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是長期佔據世界熱點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伊斯蘭教的最主要的聚集區,而遜尼派和什葉派,是我們經常聽到伊斯蘭教穆斯林詞彙,我們也知道什葉派和遜尼派是伊斯蘭教的兩大最主要的派別,那你知道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其實,遜尼派和什葉派同為穆斯林,他們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比如他們同樣信仰一神真主,同樣尊崇穆罕默德為先知,同樣奉《古蘭經》為經典.....
但是同時他們又差異非常巨大,他們都視對方為叛教者的仇敵,完全有我無敵,有敵無我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存在。
說他們的區別之前,我們先將伊斯蘭國家和組織按照遜尼派和什葉派進行一下分類。
遜尼派: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巴勒斯坦(包括法塔赫和哈馬斯)、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沙特、土耳其、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阿富汗(包括塔利班)、巴基斯坦,馬拉西亞、孟加拉國、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坦等等。
什葉派: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等等。
從上述劃分我們大體就能看出,好像遜尼派更多是多數派,而什葉派則少一些是少數派。
沒錯,事實就是這樣,遜尼派確實是多數派,而什葉派就是少數派。
不僅創造一個宗教,而且讓一個民族橫空出世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參照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結合阿拉伯民族的特點開創了伊斯蘭教,並先後在阿拉伯半島當時最著名的兩座城市麥地那、麥加(兩地至今仍然是伊斯蘭教的聖地)等地傳教,而且成功打破了傳統阿拉伯民族的多神崇拜信仰,而讓阿拉伯民族全族皈依伊斯蘭教,也就是阿拉伯人全族成為了穆斯林。
在伊斯蘭教誕生以前,在阿拉伯半島沙漠中生活的阿拉伯人默默無聞,儘管他們距離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波斯的文明都不遠。但是他們幾百公里以外的古代埃及、波斯第一帝國、亞歷山大帝國以及將地中海作為內湖的羅馬帝國風起雲湧,稱王稱霸,阿拉伯人就只是在沙漠放牧駱駝,種植沙棗。
因為最初阿拉伯人沒有共同的信仰,也沒有共同的追求,更沒有統一的政權,只是默默無聞。
然而伊斯蘭教出現後,就完全不同了,穆罕默德成功將鬆散的阿拉伯人各部落進行了統一,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既是伊斯蘭的先知,獨一無二的宗教領袖,也是阿拉伯帝國的元首,這種政教合一的新型帝國體制,在創立之時,是空前的,先知不僅能夠直接的統治現實中的國家,而且還能統一國家民眾的思想,是精神領袖,實行世俗和神權雙重統治,因此很快就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先知創立的阿拉伯帝國的對外征伐,可以直接被信徒理解為對異教徒的征伐,這非常類似於11世紀的歐洲羅馬教廷發起的“十字軍東征”,穆斯林們稱為“聖戰”,此後阿拉伯帝國蔓延出阿拉伯半島,迅速擴張。
但此時的伊斯蘭教並沒有什葉派和遜尼派之分。
繼承是個大問題
古往今來,政治權力的繼承傳遞都是個大問題,阿拉伯也是如此。
公元632年,開創了伊斯蘭教並親自建立起阿拉伯帝國的先知穆罕默德突然去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難題——穆罕默德並沒有指定繼承人,穆罕默德也沒有男性子嗣,於是面對這巨大的國家和神權繼承問題,伊斯蘭教高層爭鬥不斷,最後透過投票,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的最高首領由穆罕默德的戰友阿布、歐麥爾、奧斯曼先後擔任。
但是“先知”稱號只能屬於先知本人,所以先知的繼任者的新名稱是“哈里發”,這也將是伊斯蘭教歷史上僅次於“先知”的政教合一的領袖名稱。
先知穆罕默德之後,繼任者是阿布、歐麥爾,他們先後成為“哈里發”,此時的阿拉伯帝國仍舊是生機勃勃,儘管也有內部鬥爭激烈,但國家依舊穩定,而且持續對外擴張。
歐麥爾之後,奧斯曼成為了第三任哈里發,他在位期間,阿拉伯帝國權力已經開始逐漸家族化,奧斯曼出身於阿拉伯人中倭馬亞家族。
倭馬亞家族算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的投資理念的忠實信奉者,倭馬亞家族曾經極力反對穆罕默德的傳教大業,但是家族中奧斯曼卻積極投身穆罕默德的傳教,併成為先知忠實的追隨者和信徒,還娶了穆罕默德的兩個女兒,成為穆罕默德的女婿。
奧斯曼成為哈里發之後,他正式編纂發行了《古蘭經》,並且繼續對外擴張,但是將自己侄子穆阿維亞等人安排到敘利亞擔任總督,掌握了地方實權。
但此時的阿拉伯帝國權力之爭,也日趨白熱化。
公元656年,奧斯曼被刺殺身亡。他的繼任者是阿里,阿拉伯帝國的第四任哈里發。
阿里也是穆罕默德的女婿,上面說過奧斯曼也是穆罕默德的女婿,但是阿里與奧斯曼可不一樣,因為他除了是穆罕默德的女婿之外,他還與穆罕默德同出自阿拉伯著名的雜湊姆家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可謂是親上加親,所以阿里的繼位正統性要強得多。
阿拉伯帝國曆經四代哈里發,由於這四位哈里發並無血緣關係,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是神權共和。
阿里的繼位,讓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大權終於回到雜湊姆家族的手中,但是阿里並沒有給阿拉伯帝國帶來穩定,帝國高層內鬥仍然激烈,幾年後,阿里也遭到刺殺,阿拉伯帝國出現了最高權力真空,此後各大實力派開展了爭奪,最終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的侄子,此前被奧斯曼任命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亞,擊敗了阿里的兒子哈桑,取得了鬥爭的勝利,成為的新的哈里發。
穆阿維亞隨後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倭馬亞王朝,開始了哈里發的家族的傳承。
吃瓜群眾可能會問,說好的講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區別,怎麼講了這麼多的廢話?
