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民解放軍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實行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的三總部領導體制;1998年成立總裝備部後,實行四總部體制;2016年軍委總部體制調整為軍委多部門制。但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人民解放軍曾實行八總部的領導體制。
總參謀部
總參謀部是中央軍委的軍事工作機關,全國武裝力量軍事工作的領導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部。在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的軍事建設,組織指揮全國武裝力量的軍事行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徐向前為總參謀長,1950年初聶榮臻為代總參謀長。1952年起總參謀部設作戰部、情報部、技術部、聯絡部、通訊部、軍訓部、軍務部、人民武裝部、軍事運輸司令部和測繪局、出版局、氣象局等。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撤銷,總參謀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並重新任命了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
總參謀部主要領導(八總部時期,下同):
總參謀長:粟裕大將
副總參謀長:陳賡大將、張宗遜上將、李克農上將、王震上將、許世友上將、鄧華上將、彭紹輝上將、張愛萍上將、楊成武上將、韓先楚上將。
總參謀長粟裕大將
1954年10月任命總參謀部領導時,陳賡在副總長中排第三位。1955年授銜後,陳賡授大將,其他九位副總長授上將,此後通常將陳賡排在副總長的第一位。
在八總部中,總參謀部雖然沒有元帥掛帥,但總參謀長為“第一大將”粟裕,十位副總長中一位大將、九位上將,加上總參二級部中的四位上將部長(總參三部部長李濤,總參佇列部部長傅秋濤,總參動員部部長王平,總參軍事交通部部長呂正操),上將以上高階將領多達十五人,居八總部之首,顯示了總參作為軍事指揮中樞的重要性。副總長中兼職的比較多,陳賡大將兼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張宗遜上將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王震上將兼鐵道兵司令員,許世友上將兼南京軍區司令員,鄧華上將兼瀋陽軍區司令員,彭紹輝上將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楊成武上將兼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
1958年10月,粟裕大將受到錯誤批判被調離總參,黃克誠大將繼任總參謀長。
1955年國慶節總參謀長粟裕大將、副總參謀長陳賡大將在天安門城樓觀禮
總政治部
總政治部是中央軍委的政治工作機關,全軍政治工作的領導機關,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管理全軍黨的工作,組織全軍進行政治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總政治部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1954年10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設辦公廳、組織部、幹部部、宣傳部、保衛部、文化部、青年部、群眾工作部(1957年)、聯絡部、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等。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劉少奇兼任總政治部主任。1950年4月,羅榮桓任總政治部主任。
總政治部主要領導:
主任:羅榮桓元帥,譚政大將(1956年12月繼任)
副主任:譚政大將、傅鐘上將、肖華上將、甘泗淇上將、劉志堅中將(1957年10月)
總政治部和總幹部部由於業務上的相近,主官由羅榮桓元帥一人兼任。1954年10月任命總政治部主要領導時,譚政在副主任中排在傅、肖、甘之後,1955年授銜後譚政大將則排在三位上將副主任之前。
1956年12月,羅榮桓元帥因病辭職,譚政大將繼任總政治部主任。
總後勤部
總後方勤務部(簡稱總後勤部)是中央軍委的後勤工作機構,全軍後勤工作領導機關,領導和管理全軍的後勤工作,組織實施全軍的後勤保障。1949年11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後勤部改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楊立三任部長。1952年10月,黃克誠任總後勤部部長。1954年3月,總後勤部機關共設9部2局,即:司令部、政治部、幹部部、軍需部、衛生部、車輛獸力管理部、油料部、營房管理部、軍需生產部、獸醫局和馬政局。1954年10月,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1960年4月,總後方勤務部改稱總後勤部。
