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雲南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線相機拍到一隻雲貓,尾巴搖曳,動感十足。\新華社
雲貓,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入“易危”物種。這個調皮古怪、熱愛獨行的貓科動物,在深山中整整隱藏了30年,直到2014年才“闖入”紅外相機的鏡頭中,從傳說變成了現實。“第一次看到雲貓的身影,太驚喜了”,在高黎貢山從事巡護工作的張興超被這隻大尾巴貓吸引住了。現在張興超和巡護隊員們每兩月會進行一次“雲貓線路”的巡護,除了能收集到雲貓的影像,還有不少新發現。\大公報記者 譚旻煦
有句俗話說“大隱隱於山”,雲貓在深山中一藏就是30年。相關資料顯示,關於雲貓的首次記錄,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產自雲南麗江的數張毛皮標本。而云貓在雲南的最後一次確切記錄,是在1984年12月發現於景東縣哀牢山獲得的兩件標本。
紅外相機捕捉“草豹”蹤跡
張興超是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大塘管護站的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工作已有25年。他說雲貓一直是高黎貢山密林深處的一個傳說,只聽一些村民說過有“草豹”(雲貓的俗名),但那時沒有紅外相機等裝置,也沒有人拍到過“草豹”。
直到2014年,保護區裡開始安裝第一批紅外相機,一個比豹貓體型大,有漂亮花紋斑塊,長著一條粗尾巴的貓出現在鏡頭裡。“跟豹貓不一樣”,經專家鑑定後確認了這就是“消失”了30年的雲貓。2015年開始,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佈設紅外相機300多臺開展動物監測,2017年,佈設了30臺紅外相機專門用於雲貓的監測。截至2021年4月,轄區紅外相機共拍攝到它的有效照片621張,影片38段11分鐘,用紅外相機共監測到116天。
兩月一次 專線巡護
張興超是第一個透過紅外相機看到雲貓的人,而自從發現了雲貓,他的巡護路線中,就有了一條“雲貓線”。“最近一次去這條線巡護是10月初,在山裡工作了5天,帶回的影相資料中,大概看到了三五隻雲貓。”張興超說,這條“雲貓線”一共有10公里,5公里路沿海流而上,5公里路沿山而下。隊員2個月巡護一次,巡一趟需要3至5天,隊員需要自帶用品和食物,吃住都在山裡。主要工作是觀察和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動物出沒的痕跡等,還需要拍下來,有圖有真相。
張興超說,現在還要收集紅外相機裡的資料、檢查監測裝置、更換電池等,“每次都能看到雲貓的身影,真是太好了。”因為雲貓警惕性高,又是出名的“獨行俠”,所以至今人們還沒有直接見到雲貓個體。不過拍到了成年的雲貓的身影,也有云貓的幼崽,還拍到了雲貓白天晚上活動,甚至捕食小動物的場景。
雲貓悠閒地散步林中、黑熊跳入水塘愜意洗澡、白尾梢虹雉深情高歌……經過多年努力,一些從專家眼中消失多年的野生動物頻頻現身保護區,許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中有升,生存狀況不斷改善。
建4847.9公頃生物走廊帶
雲南保山加快生態修復,全市建成自然保護地7大類14個。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4847.9公頃生物走廊帶,破解生境孤島化和破碎化的世界難題,被中外專家高度評價為創新生態修復與近地保護方式成功的典範。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1.22萬公頃,佔雲南省保山市國土面積的26.87%。成立4個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建立野外巡護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網格化”管理,強化珍稀動植物資源管護力度。
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的一個個行動,成果豐碩。據不完全統計,1980年以來高黎貢山保護區共發表新物種627個,是雲南發表新物種最多的地區。
【來源:大公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