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布本名叫英布,英布為人豪爽喜交朋友。因為觸犯了秦朝律法而被判處黥面之刑,因此人們便稱他為黥布。
黥布
別人受了臉上刺字的刑罰後都會悶悶不樂,因為遭受“黥面”之刑是一種極大的羞辱。然而黥布受刑之後反而洋洋得意的到處炫耀:“當初,有人給我相過面,說我在受了臉上刺字的刑罰後就能稱王!”聽到這話的人,沒有不笑他異想天開的。黥布卻不以為然。
秦始皇死後,胡亥篡位登基,是為秦二世。由於秦二世寵信奸佞趙高,無論什麼事都聽趙高的話,而趙高又趁機胡作非為結黨營私,於是便造成了秦朝天下大亂的局面。
秦始皇
公元前209年,幾百名奉戍守漁陽的戍卒在陳勝和吳廣的帶領下發動了“大澤鄉起義”。此舉猶如一把烈火,點燃了天下反秦起義的乾柴!原山東六國之遺民,因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紛紛起兵響應。一時間,原六國統治區域內的百姓,爭先殺掉秦朝派來的官吏,迎立起義軍領袖或六國王室的後裔割據自立。
藉著天下大亂的機會,正在驪山服刑的黥布趁機活動了一批人逃跑了。黥布一直跑到了番君那裡,番君倒是很賞識黥布,不僅收留了黥布,甚至還把女兒嫁給了黥布。
趙高
亂世之際人心惶惶,天下無主唯強者是從。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僅僅持續了幾個月就被秦朝鎮壓下去了,起義軍領袖吳廣和陳勝相繼犧牲。
於是黥布便投奔了響應起義的項梁。黥布勇敢善戰,得到了項梁的重用。後來項梁因輕敵而被章邯殺死,黥布又成了項梁的侄兒項羽麾下的猛將,項羽同樣倚重黥布。
大澤鄉起義
項羽是因在“鉅鹿之戰”中的出色表現聞名天下的,但黥布在“鉅鹿之戰”同樣有非凡的表現。《史記》上說:“……楚兵常勝,功冠諸侯。諸侯兵皆以服屬楚者,以布一數以少敗眾也。”由此可見,黥布確有大將之才。
然而,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將才也未必就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帥才。
因此,猛將黥布似乎只適合給老闆打工而不適合自主創業。
項羽敗亡後劉邦統一了天下,黥布也因功被封為淮南王。然而,做了皇帝的劉邦卻對功臣產生了猜忌之心。
天下反秦起義的形勢
於是,能征慣戰的梁王彭越和楚王韓信便中槍下馬,成了劉邦誅除異己的犧牲品。彭越與韓信可都是率兵在"垓下之戰″中與劉邦一起擊滅項羽的大功臣哪,可是卻都落了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場!試想,威望與功勞僅次於彭越和韓信的黥布又豈能不驚恐呢?於是黥布便起了反心!
黥布想:與其讓劉邦殺我,還不如索性起兵造反的好!於是黥布便率領部下造反了。
劉邦久知黥布英勇善戰,聽說黥布造反的訊息後異常憂慮。此時,滕公夏侯嬰向劉邦舉薦了腹中有韜略的薛公。於是劉邦便召見了薛公。
項羽
薛公勸劉邦不必煩惱:別看黥布表面上氣勢洶洶,但實際上卻不堪一擊!《資治通鑑》說:“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為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薛公的意思是:黥布只不過是一個驪山的刑徒,趕上了天下大亂的機會,才僥倖成為諸侯王。黥布雖然勇猛,但他只只將才而非帥才,而且只知道考慮眼前的利益,根本沒有長遠之計,所以黥布是不難被消滅的!
劉邦
薛公一語中的,淮南王黥布果然沒有獨當一面的帥才。黥布造反後,戰略部署完全是圍繞著保全淮南國實施的,根本沒有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打算!因而白白的浪費了大好時機,使自己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這樣的部署只能捱打而不能打人,無異於坐等被劉邦消滅。
結果,氣勢洶洶的淮南國大軍,果然被劉邦的政府軍一舉擊潰!此後,黥布雖然也曾垂死掙扎,但卻因大勢已去而無法扭轉敗局!於是黥布只能落荒而逃,最終被番陽人誘殺,果然應了薛公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