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結束後,很多電視臺想要重新打造同樣一款爆款綜藝,卻未能如願。
可無論是《元氣滿滿的哥哥》還是《披荊斬棘的哥哥》,甚至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也無法重現第一季的輝煌?
一個現象級的節目,一場全民的狂歡,很難依靠單純的資本複製出來。
《浪姐》第一季,到底妙在哪裡?
— 1 —
姐學的盛行——不願受控的“她時代”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之前,姐學已經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許久。
追溯到2018年,一條微博內容為“淑女的品格”的腦洞故事在網上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由四個獨立單身女性組成的女子群像都市劇,雖然只是網友的一場腦補,但對於這塊長久空白的市場,足以引起一陣沸騰了。
2019年,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頒獎典禮現場,海清在現場直接喊話年輕導演,“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機會!”
海清的喊話,既代表著中生代女演員的焦慮,也代表著這一塊市場上的空白——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
崇尚白瘦幼的審美,使得女明星一旦過了“花期”就面臨著無戲可拍的局面,似乎一過了三十,只能接那些婆婆媽媽的角色。為了觀眾和市場,少女感成了她們不得不追求的東西。
審美大環境如此,越來越多的同類型的小白花被輸送到熒屏。
但是這一套,似乎激不起觀眾的興趣了。
有些東西在悄悄地發生改變——觀眾的觀念。
這幾年,關於“女性”的話題總是能引起大眾的討論。
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在長期的父權文化壓制下,“女性”、“女權”就像被投到平靜湖面的石子,打破了原本的“可控”。
觀眾在這樣的環境下,渴望看到一些新的東西。不是柔光磨皮、千篇一律的小白兔,而是獨立、自主、優雅的“大魔王”。
在觀眾對新女性形象的殷切期盼中,高舉“三十而驪”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乘著這股風來了。
失控的魅力——引爆流量的子彈
如果說別的節目組是害怕選手出亂子,那麼浪姐的節目組是生怕不出亂子。
參加這檔綜藝的姐姐,基本已經在娛樂圈裡摸爬打滾了多年。不同於妹妹青澀乖巧,姐姐們一個個“脾氣大得很”。
打破了傳統選秀節目中選手被虐的套路,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觀眾看到的是節目組溢位螢幕的求生欲、曉明歷險記還有選手親自下場撕評委的名場面……
這種近乎“失控”的場面,引來的是一陣陣熱烈的討論和接二連三的熱搜……節目的熱度也在這一次次出圈中被炒得更高。
誠然,一開始打著新時代女性的口號的節目組,吸引到更多的卻是吃瓜看戲的八卦群體。儘管有人批判節目組違背了初心,但是拋開這一切,《乘風破浪的姐姐》確實是國內一次極為成功的綜藝節目,而這種成功幾乎是史詩級的。
處在失控狀態下的,不僅是節目組,還有這個節目的觀眾。
無論是衝著獨立女性的話題去看的觀眾,還是純粹抱著吃瓜看熱鬧心態的網友,都在這檔時時處在“失控”狀態下的節目裡,看到了她們想要看到的東西,並且參與到其中,並在不知不覺中給這個節目的熱度添磚加瓦。
觀眾在網際網路的連線下不自覺形成一個龐大的社群,伴隨著節目的節奏,社群群體在一次次的出圈討論中瘋狂輸出,並不斷擴張……
而正是這種失控,使得《乘風破浪的姐姐》成了一個現象級的熱度話題,斬獲大批的粉絲和巨大的流量。
最後的話
凱文·凱利在《失控——全人類最終的命運和結局》一書中,從一個傳奇而浪漫的角度,讚揚了“失控”的美之所在。因為在失控的狀態下,人類發展的歷史上發生了很多美妙的事情。
很少有人意識到,其實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其中的動力恰巧是源於一種無序狀態。
失控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能量,當然這種能量是可以為營銷所用的。而《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組,正是運用了這一點。
而在現如今的社會,大家都處於一個由網際網路數字連起來的龐大社群裡,時刻處在一種失控的狀態。只需要找到一個觸發點,輕輕那麼一推,流量的巨浪便會洶湧而來。
《心智力》一書在提到社群營銷時,便說過在商業營銷中,如果能夠觸碰到這個社群執行機制的觸點,就能讓一個企業、一個品牌在瞬間被家喻戶曉。透過一個觸發,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這正是社群營銷的魅力所在,也是失控的魅力所在。
本文引用圖片圖源網路,侵刪
【洞見企業,洞見商業,@瀚霆企業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