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是中國古代君主死後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一般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起源於商朝,從周朝到秦朝,廟號一度被廢止了近千年之久,直到漢朝恢復。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比如漢景帝,到了三國以後,開始氾濫起來,最後代替文字加長的諡號成為皇帝一般簡稱。
在這之中,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譽,最初本身並沒有帝系轉移的本意,取《禮記》“有百世不遷之宗”之義,世世祭祀,一般來說還是以功業為主,後來由於歷史的發展造成了帝系轉移說法這一巧合。
唐朝因為避李世民之諱,世宗臨時改成代宗。王夫之曾經譏諷過南明朝臣為朱祁鈺上廟號代宗是不學無術。
在中國封建歷史中共有19位帝王的廟號是世宗,他們分別是(按時間順序):漢世宗劉徹、晉世宗司馬師、後趙世宗石周曷朱、前秦世宗苻健、前涼世宗張重華、南燕世宗慕容德、南齊世宗蕭長懋、北魏世宗元恪、北齊世宗高澄、北周世宗宇文毓、西梁世宗蕭巋、隋世宗楊昭、唐代(世)宗李豫、吳越世宗錢元瓘、遼世宗耶律阮、周世宗柴榮、金世宗完顏雍、明世宗朱厚熜、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這裡面有些是大一統王朝的帝王,有些是割據勢力的帝王;有些在生前就是皇帝統治著國家,有些則是為國家建立打下了莫大基礎的先輩被追尊為皇帝。
現在看看他們的功績如何,是否實至名歸吧!(下)
西梁世宗蕭巋(公元542年—公元585年)
562年—585年在位,西梁第二位皇帝。去世後諡號孝明皇帝,廟號世宗。
機敏善辯,富有文采,善於撫御部下,即位後南伐陳國,被大敗,江南諸郡均丟失,出逃紀南,得周武帝的賞識和隋文帝的禮遇,劃歸三州與其抵抗南陳,其女為隋煬帝蕭皇后。
今或不隕舊基,或更隆先構,豈非處之以道,不預權寵之所致乎!
隋世宗楊昭(公元584年—公元606年)
隋煬帝楊廣皇太子,身有武力,能拉強弓,生性謙和謹重,有君人之量,被譽為仁愛太子,英年早逝,其子隋恭帝楊侑即位後,追諡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元德謹重,有君人之量。降年不永,哀哉!
唐代(世)宗李豫(公元727年—公元779年)
762年—779年在位,唐朝第九位皇帝,去世後諡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改世為代以避李世民之諱)。
即位前領天下兵馬元帥統領郭子儀等諸將收復兩京,即位後徹底平定安史之亂,但姑息藩鎮,開中晚唐藩鎮割據現象之先河;平定僕固懷恩之亂與浙東起義,擊破吐蕃;誅殺權宦李輔國、魚朝恩及宰相元載,流放宦官程元振,革除舊弊,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任用楊綰為相,實行養民為先的財政方針,使得社會安定下來。
代宗之時,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
吳越世宗錢元瓘(公元887年—公元941年)
932年—941年在位,吳越第二位國君。去世後廟號世宗,諡號文穆王。
志量恢廓,識度宏遠,輔佐父親錢鏐治理國事,深得父親看重;討伐叛亂、抗擊賊寇,又討伐吳國,大敗吳軍,迫使吳國與吳越講和;繼承父位後免除租稅,設定擇能院,掌管選拔評定優劣之事,繼續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
其恪遵治命,保慎名器,足守一代之霸業焉。
遼世宗耶律阮(公元917年—公元951年)
947年—951年在位,遼朝第三位皇帝。去世後諡號孝和皇帝,廟號世宗。
內心寬厚,外表威嚴,擅長騎射,跟隨遼太宗伐後晉,直下汴京,滅亡後晉;遼太宗北歸途中逝世後受擁為帝,與耶律李胡達成橫渡之約;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則,形成了北南官制,完成遼朝的過渡;在位期間政局不穩,內部反叛不斷,最終在攻打後周途中發生火神澱之亂被殺。
世宗中才之主也,入繼大統,曾未三年,納唐丸書,即議南伐,即乏持重,宜乖周防,蓋有致禍之道矣。
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公元959年)
954年—959年在位,後周第二位皇帝。去世後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
器貌英奇,擅長騎射,謹慎篤厚,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治理地方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深受官民倚信;即位伊始北漢聯合契丹南侵,力主親征,高平之戰大獲全勝,中原王朝從此由弱轉強;對內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整頓禁軍,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發動滅佛,百姓富庶;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為宋朝一統天下打下基礎。
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金世宗完顏雍(公元1123年—公元1189年)
1161年—1189年在位,金朝第五位皇帝。去世後諡號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
沉靜明達,善於騎射,為人寬厚,海陵王完顏亮攻打南宋被擁立為帝;即位後平定北方契丹起義,又擊退南宋隆興北伐,簽署和議,使宋金保持了40餘年的和平;對內改革吏治、官制、法制、猛安謀剋制,推行與民休息,調整階級關係,勤政節儉,輕賦重農,尊崇儒學,被譽為“小堯舜”,開創“大定之治”。不過輕視漠北蒙古威脅,留下了巨大隱患。
金代九君,世宗最賢。
明世宗朱厚熜(公元1507年—公元1567年)
1521年—1567年在位,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去世後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
聰敏過人,武宗駕崩後被迎接為帝,透過大禮議逐步掌握皇權;早期實行嘉靖新政,抑制宦官,整頓吏治,限制外戚,改革科舉,擴建北京,重錄《永樂大典》,減輕賦役,嚴革貪贓枉法;中期以後崇通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夢想長生不死,長期不理朝政,浪費民力,朝政日益腐敗,“壬寅宮變”中幾乎死於宮女之手,倭寇侵略東南沿海,最終被戚繼光與俞大猷基本蕩平,北邊俺答汗長年寇邊,一度兵臨北京城下,邊患始終困擾著嘉靖一朝。
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
1722年—1735年在位,清朝第五位君主。去世後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
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最終在九子奪嫡中勝出;即位後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促進了人口增長,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整頓吏治,嚴禁黨爭,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改善秘密立儲制度,勤於政事,軍事上派兵駐藏,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承上啟下,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下篇這些帝王中,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奠定了清朝二百數十年的基礎盤石,所具有的承先啟後作用,無可或缺,世宗名號名副其實;唐代(世)宗李豫平定安史之亂,使得唐朝轉危為安,繼續存在了150年左右,周世宗柴榮南征北戰,奠定了宋朝統一的基礎,金世宗完顏雍大興文治,國中出現大定之治的局面,也無愧於世宗名號;明世宗朱厚熜先明後昏,功業多少有點名不副實,更多包含了帝系轉移的意思;至於蕭巋、楊昭、錢元瓘、耶律阮,或太子追封或登基時日較短或無太大功績,世宗更多隻是單純的一個好聽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