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王辰院士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課題組攜手,在一項歷時3年、覆蓋我國10個省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中發現,臭氧長期暴露會對成年人肺功能造成負面影響而導致小氣道功能障礙。該成果近日已發表於國際呼吸領域權威期刊《美國呼吸和重症監護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王辰介紹,對小氣道的定義是管腔直徑小於2毫米的氣道。在出現大氣道阻塞或明顯的呼吸道症狀之前,小氣道可能先表現出功能障礙,且不易被察覺。因此,小氣道功能障礙被認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前兆。
既往研究已發現臭氧短期暴露與肺功能下降有關,但較少有研究探討臭氧長期暴露對肺功能的影響,且現有的大多數研究僅關注與大氣道阻塞相關的肺功能引數,很少有研究探索臭氧長期暴露對小氣道的影響。
為此,兩個團隊開展了歷時三年的共同研究。研究發現,臭氧長期暴露與氣道阻塞性損害、小氣道功能下降有關。暖季臭氧平均濃度每增加4.9 ppb(臭氧的濃度單位),一秒內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率會下降0.3%,此提示氣道已出現阻塞性損害。
研究還發現,臭氧長期暴露與小氣道功能障礙患病風險增加有關。暖季臭氧平均濃度每增加4.9 ppb,小氣道功能障礙的患病風險增加9%,支氣管舒張前小氣道功能障礙的患病風險增加4%,支氣管舒張後小氣道功能障礙的患病風險增加8%。
課題組進一步研究發現,臭氧長期暴露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小氣道損害更嚴重。在非慢性阻塞性肺病人群中,暖季臭氧平均濃度每增加4.9 ppb,小氣道功能障礙患病風險升高7%;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人群中,小氣道功能障礙患病風險升高了61%。
該研究探索了臭氧長期暴露對成年人肺功能和小氣道功能障礙的影響,是目前全球範圍內針對該研究問題樣本量最大的研究。研究首次建立了臭氧長期暴露與小氣道功能障礙患病的關聯,為臭氧引起的呼吸系統早期損傷增添了新的證據。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牛越博士,中日友好醫院楊汀主任醫師、谷曉穎博士,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杰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辰院士和闞海東教授為共同資深作者;王辰院士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重大協同創新專案的資助。
作者:唐聞佳 孫國根
來源:文匯網
編排:戴衛 夏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