各位看官,彆著急,兩大派別的分裂接下來就出現了。
分裂從最高權力的爭奪開始
阿里被殺,穆阿維葉的上位,這樣殘酷的政治鬥爭,可不僅是新王朝的建立,還有另外一個更加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就是伊斯蘭教的徹底分裂。
倭馬亞王朝建立後,尊崇穆罕默德為先知,但是也承認阿布、歐麥爾、奧斯曼、阿里為四大哈里發,而倭馬亞王朝是四大家族的傳承,認同這樣觀點的就是遜尼派。
但是對於阿里被刺殺不滿,而且反對倭馬亞王朝的那些信徒們,他們僅僅尊崇穆罕默德為先知,不承認中間的三位哈里發的合法正統性,而僅承認阿里為真主伊斯蘭教繼承人。他們的這個派別就是什葉派。
什葉派也不再尊稱他們的領袖為哈里發,而稱之為伊瑪目,他們尊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什葉派和遜尼派互相敵視,認為對方是真主的叛教者,互為仇敵,彼此仇視。
於是什葉派和遜尼派也有了一個很好區分的標準,那就是叫喊著哈里發的都是遜尼派,尊崇伊瑪目都是什葉派,比如說,在前幾年在敘利亞、伊拉克邊境鬧得很歡的IS就是遜尼派,他們的領袖自稱哈里發,如今阿富汗塔利班的新國號也是“哈里發國”,所以也都是遜尼派。
倭馬亞王朝是阿拉伯歷史第一個家族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國最為幅員遼闊的帝國,在倭馬亞王朝時期,阿拉伯甚至如今西班牙和葡萄牙一起生活的伊利比亞半島納入囊中,成為一個阿拉伯帝國的行省,而北非更是阿拉伯帝國的領土,伊斯蘭教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倭馬亞王朝之後,是阿拔斯王朝。
還記得上面說的那個雜湊姆家族嗎?阿拔斯王朝就是來自雜湊姆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其祖先可以追溯到穆罕默德的叔叔。但是阿拔斯王朝雖然最初為了反對倭馬亞王朝,表現出對什葉派同情的態度,但是他們也屬於遜尼派。
而8世紀那場影響了當時世界格局的中國和阿拉伯之間唯一一次戰爭,高仙芝率領的唐軍與阿拉伯聯軍的怛羅斯之戰,就是唐玄宗時代的大唐與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打的。
那麼很多人可能會問:既然說什葉派最初是為了維護雜湊姆家族中阿里一系的正統地位,那麼為什麼如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什葉派都集中在了伊朗呢?
其實原因也很好解釋,伊朗古名是波斯,波斯這個名稱一直用到了20世紀初,後來伊朗的最後一個王朝——巴列維王朝,在20世紀初取得統治之後,認為波斯這個名詞,一直是2000多年來,西方對伊朗的稱呼(甚至是蔑稱),而不是本來的國名,為了表現自己的主權,因此改國號為伊朗。
伊朗在歷史上誕生過著名的拜火教和摩尼教(張無忌的明教),但是到7世紀被阿拉伯帝國征服,皈依了伊斯蘭教。而伊朗正是在阿里擔任第四任哈里發的時候被阿拉伯帝國征服的,可以說伊朗自從皈依伊斯蘭教開始,就是在阿里的領導下。
而且重要的是,伊朗人被阿拉伯帝國征服之後,一直謀求擺脫控制,而當時在阿拉伯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就是遜尼派貴族,因此透過什葉派宗教來反對遜尼派的統治,也是一個透過宗教作為武器來反對民族壓迫。
而如今,伊朗已經成為全球什葉派的中心,而且對於全世界的什葉派信徒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後記:後來的事
阿拉伯帝國是政教合一的體制,但是後來這種體制遭受到破壞。
11世紀開始,阿拉伯人先後遭到伊斯蘭化的突厥人進攻,包括塞爾柱人、花剌子模人等等,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逐漸淪為傀儡,僅僅作為伊斯蘭教的世俗領袖的符號存在。而且阿拉伯帝國還遭到西方基督世界的“十字軍東征”。
13世紀蒙古帝國的旭烈兀西征大軍西征,摧毀了在伊朗的什葉派勢力木刺夷(《倚天屠龍記》中的山中老人)後,又攻取了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並處死了末代哈里發,阿拉伯帝國和阿拔斯王朝徹底滅亡。後來先後被蒙古人伊爾汗國、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
但是這些帝國也全部被伊斯蘭化。
但是很多古老的阿拉伯家族依然在阿拉伯半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比如雜湊姆家族中的阿里一系,也就是被刺殺的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兒子哈桑一系。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阿拉伯人掀起反對土耳其的起義,雜湊姆家族建立在阿拉伯半島南部建立起漢志王國,但不久後被沙特家族驅逐,沙特家族就是如今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室。
漢志王國滅亡後,雜湊姆家族仍然統治著約旦和伊拉克,後來伊拉克發生革命,王室被推翻,伊拉克王室被屠戮一空。如今的雜湊姆家族只剩下約旦王室。
可以說,如今的約旦王室屬於根綠苗正的阿里直系後裔,那麼你們猜猜,約旦到底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