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北緯30度的湖北恩施州,不僅擁有令人震撼的大自然奇觀,也有教人讚歎不已的古老文明。
恩施州,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其中,土家族和土家文化在整個恩施州佔有重要地位。
土家族歷史悠久,是遠古巴人的後裔。巴人最早生活在江漢平原一帶,後楚人強大,巴楚相爭,巴人失敗。
巴人退居至清江一帶,勢力達到川東地區,並在春秋時期建立了巴人第一個奴隸制諸侯國巴子國,但很快又被秦國所滅,部分巴人退居至武陵地區,並當地的其他部落融合,形成了土家族。
在歷史的長河裡,不斷遷移的巴人形成土家族後,又開啟了土司制度、土司文化,並建立了土司城。
在恩施市西北處就有一個仿古土司城,佔地215畝,包括有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城牆、鐘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臥虎鐵橋等建築,堪稱是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誌性工程。
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想起了宣恩縣的墨達樓,規模雖不及其宏大,但造型卻十分相似。墨達樓既有土家傳統建築文化因素,又有施南土司歷史文化印跡。
同樣有此文化因素和印跡的還有恩施市的土司城,但其規模、工程、風格等都在全國佔最大,且是唯一一座。據當地朋友介紹說,土司城就是仿造唐崖土司城遺址而建。
值得一提的是,唐崖土司城遺址是湖北省第3處世界文化遺產,但卻十分低調,很多人都未曾耳聞目睹。
雖說,我本人也未曾親眼目睹唐崖土司城遺址的宏大規模,但眼前的恩施土司城算是彌補了一點遺憾。
土司城門樓高25米,寬12米,這是一棟純粹榫卯結構的木樓,可見其之珍貴。不僅展現了土司建築的文化元素,也滲透了中國古建築的傳統工藝。此般工程,非一日之成。
抬首望去,門樓門窗由200扇門,189塊鏤空雕花圖案組成。其頂端有一隻蝙蝠拱托著一枚古錢,寓意為“福在眼前”。蝙蝠同福,這在漢族文化中也十分常見。
走過這道門樓,就進入了土司城,換上土家族服飾,開啟了一段時空穿梭之旅。
土司制度是中央封建王朝對地方設立的政權組織制度,土司制度實行歸屬中央,是權力自治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土司要定期對中央封建王朝納貢稱臣,中央王朝對土司實行冊封,准予自治。
這從元代至清朝雍正13年,實行了450多年。隨著清“改土歸流”的實施,土司制度這才取消。
雖然地方土司要對中央封建王朝納貢稱臣,但除此之外,中央封建王朝一概不管。土司土地不入封建中央王朝版圖,人口不入封建中央王朝戶籍,生殺在掌、稱雄一方,土司王堪稱是地方的土皇帝。
土司王每日在土司城處理政務,包括生活起居也在其內,且下設屬官衙門、機構、保安隊及基層政權。 土司城就猶如皇宮一般,規模宏大,十分壯觀,有“湖北小故宮”之美譽。
其中,王府九進堂是整個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個石柱礎、330道門、90餘個窗、數千塊雕花木窗、上千根檁子、上萬根椽木組合而成。
舉目望去,層層疊疊,亭臺樓角、層簷飛爪,高低上下,錯落有致,顯出雄奇,巍峨和富麗堂皇。九進堂實際上是土司城內最重要的一座土司皇城。
除此之外,還有恩施土司城內這麼一座看似不起眼,卻十分有地位的建築不可錯過,那就是廩君廟。
廩君廟供奉的是土家族非常崇拜的先祖廩君,廩君後化為白虎,因此白虎也成為土家人崇拜的圖騰之一。
廩君廟為三層三進重簷廊柱式建築,坐西朝東,雄峙山腰,巍峨氣勢。相傳廩君是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務相。因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巴務相成為巴人的領導者,帶領巴人另創基業。
途徑一個叫鹽陽的地方時,被當地的一個鹽水女神相中,女神愛慕巴務相,希望他能留在鹽陽開疆闢地。但巴務相認為鹽陽地小,非巴人久居之地,只好辜負女神心意,執意離開。
女神大怒,施法以無數飛蟲阻攔巴務相的去路,巴務相痛定思痛,一箭射死了女神。
後來巴務相帶領巴人定居在古稱夷城的恩施,並建立了巴國,被人尊為廩君,死後化為白虎。從此,廩君成為巴人及巴人後裔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
對於傳說中那位痴情的鹽水女神,有說法她與廩君是一對夫妻。後人為感女神熬鹽濟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於廩君之側,稱女神為德濟娘娘。
關於他們的故事演繹,在利川市騰龍洞裡有一場演出,演員對角色的拿捏,舞臺效果對歷史傳說的展現,令人不禁動容。廩君與鹽水女神的結局教人“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