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原名羅桑扎巴)的誕生地。寺廟的位置原是一座始建於明洪武十年(1379年)的大金塔,後經不斷擴建,逐漸發展成為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
1936年,美國記者福爾曼來到西寧湟中,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座著名建築群的輝煌影像。本組圖片是選取其中的一小部分,為大家呈現當年塔爾寺前集貿市場的熱鬧景象。
塔爾寺是我國著名的六大喇嘛寺院之一,佔地面積600餘畝。從遠處眺望,塔爾寺建築依山傍水而造,因山起伏,蔚為壯觀。
塔爾寺前的大道,路邊聚集著很多百姓,一支運貨的駱駝商隊沿著黃土大道浩浩蕩蕩地行進,隊伍後面是駱駝蹄子踏起的滾滾煙塵。
矗立在塔爾寺前的一排白塔,始建於清乾隆41年(1776年。八座白塔寓意著釋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寶塔形制相似,又各有其名。
這八座寶塔被稱作如來白塔,從東到西依次為蓮聚塔、菩提塔、四諦塔、神變塔、降凡塔、息諍塔、勝利塔和涅槃塔。當年塔前是一座熱鬧的集市。
這裡是多民族聚集地區,回族、藏族、蒙古族和漢族百姓在此和睦相處。我們只從集市的一角,就能看到不少穿著不同民族服飾的各族百姓。
一群看熱鬧的百姓,戴著不同樣式的帽子,穿著各色的服裝。其中有一位穿著羊皮的藏族姑娘,長髮及腰,身後裝飾有半球形的銀飾,非常漂亮。
偌大的廣場上堆放著依靠畜力運輸過來的牧草,很多百姓正圍著草堆討價還價進行交易。畜牧業是當時人們主要從事的生產方式之一,也因此形成了巨大的牧草交易市場。
當幾名身穿羔裘的藏族百姓發現照相師的鏡頭時,第一反應各不相同:左邊的男子看著鏡頭神色泰然,中間的女子略顯羞澀,最右邊的乾脆用袖子把臉遮了起來。
兩名穿著傳統服飾的藏族女子,戴著非常有特色的圓錐形的帽子 ,身上點綴著中空的銀色半球以及寫有吉祥文字的銀盒,配飾繁複華美、綺麗無比。
一名藏族少女的肖像。長相標緻,神態自然,無論是服飾打扮還是精神狀態都能看到其生活的富足。
年輕的父親帶著兩個孩子前來逛集市,人多擁擠,兩個孩子很顯然是走熱了,都將帽子摘下來掛在胸前。
塑膠喇叭
一名藏族小夥子吹響手中的塑膠喇叭,向面前的婦女展示這種小玩意的魔力。這種東西在當時屬於非常稀罕的玩具了。
站在旁邊的女子果然沒有經受住誘惑,花錢把塑膠喇叭買了下來。這個小玩具將會成為她孩子在其他小夥伴面前炫耀的資本。
塔爾寺的圍牆之外,聚集著數不清的人,小橋上、山坡上到處都是人。人們站在高低起伏的地方,層層疊疊,非常壯觀和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