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自毀電臺、燒密碼本是180師突圍不力的主要原因。在戰後的總結大會中,時任60軍政委袁子欽確實嚴厲地批評過180師,並且認為“分散突圍”是鄭其貴在軍事指揮層面的失誤。但是,他始終未提及電臺和密碼本這兩樣東西。60軍的相關人員都知道:電臺是被炸燬而非自毀,燒密碼本是當時任何一個人都會做的事情。
無論是“砸電臺”還是燒密碼本,當事人肯定最有發言權。鄭其貴當時命令三個人完成此項工作,其中一位叫魏善洪,是180師機要科的一名機要員,最後被美軍俘獲。被交換回國以後,當180師的老兵共同編寫在朝鮮戰場的經歷時,魏善洪也把當天的情形詳細地描述出來。
1951年5月27日夜,180師開始從鷹峰向史倉裡突圍。由於前衛部隊走錯了方向,致使多數人員失散。接著,鄭其貴下達了分散突圍的命令,並且帶著警衛班和師部的部分人員繼續向史倉裡前行,魏善洪就是其中之一。
5月28日天亮之後,鄭其貴先後接到兩個壞訊息:史倉裡已經被美軍佔領、師部最後一部電臺在行軍途中被炮彈炸燬。與此同時,美軍正在向180師師部進攻。鄭其貴命令魏善洪、譯電員趙國友和通訊員小尹立刻將密碼本燒燬,由警衛班儘量拖住敵人的進攻。僅僅十幾分鍾後,美軍已經近在眼前。為了儘量拖延時間把密碼本燒透,通訊員小尹拿著一顆手榴彈衝向敵人,趙國友也在隨後犧牲,魏善洪在徹底燒透密碼本後被炮彈炸傷跌下山崖(被樹枝攔住)。
透過魏善洪的描述我們能知道,電臺在鄭其貴等人到達史倉裡之前已經被炸壞,燒密碼本也到了萬分緊急的時刻,換成任何一位指揮員都會做出同樣的決策。從60軍的角度來說,如果真有事先砸毀電臺、“從容”燒密碼本的事情發生,總結報告裡不會不提。畢竟,180師團以上幹部基本受到撤職、降職等相關處分。
對於180師的倖存者而言,60軍的總結定性讓他們感到有些委屈。“分散突圍”到底對不對?60軍和3兵團政治部認為這樣做不僅僅是軍事指揮層面的失誤,更重要的是“只想保住幹部的性命、拋棄戰士”,是一種貪生怕死的逃跑行為。
180師打了敗仗,受到處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僅從這個角度出發,那麼180師的將士們就不會有太多的委屈之情。但是,透過分散突圍上升到“180師幹部根基不牢固”、“產生了政治動搖”就讓大家難以接受了。
在總結大會進行時,第一個突圍成功的538團參謀長胡景義直言:“按照當時的情況,分散突圍是最好的方法”。客觀地說,胡景義說得並沒有錯。相比數次被美軍包圍,180師還有一個更大的“敵人”:飢餓。
部隊為什麼會在抵達鷹峰後就基本失去戰鬥力?大部分人已經斷糧7天,樹葉、野草,能吃的都被吃了,很多戰士因為誤食有毒的野菜被毒死。鷹峰是180師戰士們心中的“安全地帶”,有兄弟部隊接應,至少可以吃一頓飽飯。當一切都化為泡影后,戰鬥力也隨之消失。
鄭其貴確實有失職的地方,比如說計劃不周,部隊因為走錯路而在鷹峰山徘徊。但是,從突圍方向的選擇來說(翻越高大的鷹峰山),60軍也有一定的責任。軍部忽略戰士們“餓飯”的實際狀況,又對179師和181師救援的困難預估不足。因此,180師的將士普遍對60軍的結論不理解。
透過180師老兵的回憶,我們至少應該知道“砸電臺”和燒密碼本已經不是他們突圍之路上的“關鍵詞”。甚至來說,分散突圍與否也不是180師失利的根本原因。當部隊到達鷹峰山下再次突圍之時,“各自為戰”是最真實的情況,而且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