著模組內嵌主動脈弓覆膜支架系統三期臨床實驗進展,以及全球第10例、西南首例在我院順利完成,標誌著微創全腔內時代的正式到來。這種新技術的運用能避免了開胸手術,進一步降低了手術的創傷,為高齡、有基礎病的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 龔昆梅說。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莉
責編:農天琴 實習編輯:趙萍
編審:沙蘭梅
終審:錢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