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印度共和國是1947年獨立的,而古代印度範圍要比其大得多。
1947年印巴分治,南亞東西兩塊穆斯林聚集區成為了巴基斯坦。但是1971年東巴基斯坦因為國內矛盾和印度的支援公然獨立,成為了今天的孟加拉國[1]。
孟加拉國雖然實現了獨立,卻陷入了印度三面包圍之中。
那麼南亞次大陸為什麼會一分為三,孟加拉又為何脫離巴基斯坦而成為獨立國家呢?
混亂的南亞次大陸,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走向了分別建國
在喜馬拉雅山以南,伊朗和阿富汗高原以東,緬甸以西的一大片呈三角形土地,一般被稱為南亞次大陸。現在這片土地上分佈著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個主要國家,以及兩個彈丸小國。
南亞文明因地理原因長期處在同中華文明隔離的狀態,也衍生出了一些特立獨行的文明現象。
古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人類最早的生息繁衍之地。但是南亞次大陸和中華文明存在根本性的區別,那就是外來者可以頻繁影響其自身的文明演化程序。
中亞和西亞相對強盛的遊牧政權,可以透過西北部的開伯爾山口衝入印度平原並取而代之。
自戒日王朝解體後,古印度陷入了邦國林立的狀態。當英國殖民者到來時印度有多達500個土邦,根本就只是一個地理名詞。
雖然古印度的歷史撲朔迷離,但為人類提供了宗教文化的巨大成果。不但誕生了佛教,也出現了到今天佔統治地位的印度教。
隨著公元八世紀以後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也傳入了古印度。古印度的西北部以印度河流域為主的地區由於靠近伊斯蘭文明,成為了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區。
而孟加拉國所在的恆河下游地區處在印度、中國和東南亞之間,故而古印度對於這裡的統治力量比較薄弱。阿拉伯帝國強盛之時也建立了強大的海洋文明,那麼登陸恆河三角洲也不是件困難的事。
再加上後來英國殖民期間刻意扶持穆斯林,故而在恆河下游地區形成了古印度另一大穆斯林聚居區[2]。進入20世紀印度教眾和穆斯林兩大群體,追求獨立的運動已經此起彼伏。
早在1885年印度人就成立了國大黨作為印度獨立的領導組織,1920年穆斯林領袖真納又成為了1906年建立的“全印穆斯林聯盟”領袖。
國大黨和“全印穆斯林聯盟”,雖然在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方面有共同訴求。
但由於歷史和宗教信仰的原因,二者的矛盾甚至大於共同利益;這一切為後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建國埋下了伏筆。
蒙巴頓成為末代總督,印巴分治埋下諸多隱患
說起印巴分治,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印度/巴基斯坦人,都喜歡將其歸結於印度末代總督蒙巴頓。好像這個大英帝國的代理人刻意使印巴分裂,好謀求特別的利益。
但事實上當初蒙巴頓並不情願當末代總督,完全是迫於首相艾德禮的壓力才硬著頭皮上任的。
1947年3月蒙巴頓到了印度之後,發現情況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曾經許諾各殖民地,只要英國戰勝就允許其獨立。
但在1945年後英國食言而肥,在印度引發了空前規模的抗議;1946年英國政府不得不同意印度的獨立要求。
1947年3月蒙巴頓到任後把兩個政黨的領導人聚集起來,提出一個統一的印度聯邦方案。可無論是國大黨還是穆斯林聯盟都希望自己的地盤能大一些,人口多一些。
這樣誰都不肯為自己的利益讓步,雙方根本就不可能聯合建國。蒙巴頓調解失敗,只能向英國政府提議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分別建國,並得到了倫敦方面的同意。
但蒙巴頓接下來的操作,使其成為印巴兩國共同的歷史罪人。由於歷史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長期共同相處,許多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聚居區並不存在明顯的分界線。
可按照蒙巴頓方案穆斯林聚集區將成立新的國家,蒙巴頓只能請來倫敦律師西里爾·雷德克里夫負責劃邊境線。當西里爾得知給印度和巴基斯坦劃國境線只有三天時間,也感覺壓力巨大。
事實上考慮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雙方漫長的歷史,就是給一年時間都未必能劃清楚雙方邊境線。於是西里爾只能一面拿著地圖一面在他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地實地走訪,劃定了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邊境線。
時間緊、任務重,劃出的邊境線自然錯誤百出。而蒙巴頓將該方案公佈之後,又沒有給印巴雙方時間進行修改。結果該方案一公佈,迅速引發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空前混亂。
一時間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下游的印度教徒被迫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印度半島的穆斯林則反方向逃亡。
