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有什麼辦法可以搞定娃,讓他改掉懶散的壞習慣呢?
“你們說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娃散漫的狀態嗎?”
我們領導魏姐突然發出靈魂一問,問我們有沒有好的書推薦一下,他娃太懶散了怎麼辦?
原來是她娃語文老師跟她反饋她娃上課狀態懶散,一副幹啥都沒勁的狀態。
為什麼會散漫?是不是學習沒有動力?你有跟你娃聊過嗎?為什麼他漫不經心的上課?是不喜歡語文課嗎?還是他已經會了覺得沒意思所以不學?
小夥伴第一時間反問三連。
失敗乃成功之母,我還是得虛心學習。
正趕上這兩天另一個同事的娃也被老師教育說上課不認真不聽課。她娃剛一年級,究其原因是幼兒園都學會了,覺得自己不用再上這個課。
而我還在震驚中沒回過神,我一直以為辦公室裡就她娃比較好搞。畢竟一個女娃沒辦法比較。
六個男娃,我家兩個還太小,沒有讀書的煩惱。
另一個男同事家的二年級的天天被老師投訴,隔三差五被他爸揍哭,不提也罷。
還有一個初中的天天跟他媽討價還價我們聽了幾個學期。
還剩最後那個剛上一年級兩週就被老師約談三次的。
結果,她家問題也來了。
我突然覺得很焦慮。我以前還說得多像她學習養娃。這……沒有一個成功的經驗,我只好吸取失敗的教訓了。
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我還是得虛心學習啊!
我們不該以自己小時候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她描述的散漫狀態是:做什麼都漫不經心。成績好不好,知識會不會,課文背不背,都可以。
她說她娃三年級比二年級差,現在剛四年級狀態又不如三年級,才開學就被老師約談。
大多數家長都有一個特點,以自己小時候的一些高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絕口不提自己的不足。
比如學習不用人管。
我一直覺得魏姐是一個非常豁達樂觀的人,也是那種啥也不管啥也不太在乎的人,真沒想到有一天她也會憂慮孩子學習的問題。
養孩子這件事她一直很明確,只是要娃養成好習慣,成績並不做過多要求。
但就是她這樣的人也避免不了把孩子和她小時候對比。
她說她小時候一直成績很好,她老公也是,她就覺得她娃不應該成績不好。
但是她有一點特別好,別人說了她不知道的觀點,她認為對。反思總結後,發現是自己的問題,果斷承諾改正。
如果自我內驅力不夠,附屬內驅力來湊。
我們從各自的經歷聊到了內驅力這個點。自我內驅力也就是基於自己的興趣喜歡想學會知識想做好一件事。
我說我小時候全靠“遠離我討厭的環境“這個想法支撐我好好讀書。所以大學就不再好好搞學習,畢業以後也沒什麼追求。這屬於典型的附屬內驅力。一旦動力不足,立馬停下。所以我一旦離開了我討厭的環境,立馬不知道如何學習為什麼學習。
另一個同事說她是覺得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辛苦勞作的爺爺奶奶。
魏姐則說她小時候是那種環境影響的受益者,並不是自己想要學習,而是身邊都是學習好的人,所以她也好好學習,也不覺得這是難做到的事。
所以我們很多人都不是因為想要了解那個知識,對那些知識感興趣而學習。只不過是環境或者家人的附屬內驅力讓我們學習。
如果這個力量足夠強大,那學好那些知識應付考試也不是多大的問題。如果這個力量沒那麼足,那我們就會偶爾茫然無措,覺得沒有動力。
如果暫時不能幫他找到自我內驅力,那給他樹立一個好榜樣也一樣有效。
我們一直聊下來,她說她成績好的時候沒覺得怎樣,初二掉下來也沒什麼感覺。就一直是那種名列前茅也行,成績中游也沒關係的狀態。
她娃平時也是這種狀態,好像得A也行,不得也沒事。
最後發現他娃的散漫根源在這裡。她說她要把自己搞起來,不再悠閒散漫。給她娃樹立好榜樣。
她已經四十多了,她和她好朋友都覺得她們到了可以享受慢生活的年齡。結果,現在為了娃,要重新找新的奮鬥目標,要重新回到忙碌激進的狀態。真不容易!
哪怕明明是孩子學習出了問題,她也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她也不是因為想要變得更好而自我驅動,不過是想讓娃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先要自己樹立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