總後勤部主要領導人:
部長:黃克誠大將,洪學智上將(1957年5月)
政治委員:黃克誠大將(兼),餘秋裡中將(1957年5月),李聚奎上將(1958年3月)
副部長:洪學智上將、張令彬中將、邱會作中將、饒正錫中將、張賢約中將、唐天際中將
副政委:邱會作中將(兼)、李耀中將、李雪三中將
總後由於直屬單位多,是八總部中唯一設政委的。當時黃克誠雖然任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但同時也在軍委和總參任職,在1954年10月以前,黃克誠是第三副總長,排在聶榮臻、粟裕之後;1954年10月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同時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其主要精力放在軍委和總參。《黃克誠自述》中提到:“我在總後工作沒幾個月,大約在1952年12月,聶榮臻代總長要我到總參去上班,幫助處理日常工作。我就奉命前往,但那時仍兼總後的工作。到1953年,總後實際工作交給了洪學智;我向中央作了總後工作的報告,正式結束了我在總後的工作,全力放在軍委、總參日常工作上”。成立國防部後,“我也被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仍兼副總長,仍負責軍委、總參的日常工作”。也就是說,作為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的洪學智,從1953年起就是總後的實際負責人。但直到1957年5月,才正式任命洪學智上將為總後勤部部長,餘秋裡中將為總後勤部政委。1958年3月,石油工業部部長李聚奎和餘秋裡對調,任總後勤部政委,並補授上將軍銜。
總幹部部
總幹部部是中央軍委領導下,掌管全軍幹部工作的領導機關。1950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幹部管理部,羅榮桓任部長。1952年7月,總幹部管理部改稱總幹部部;1954年12月,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下設一般兵種幹部任免部、特種兵幹部任免部、組織統計部、軍銜獎勵部、預備役幹部動員部和辦公室等機構。從1950年9月到1957年3月,統一管理全軍的軍事、行政、後勤、技術幹部;1957年4月,負責全軍政治幹部的總政治部幹部部併入總幹部部以後,總幹部部統一管理全軍的幹部工作。
總幹部部領導:
部長:羅榮桓元帥,肖華上將(1956年12月繼任)
副部長:宋任窮上將、賴傳珠上將、徐立清中將、甘渭漢中將(1956年7月)
1956年12月,羅榮桓元帥因病辭職,肖華上將繼任總幹部部部長。
武裝力量監察部
武裝力量監察部是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全軍監察的領導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人民解放軍各總部、和各軍種、兵種的相繼建立,軍委領導機關為了系統地檢查它們的工作,實行嚴格的監督,及時解決問題,中共中央於1954年10月決定成立武裝力量監察部,簡稱監察部。下設陸軍監察部、海軍監察部、空軍監察部、後勤財務監察部和辦公室、計劃處、行政經濟管理處等機構。1955年6月,監察部開始正式辦公。
武裝力量監察部主要領導:
部長:葉劍英元帥
副部長:周純全上將、楊至成上將、陳再道上將、閻揆要中將、彭明治中將、倪志亮中將、鍾赤兵中將
武裝力量監察部是新成立的總部,部長為葉劍英元帥,剛成立時四位副部長有三位上將、一位中將,其中陳再道上將兼武漢軍區司令員。彭明治、倪志亮、鍾赤兵三位中將是1957年8月任命的。由於武裝力量監察部存在時間較短,僅有海軍監察部配了領導幹部,其他幾個二級部一支未配齊。
訓練總監部
訓練總監部是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指導、監察全軍訓練工作的機關。1955年4月在原軍委軍事訓練部、軍事學校管理部和軍事出版局的基礎上成立了訓練總監部。下設辦公室、計劃和監察部、陸軍戰鬥訓練部、軍事學院和學校部、軍事科學和條令部、軍外訓練部、軍事出版部、體育訓練局、戰鬥訓練物質保障局等機構。
訓練總監部主要領導:
部長:劉伯承元帥,葉劍英元帥(代),肖克上將(1957年11月繼任)
副部長:張宗遜上將、肖克上將、李達上將、彭紹輝上將、周士第上將、郭天民上將、譚希林中將(1957年10月)
1955年4月,訓總成立時,劉伯承元帥任部長,因當時劉帥仍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加之身體原因,未到訓總就職,由葉劍英元帥代理部長主持工作。訓練總監部領導配備級別相當高:部長為元帥,六位上將副部長,世人謂之“一元帥帶六上將”。其中,蕭克上將、李達上將是國防部副部長兼,張宗遜上將、彭紹輝上將是副總參謀長兼。
1957年11月肖克上將接替葉劍英元帥任訓練總監部部長。1958年7月,因所謂“教條主義錯誤”,肖克受到批判,被停止訓練總監部部長職務。
