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州12月2日訊息(記者周嫻)“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寄託了人們對美麗家園的嚮往。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9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徹底撕掉絕對貧困標籤,在貴州大地上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昔日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正奮力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
特色產業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念好“山字經”,種出“搖錢樹”。近年來,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良田鎮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記者瞭解到,良田鎮加快農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火龍果產業,現已有高密植補光火龍果種植面積400畝,一年可結果8批次,每年6月至次年1月可均衡上市。
“相比傳統種植,高密植補光技術可大幅提升產量,從畝產1000多斤至少提升到畝產6000斤,而且當年就能掛果,第二年就能進入盛果期,比傳統種植模式要快一年。”良田鎮政府工作人員夏馳說。
高密植補光技術不僅實現了火龍果提質增效,同時也為當地農旅結合發展提供思路,良田鎮壩草村高密植補光火龍果基地海拔520米,飽含愛情的美好寓意。
鎮寧自治縣良田鎮壩草村高密植補光火龍果基地(央廣網發 鎮寧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夜幕降臨,“520”火龍果基地裡成千上萬的火龍果補光燈亮起,遠遠望去猶如一片星河,該基地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辣椒產加銷全國第一;茶葉、藍莓、李子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獼猴桃、薏仁、太子參等產業規模進入全國前三……“十三五”期間,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格外精彩。
“這個週末去哪裡放鬆啊!”“去花溪啊,摘草莓!”
花溪區位於黔中腹地,有“高原明珠”的稱號,在綠水青山的青睞下,孕育出了不少的優質農產品,草莓,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目前,花溪區草莓種植面積已有3000餘畝,年產草莓達4500噸,產值達2.5億元,直接帶動農戶達150餘戶,常年解決就業1100餘人,帶動農戶務工13萬人次,農戶工資收入2000餘萬元。
走進花溪區石板鎮花石路的黔豐生態草莓園,一顆顆紅彤彤的草莓映入眼簾。“2020年以來,花溪區成立了草莓產業工作專班,設計併發布區域公用品牌‘花小莓’,並授權我們註冊商標。”貴陽築南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湯鼎介紹,該公司以“花小莓”品牌為牽引,整合各項資源要素,不斷擴大草莓產業規模,深入推進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
目前,在抖音平臺上,“花小莓”品牌的關注量已經達到了8萬多條,有效的增加了花溪區草莓種植戶的銷售量。
花溪區農業農村局草莓專班負責人吳亨進表示,花溪區立足當地良好的草莓產業發展環境,把區域內全部草莓種植戶聯結在一起,將草莓產業發展成為農旅融合的龍頭產業。
如今,“到花溪摘草莓去”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成了浪漫、美好生活的嚮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貴州已構建“東油西薯、南藥北茶、中部蔬菜、面上乾果牛羊”的現代山地特色農業格局。
全域旅遊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受益於良好的生態,貴州旅遊業發展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旅遊飯”。
日前,農業農村部對外發布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推介和監測結果,254個鄉村被確定為2021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大木村就是其中之一。
大木村交通便利,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3.8℃,森林覆蓋率75%以上,周邊山林環翠,清泉抱村穿戶,是康養避暑勝地。
村民李孝鳳在自家樓下開了一間小賣部,售賣礦泉水、瓜子等零食,為來往的村民和遊客提供便利,同時還釀米酒和開辦農家樂。
“農家樂一年中有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滿房狀態。”嚐到了經營農家樂的甜頭,李孝鳳又幹起了釀酒等副業,遊客在留下來的同時,也能嚐到大木村原汁原味的特產。李孝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開辦農家樂加上零售米酒,我家一年收入也有10多萬元呢。”
作為全國唯一以氣候特徵命名的城市,六盤水市緊緊抓住氣候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全面提升旅遊發展能力,旅遊產業從無到有、從有變優、從優到精。
“景區綜合了高山雪原、內陸湖泊、鄉村田園三大國際度假優勢資源,旅遊業態非常豐富。”梅花山旅遊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世界第一索道”梅花山索道為軀,國畫梅花形狀規劃建設的梅花坪景區、世界緯度最低和西南最大的梅花山國際滑雪場兩大景點為幹,四周星羅棋佈大小業態構築而成,可實現春賞梅、夏避暑、秋養生、冬滑雪。
近年來,六盤水以發展全域旅遊為目標,不斷升級業態,奮力推動旅遊大提質,處處都是景、四季皆可遊的旅遊格局基本形成,為實現旅遊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描繪傳統村落鄉村振興新畫卷
從銅仁萬山謝橋街道驅車20分鐘,即到達牙溪村,這座傳統的侗族村寨內上千年的石牆、上百年的木屋儲存完好,被青山綠水和藍天白雲層層守護,彷彿世外桃源。
2019年9月,牙溪生態農場正式開工,在原有的100多棟侗族房屋基礎上,進行修整改造,變為民宿,既保留了侗族特色,又滿足遊客住宿需求。民宿外,一片開闊農場,小橋、流水、良田、蔬菜、瓜果等要素合理規劃,農旅產業兩相融合。
透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等方式,牙溪村107戶居民每戶年均增收1.8萬元以上,同時,農場還提供了80餘個村民就近就業的崗位。
讓沉睡資源活起來,鄉村裡就有詩和遠方。
“以前土裡刨食,起早貪黑苦幹也只能得一個溫飽。”在黔南州福泉市黃絲江邊布依寨,村民羅維英說起自家的農家樂頗多感概,“現在,一到週末,來釣魚燒烤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生意好的很。”
從2006年開始,福泉市就把黃絲江邊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在充分留住江邊寨的人文和自然環境過程中,藉助這裡優美的田園風光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整治土地,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如今,江邊布依寨已打造成集田園觀光、農耕文化、民族文化為一體的布依文化村寨,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自然景觀的結合,為江邊寨注入了鄉村旅遊新亮點。
“以前飯都吃不飽,現在家家戶戶奔小康。”經營燒烤店的村民宋淑英感慨道。
經過福泉市多年打造,江邊寨榮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貴州省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等稱號。
“十四五”期間,貴州省將在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建立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200個,在中國傳統村落新增標準級以上民宿、客棧、農家樂200家以上,打造50個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發展示範點,以此助推旅遊產業化和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貴州鄉村有顏值有特色,農文旅或融合發展,或各美其美,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留下了美麗鄉愁,更繪就了詩和遠方,為鄉村振興賦能。
來源: 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