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
兒童牙齒早期矯治到底該治什麼、什麼時間治、又該請誰來治?我們透過簡要介紹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教您自查孩子的牙齒與咬合問題,提醒您哪些問題需要早期矯治。
孩子頜骨和牙齒的生長髮育規律:
孩子大概從6個月左右開始長第一顆乳前牙,到2歲半左右所有乳牙萌出完畢,上下頜各10顆乳牙,這段時期叫乳牙列階段。
6歲左右,在下頜乳磨牙的末端,開始萌出第一顆恆牙(六齡齒),這時,上、下前牙開始逐漸替換,替牙期一般從6歲持續到12歲左右,這段時期叫替牙列階段。
待上頜兩顆尖牙完全萌出,所有乳牙替換完畢,將進入恆牙列階段,從此牙齒不再替換。頜面部的生長髮育,與牙齒的萌出相關,分別在6歲左右和12歲左右有兩個快速發育期。
如何判斷孩子牙齒不齊與咬合不良:
正常的乳牙列和恆牙列,牙齒排列整齊,上下後牙尖窩交錯,上前牙覆蓋下前牙不超過3mm,下前牙可以暴露2/3左右,後牙咬合均勻,功能良好。凡是偏離上述情況的,比如歪七扭八、門牙中縫、“兔子牙”、“小虎牙”、“地包天”、“齙牙”等,統稱為錯畸形。
不是所有的錯畸形都需要早期矯治:
錯畸形,涉及牙列與頜骨發育,此時,既不能耽誤最佳矯治時機,又不能操之過急。頜骨與牙列的發育時間跨度較長,不可能在6至12歲階段讓孩子頻繁定期複診,而且也要全面評估孩子的配合性。對於大多數錯畸形的情況,12歲左右的恆牙列是矯治的關鍵時機,這個時期的矯治是一種系統性正畸治療,口腔正畸醫生會綜合牙齒排列、咬合關係以及面型制定全口矯治方案。雖然,很多牙齒問題可能在替牙列期就表現出來了,比如替牙後出現的下前牙擁擠,上前牙少量中縫等,往往是替牙過程中的表現,後面會有所緩解。而即便問題沒有解決,待恆牙列期再一次性解決諸多問題也不會為時過晚。因此,牙齒矯治要講究“天時(生長髮育階段)、地利(牙齒萌出條件)與人和(孩子配合度)”。
以下幾種型別需要早期矯治:
●乳牙早失
如果乳牙因為嚴重齲壞等原因在不該脫落時提前脫落或被拔除,而恆牙半年內又不會萌出時,為了避免間隙縮小、導致恆牙擁擠錯位甚至阻生等,常需要儘早做類似於活動假牙式的間隙保持器,替恆牙“佔座位”,否則恆牙列期會出現嚴重的擁擠錯位。有時,太多乳磨牙因為嚴重齲壞提前“下崗”,為了不影響孩子咀嚼食物,也需要做間隙保持器,維持間隙的同時恢復咀嚼功能,一舉兩得。這些問題,一般都可以在專業的兒童口腔醫生那裡得到解決。
●地包天
又叫“兜齒兒”,學名“前牙反”,即上下牙正中咬合時,下牙蓋住了上牙,不僅影響孩子的咬合功能,而且可能導致上頜骨發育受限,影響孩子的容貌,甚至影響心理健康,因此需要積極的早期矯治。我們一般選擇孩子能夠配合治療的3至5歲,或者上下前牙替換完成的8至11歲,早期矯治牙齒與頜骨不調。而6至8歲的孩子處於前牙替換階段,影響我們的判斷;而且,有些乳牙“地包天”在前牙替換後會自行糾正,不必矯治;因此,我們大多不在這個時期給孩子做“地包天”的矯治。建議諮詢專業的口腔正畸醫生,他們會根據牙齒反的嚴重程度、家長是否有“地包天”等情況全面評判,給予最佳治療建議。
●偏側咀嚼
正常情況下,人們咀嚼食物時會充分利用雙側後牙。但有些孩子因為一側牙齒齲壞、萌出錯位等,導致長期習慣性用另一側咀嚼,久而久之造成咬合偏向一側,使得“大小臉”等面型不對稱,這需要儘早矯治。醫生會利用矯治器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咬合方式,引導頜骨正常發育。
●不良習慣
幼兒的生長髮育會經歷口欲期,但是持續時間不會過長,無須擔心。如果存在長期吮吸拇指、咬下唇等不良習慣,將導致上牙前突,下頜後縮,表現為:齙牙、小下巴等。有些孩子如果無法透過教育、勸阻等方式自行戒除不良習慣,則需要正畸醫生介入矯治,在破除不良習慣的同時引導牙齒與頜骨的正常發育。
●口呼吸
很多家長受到網路的影響,總覺得孩子睡覺閉不攏嘴就是口呼吸,擔心影響容貌而迫切要求早期矯治。其實,口呼吸要同時滿足長期張口和用口呼吸兩個條件,往往是鼻呼吸道不通暢才被動選擇張口呼吸的,因此應首先到耳鼻喉科就診,排查並治療鼻呼吸道的問題,比如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等,然後才是口腔正畸治療。
說在最後:
請大家注意的是,目前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牙齒與容貌問題過分焦慮,生怕耽誤了孩子。市面上也存在一些針對孩子的成品或半成品“矯治器”,甚至有些可以不透過醫生而自行購得。往往這些“矯治器”的作用範圍及效果被過度誇大,難以降低後續矯治的難度,更無法避免恆牙列階段的系統矯治,使得一些無須進行早期治療的孩子過早進入矯治,浪費時間、精力與金錢。
專業的口腔正畸醫生會結合孩子牙齒與頜骨的生長髮育階段給予最佳的治療建議,有時他們的一番話便會安撫家長焦慮的心情。因此,最明智的選擇是讓孩子養成認真刷牙、定期檢查牙齒的好習慣,請口腔正畸專科醫生幫孩子把握最佳的矯治時機。
(作者:王雪東,系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