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很多有意思的俗語,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當然還有其他有意思的俗語,就不一一舉例,這兩個俗語主要的意思是指性格是後天養成和先天遺傳的。龍子也是這樣,傳說龍四子生性膽小,這是因為他的母親是一隻癩蛤蟆。
其實在中國神話中的龍種是千奇百怪,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在他們的父親身上,畢竟龍性本淫,找那麼多老婆也很正常,所以才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實這裡面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龍就九個兒子,另一種是龍不止九個兒子,9是一個虛數,不過龍生九子還是有出處的。
大家都知道,龍九子之中的老大是囚牛。傳說,他的母親是一頭水牛,所以囚牛的模樣很像水牛,性格方面也很像他的母親,溫和善良,只不過他有一個愛好,那就是音律。
傳說,囚牛龍頭牛身,喜歡蹲在琴頭之上欣賞音樂,所以古人也根據他的形象製作了傳說中的龍頭琴。到了現在大家還在製作龍頭琴,可能是因為龍是我們的圖騰,龍頭琴也是我們文化的一種傳承。
當然龍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其他民族也在使用囚牛的形象,於是就出現了各種龍頭琴,這些都是我們民族的文化魁寶,像彝族的龍頭月琴以及白族的三絃琴,還有其他少數民族的古琴也都有囚牛的形象。
龍九子之中的老二是睚眥。傳說,他的母親是一頭豺狼。所以睚眥長得很像豺狼,其實和囚牛差不多是龍首豺身。據說,他的父親看他長得很像豺狼,於是便想把他丟棄,幸好他的母親為他求情,才沒有被丟棄。
傳說,睚眥好勇鬥狠、有仇必報,但有恩也必會償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睚眥必報就變成了貶義詞,由於喜愛殺戮,便被古人刻在了刀劍之上,可以鎮壓一切邪祟,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裝飾作用,看起來很威嚴莊重。
龍九子之中的三子是嘲風。傳說,他的母親是一隻鳥。所以嘲風也很喜歡登高望遠,站在房簷之上,古人根據他的習性,便把他的形象設計成殿角的裝飾,所以在很多宮殿之上都可以見到嘲風的形象。
其實在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就可以看到嘲風,以及其他神獸,據說,太和殿之上有10只神獸,取意“十全十美”之意,嘲風便排在第二位。嘲風也是祥瑞,代表著吉祥和威嚴,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辟邪安宅,所以才會被廣泛地運用在宮殿之上,這也象徵著皇權的莊重。
龍九子之中的四子是蒲牢。傳說,他的母親是一隻蛤蟆。所以蒲牢也和他的母親一樣生性膽小、喜歡鳴叫,雖然他的身形很像龍,可在兄弟當中也是身形最小的。
傳說,蒲牢生長的地方,經常有鯨魚出沒,可雙方身形差距太大,所以蒲牢經常被嚇得哇哇大叫,可見他的習性並沒有遺傳他父親的霸氣,反而遺傳了他母親的膽小。所以古人根據他的習性,便把他刻在了銅鐘之上,而撞鐘用的棍子身上刻了鯨魚,據說,聲音真變得宏大了。
龍九子之中的五子是狻猊。傳說,他的母親是一隻獅子。所以他性格也隨他的母親,生來喜靜不喜動,並且喜歡煙火,古人根據他的習性,便把他的形象雕刻在香爐之上,每當燒香的時候,香爐之上就好像有一隻狻猊在吞雲吐霧。
由於他身形更像獅子,具有百獸之王的威嚴,所以也被用於宮殿之上,其實狻猊是隨著佛教流傳至中國的,他最早用於裝飾佛陀的佛座之上,到了南北朝時期,他便被人們熟知,到後來更是成為了龍子。
龍九子之中的六子是霸下,又名贔屓,傳說,他的母親是一隻玄龜。所以他的形象和玄龜很像,但又有明顯的不同點,霸下具有一排牙齒,玄龜卻沒有,所以很容易區分。
傳說,霸下喜歡負重,曾在五帝時期到處興風作浪,讓民間百姓民不聊生,最後在大禹治水時期被收服,他其實本性不壞,於是便跟著大禹一起治水,他為治水做出了很大貢獻,古人便根據他的形象製造成碑座。
龍九子之中的七子是狴犴。傳說,他的母親是一隻老虎。生下來就形似老虎,這一點遺傳了他的母親。傳說,他喜歡訴訟,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他形似老虎,看著就能夠震懾人,古人根據他的形象,把他裝飾在衙門之中。
龍九子之中的八子是負屓。他的母親是一條青龍,所以負屓也是一條龍,看來他的母親應該就是龍母,畢竟其他種族也不可能成為龍母,他也是最像龍王的。
傳說,這位老八是一位雅人,最喜歡文學,他最喜歡纏在石碑之上,研究石碑之上的碑文,所以古人也根據他的形象,把他雕刻在石碑兩邊,創造出了一種特殊石碑。據說負屓經常纏在霸下背上的石碑之上。
龍九子之中的老九是龍吻。傳說,他的母親是一條鯉魚。所以他生性就和他的母親一樣好吞,也喜歡東張西望。所以古人根據他的形象,把他安置在屋頂之上,寓意為平步青雲。
所以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是因為他們繼承了他們母親身上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