總財務部
總財務部是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全軍財政經濟工作的機關。1953年10月,中央軍委決定,總後勤部財務部改為軍委財務部,全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財務部,任命楊立三為部長。1954年10月,軍委財務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部,楊立三仍任部長。1955年8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財務部,成為中央軍委直接領導的八總部之一。總財務部下設辦公室、工程建築經費局、工廠倉庫經費局、會計局、外匯局、預算財務局、勞動工資局等機構,均為師級單位。
總財務部主要領導人:
部長:餘秋裡中將
第一副部長:唐天際中將
副部長:湯平中將、何維忠少將
總財務部部長餘秋裡中將
總財務部原為總後勤部財務部,1953年10月改為軍委財務部,1955年8月升格為總部。部長餘秋裡中將,是八總部主官中軍銜最低的,其他總部主官1955年時不是元帥也是大將。總財務部的三位副部長,兩位中將,一位少將。從領導配備看,總財務部規格仍不能同其他總部同日而語,大體上只相當於總參一個二級部。
總軍械部
總軍械部是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全軍軍械勤務工作的領導機關。1951年10月,總後勤部軍械部與軍委炮兵軍械部合併,稱軍委軍械部,劃歸軍委炮兵領導,由炮兵司令員陳錫聯兼任部長。1954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將軍委軍械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升格為中央軍委領導的八總部之一。總軍械部下設辦公室、組織計劃局、武器供給局、彈藥供給局、基本建設局、武器訂購局、彈藥訂購局、雷達探照燈管理局、軍械科研局、財務局、幹部局等機構。
總軍械部主要領導:
部長:王樹聲大將
副部長:封永順中將、塗錫道少將、陳文彪少將
總軍械部原為軍委軍械部,歸軍委炮兵領導,1954年11月升格為總部,但其下屬機構與總財務部一樣,仍為局、處、室,均為師級單位,而其它總部下屬二級部為軍級甚至兵團級。因此總軍械部領導配備也比較低,除部長王樹聲為大將外,三位副部長都是少將。正副職平均軍銜與總財務部相當。
有人以為總軍械部部長是大將,總財務部部長才是中將,就認定總軍械部級別比總財務部高,其實二者級別相同。評銜主要看個人的級別與資歷,與當時的任職關係不大。也就是說,如果王樹聲任總財務部長,照樣能評大將。
恢復三總部
當時,軍委八總部作為軍隊領導中樞,位居要津,將星雲集,共有3位元帥、5位大將、20多位上將和50多位中將在八總部任職。
圖中前排左起:總幹部部副部長宋任窮上將、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大將、總政治部副主任肖華上將、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周士第上將、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在譚政大將身後者是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黃克誠大將。
50年代中期形成的軍委八總部體制,對加快我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和完成各項戰備工作等,起過積極作用。但也存在部門多、機構大、分工過細等問題。特別是部門之間的工作缺乏統籌安排,機構重疊,政出多門,職責不清,造成工作上的一些忙亂。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以後,為了節約經費,集中財力用於國家經濟建設,軍隊數量大幅度裁減。中央軍委根據1957年1月擴大會議《關於裁減軍隊數量加強質量的決定》和八總部體制在實踐中暴露的缺點,決定對總部機關作較大的調整和精簡。
1957年5月15日,總財務部撤銷,其機構縮編併入總後勤部,改稱總後勤部財務部。洪學智上將任總後勤部部長,餘秋裡中將任政治委員(1958年3月李聚奎上將繼任)。
7月1日,總軍械部撤銷,其機構縮編為總參謀部軍械部(1959年3月1日又劃歸總後勤部建制)。1959年3月,總參謀部軍械部歸總後勤部建制,稱總後勤部軍械部。
1958年10月1日,總幹部部撤銷,所管業務併入總政治部,在總政治部建制內成立幹部部,統一掌管全軍的幹部工作。
11月1日,武裝力量監察部撤銷,其軍事、政治、後勤監察工作分別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管理。
12月11日,訓練總監部撤銷,其所屬各部、局整編為軍事訓練部、學校管理部、出版部,納入總參謀部建制。
至此,人民解放軍的八總部體制調整為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三總部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