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水一戰(韓信)
成語背水一戰的故事,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背水一戰”比喻處於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
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並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並在軍營內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們,大勢已去,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一鬨而散。成語解釋: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佈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2.負荊請罪(廉頗)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卻說:“我哪裡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裡,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揹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這個故事也稱之為“將相和”。後人利用這個故事,對主動向認錯、道歉,自情嚴厲責罰的人,就稱其為“負荊情罪”。
3.四面楚歌(項羽)
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4]
項羽說道:“不能在此四面楚歌之地等死啊!”便立刻騎上馬,率部下壯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圍,向南飛馳而逃。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現項羽跑了,劉邦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項羽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不久,漢兵追上了他們,項羽自己估計不能逃脫了,又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4.臥薪嚐膽(勾踐)
出自於《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因戰爭結下仇怨。吳王夫差為父報仇, 在伍子胥的輔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時的勾踐鑄成"王者之劍",欲滅吳國而後快。不想,夫差已攻進"劍廬",伍子胥領兵已渡過大江。勾踐大敗。
為保留一線復國的機會,勾踐接受了范蠡的意見,降吳為奴。勾踐從此為吳王養馬、拉車,為了復國的大志受盡屈辱。苟且偷生中,默默等待著。勾踐的謹慎行事,使得吳王漸漸地放鬆了警惕。勾踐和范蠡在暗中逐漸得到了轉機,並被夫差准予回越國。
回國後勾踐仍然謹慎從事,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休養生息 。伍子胥一再阻攔意欲北進做霸主的吳王,最終卻被夫差賜死。吳國實力頓時削弱。勾踐終於得到了機會,舉兵復國。
這就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勾踐的傳奇,因其"臥薪嚐膽"的典故,勾踐如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的楷模形象。
5.指鹿為馬(趙高)
指鹿為馬,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成語出自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裡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後,趙高透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6.東窗事發(秦檜)
秦檜南宋時宰相,他反對抗金,害怕戰爭會影響到他的權位,所以竭力主張投降。他感到岳飛是實現對金議和的最大障礙,就指使別人誣告岳飛謀反,把他逮捕入獄。但是,岳飛寧死不屈,不肯招認,秦檜無法將他定罪。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在臥室東窗之下密謀對策,王氏陰險地說:“相公,縱虎容易擒虎難。如果現在不想方設法把岳飛治死,將來必定後患無窮!”秦檜覺得王氏的話很對,便不顧一切地把岳飛治死。他授意諫議大夫万俟卨等人偽造證據,將岳飛和他的兒子岳雲,部將張憲誣陷成罪,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父子等人殺死在獄中。
秦檜過了不久便死了。又沒過多少日子,他的兒子秦熹也死了。王氏心神不寧,便請來一個道士作法。據說那道士在陰世見到了秦熹,看見他頭頸上套著沉重的鐵枷,便問道:“你父親在什麼地方?”“在酆都地獄。”道士趕到酆都,果然看到秦檜和万俟卨都戴著鐵枷,受著各種痛苦的刑罰,臨走時,道士問秦檜要帶什麼話給王氏。秦檜哭喪著臉說:“煩請帶話給我夫人王氏,就說東窗事發了。”道士回到陽世後,把秦檜的話告訴給王氏,王氏嚇呆了,不久她也死去。
“東窗事發”這則成語說明,壞事做絕了,早晚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7.退避三舍(重耳)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加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主持朝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8.圖窮匕見(荊軻)
《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拔秦王之袖,右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摻其室。時怨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曩體軻。秦王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曩提軻也。”
秦國是戰國七雄中的強者,它不斷蠶食他國,公元前二二八年向北進犯,已經俘虜了趙王、燕國危在旦夕。燕國的太子丹派荊軻(粵語和普通話都讀作“柯”)作刺客,決心要殺死秦始皇,以解亡國威脅。
荊軻出發前,做了三項周密準備:由勇士秦舞陽陪同荊軻行刺;帶上秦王一直想殺死的樊性仇人的人頭;再拿上燕國打算要獻給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區地圖。這後兩項準備,當然是為了取信於秦始皇的安排,那捲地圖更有特別功用,裡面藏著刺殺秦始皇的鋒利匕首,刀鋒上還淬過了烈性毒藥。
秦始皇接見荊軻時,見了仇人被斬人頭,又聽說燕國欲獻大片土地,興奮不已開啟地圖,地圖全部展開時匕首出現了。荊軻一個箭步跑過去,拿起匕首又拉住秦王,但秦始皇推倒掙脫而逃,衣袖都撕斷了,圍柱追逐一番之後,秦王才知抽劍砍傷荊軻,眾大臣侍衛隨後用亂刀將荊軻殺死了。“圖窮匕見”現常比喻真相顯露出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