這樣完全不正常的民族遷徙,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據西方專家保守估計五十萬人喪生,一千兩百萬人變得無家可歸。儘管出現了三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嚴重流血事件,印巴兩國的國家實體還是成形了。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首先宣佈獨立;第二天即8月15日,印度共和國宣佈誕生。印度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可其兩側的巴基斯坦卻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事實:東巴根本就不和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一條心。
所謂的“巴基斯坦”是用各穆斯林省份首字母組成的英語單詞,作為當時穆斯林生活區域的統一稱呼。
1947年獨立後的巴基斯坦,其西部雖然擁有全國面積的84%並且是首都所在地,卻只有44%的人口。
而東部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雖然面積只有16%,卻擁有56%的人口。
當初的蒙巴頓方案只考慮了宗教信仰,完全沒有考慮民族和其他因素;導致巴基斯坦建國後,很快陷入了嚴重的內部衝突。
不同的民族可以信仰同一個宗教,但不能彌合其它方面的分歧。
今天的巴基斯坦仍然是多民族國家,其人口中旁遮普族大約佔63%,信德族佔18%,普什圖族佔11%,其餘為少數民族。
孟加拉國的人口的主體,卻是由最早出現的亞澳人與蒙古種人、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長期融合形成現在的孟加拉族。這樣東巴基斯坦雖然擁有全巴基斯坦更多的人口,卻在政治權力上幾乎一片空白。
西巴完全把東巴人看成是二等公民,連管理糧食、衛生和教育的官員都得由西巴派遣。
東巴是世界著名的黃麻產區,可每年農產品出口收入的八成都被西巴的中央政府拿走。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甚至試圖將西巴的烏爾都語強制推行到東巴,發了孟加拉族的嚴重不滿。
克什米爾問題引發印巴戰爭,印度支援東巴獨立成孟加拉國
1947年的蒙巴頓方案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並留下了巨大爭議。但至少在兩國剛剛獨立時,從政治家到平民都認為之後在南亞次大陸,應該能夠實現永久和平。
可偏偏蒙巴頓方案存在一個致命漏洞,成為了印巴兩國到現在都互相敵視的原因。位於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前蘇聯中亞地區交界的克什米爾,該地區大部分人口屬於穆斯林,按照蒙巴頓方案應該劃歸巴基斯坦。
但是印巴分治後克什米爾上層王公卻投奔印度,並尋求印度的武力干涉。於是雙方剛剛互相祝賀建國成功,就開始為爭奪克什米爾大打出手。
1947年和1965年兩次印巴戰爭,雙方的著力點都在西部,最後只能算打個平手。有些人會臆想東巴基斯坦可以在印巴戰爭期間起到牽制作用。
但事實上由於其與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本身就存在種種矛盾,巴基斯坦政府在東巴的駐軍更多是負責對內鎮壓。所以我們可以注意到前兩次印巴戰爭中,雙方根本就沒有在東巴方向出現過武力衝突。
對於印度來說,東巴始終是讓其如鯁在喉的存在。畢竟單純從地圖上看,巴基斯坦兩面夾擊印度給其造成了一種嚴重的不安全感。
印度在上世紀60年代進行國防規劃時,做出了一個後來令其悔恨不已的判斷;那就是如果能讓東巴同西巴分裂出來,就可以騰出更多的力量於西線,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第二次印巴戰爭結束之後,巴基斯坦政府與東巴本土民主運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畢竟東巴人口更多但在巴基斯坦政治版圖中幾乎被無視,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反抗者。
1966年東巴政治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六點自治綱領,開始為東巴民族爭取權利。
1970年拉赫曼在巴基斯坦全國大選中獲勝,按選舉法有權組閣上臺。可這時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領導層均來自西巴,不能容忍一個“外人”來染指總理寶座於是否定大選結果。
同年強颱風襲擊了東巴,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不管不問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見非暴力的議會道路已經走不通,拉赫曼乾脆在1971年發起了“孟加拉國”的獨立運動。
在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眼裡這就是“叛亂”,時任總統葉海亞·汗下令逮捕了拉赫曼和其他領導人。雙方矛盾愈演愈烈,再以一家人來定位完全是痴人說夢。
1971年3月26日東巴基斯坦公開宣佈獨立,並在4月於印度加爾各答成立臨時政府;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立刻命令嚴厲鎮壓,軍隊的行動使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
當印度發現東巴問題已經開始向對自己有利的一面發展時,立即火上添油加劇雙方的對立。
1971年11月23日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雙方同時在東西兩線交戰。
1971年12月3日,擁有絕對優勢的印度陸軍從三面入侵東巴;海軍則封鎖了東巴港口,阻止巴基斯坦海軍增援。
由於巴基斯坦在東巴的軍隊本身戰鬥力薄弱,又難以得到本土更多的支援,故而僅僅14天就徹底戰敗。印度軍隊攻入達卡後,立即通知聯合國希望停火。面對已經糜爛的戰局,巴基斯坦政府只好承認東巴獨立成為孟加拉國。
1972年1月19日,拉赫曼獲釋出任孟加拉第一任總統。東巴的獨立一直被印度人和某些親印的中國專家,認為是印度在南亞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最大成功。但如果仔細分析,東巴的獨立是三輸的結果。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失去了東巴就失去了超過一半的人口,也損失了超過一半的經濟總量和最重要的黃麻產區。
對東巴來說雖然獲得了國家獨立擺脫西巴的“吸血”,但自身的經濟發展也並沒有邁入快車道;直到今天孟加拉國的人均GDP仍然排在全世界倒數。
尤其神奇的是對於印度來說,東巴的獨立也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收益。本來當時的印度英迪拉·甘地政府利用自己戰勝的機會提前大選並獲得連任,可以說達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頂峰。
但是隨著大量孟加拉難民湧入印度,導致印度為安置難民所需費用激增。隨即又出現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問題,導致其在1977印度大選中下臺。而英迪拉·甘地政府倒臺後新上任的人民黨政府一股腦推翻了之前的經濟政策,政府收支完全失調。
從1977年到蘇聯解體,印度國家經濟政策無法連續,反而成為了印度發展史上的混亂期。
不堪印度的霸權陰影,孟加拉試圖靠中國轉運
1971年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扶植下獨立成為孟加拉國,許多印度人會想當然認為其自然會成為印度的忠實小弟,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首先雖然當年印巴分治是源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但直到今天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其餘地區仍然擁有兩億多穆斯林,超過了巴基斯坦或孟加拉國的人口。
也就是說雖然南亞次大陸已經一分為三,仍然沒能解決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利益衝突。因此孟加拉國既然是穆斯林的國家,對於推行大印度教主義的印度就不可能有好感。
同時在地理上孟加拉國幾乎三面被印度包圍,兩國的邊境線長達4095公里,只在西南側與緬甸有320公里的邊界線。
而緬甸自身政局動盪,其發展水平甚至還不如印度。因此孟加拉從獨立那天起,其領導層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唯恐哪一天會被印度吞滅。
站在孟加拉人民的角度來說,三面包圍孟加拉的印度絕對不是什麼善茬。且不說在1947年印巴分治時的劃線問題,引發嚴重的衝突。
直到今天印度和孟加拉兩國邊界尚有諸多飛地,這些飛地嚴重影響了兩國邊境人民的正常生活。此外印孟兩國在恆河水系問題上也一直存在摩擦。孟加拉國主體就是恆河三角洲,而恆河的中上游在印度境內。
印度為了維持自己用水安全,可以隨意建水庫蓄水;在本國遭遇水災時,又肆無忌憚地放水來淹孟加拉。所以從現在的地緣角度來看。孟加拉絲毫不感激當年印度的建國幫助,反而積極謀求擺脫印度的陰影。
面對印度的咄咄逼人,孟加拉人想到的最簡單有效對抗的辦法居然是鼓勵生育。既然當初印巴分治的原因就是雙方人口和民族的衝突,那麼孟加拉人多了印度肯定會難以下手。
今天的孟加拉麵積不過14.7萬平方公里,人口卻高達1.6億。印度看到孟加拉的穆斯林有如此大的體量,同時西孟加拉邦也一直和孟加拉國存在緊密聯絡;自然不敢對其有吞併之心,否則只會引發更嚴重的國內衝突。
此外雖然當初孟加拉由於在政治體制方面的問題同巴基斯坦分道揚鑣,但在1975年後兩國關係緩和。之後為共同應對印度在南亞的霸權,兩國關係有了進一步發展。
某種程度來說,印度扶植孟加拉獨立可以說是得不償失。本來它還可以利用兩個巴基斯坦地理上互難支援的問題,利用東巴基斯坦分散巴基斯坦在西線的軍力。
而東巴獨立之後,巴基斯坦也認為自己拋棄東巴這一包袱,可以將全部精力集中在西線。所以到今天,印巴兩國仍然沒能改變雙方在克什米爾的勢力範圍。而現在孟加拉國同中國和巴基斯坦交好,讓印度當年肢解巴基斯坦的好處化為烏有。
鑑於孟加拉本來就是自己策劃下獨立的,印度也不好在再使用強硬手段逼迫孟加拉改弦更張。
新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孟加拉也想搭上中國快速發展的快車。
近幾年中國同孟加拉兩國經貿關係發展迅速,去年我國給予孟加拉97%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其中包括了8256個稅目,孟加拉已經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員[3]。
中國為了解決中印邊境問題,也需要在南亞扶植友好國家,所以未來中孟兩國在經濟合作問題上是大有可為的。
參考文獻
[1]孟加拉國概況.中國外交部
[2]林育真,張玉庚,葛敏卿.世界地理圖說.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82
[3]孟加拉國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