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遊客到天津來旅遊,古文化街大機率會成為其打卡地之一,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坐落於北街口右側的一座西洋式建築——官銀號。然而,官銀號對天津人來說卻有著特殊的情感,它可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多的是對天津東北角一帶的泛稱,承載著天津人許多溫馨的記憶和抹不掉的城市煙火。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侵佔天津。7月30日,由聯軍代表組成的“都統衙門”在當時的“總督行轅”成立,開始對天津實行殖民統治。這期間,都統衙門責成當時的公共工程局擇址建造新的辦公樓,後工程局選中天津老城東北角三義廟作為建設用地。同年年底,工程開工。1902年8月15日,中國收回天津管轄權,袁世凱接管天津。而此時的天津,由於八國聯軍的瘋狂掠奪,經濟遭受了沉重打擊,大批的銀元被掠奪,國內錢莊銀號日漸萎縮,市場金融紊亂,百業凋敝。所以,穩定貨幣、整頓金融就成了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於是,袁世凱委派周學熙為北洋銀元局總辦,令其儘快建成造幣廠,鑄出銅元。周學熙不負眾望,利用原淮軍護衛營舊址,修建廠房,招募工匠,修復原“寶津局”被戰火損壞掩埋的機器裝置,很快就形成了生產能力。1902年10月,北洋銀元造幣廠正式開業。周學熙親自參與銅元式樣設計,僅用73天,就鑄出銅元150萬枚。由於銅元式樣新穎,便於攜帶,贏得百姓認可。因此,北洋銅元的流通區域不斷擴大,既滿足了市場流通的需要,也使政府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同年,代表清政府行使金融監管、貨幣發放、調劑市場職能的官方金融機構——直隸官銀號成立。
1902年年底,位於東北角北馬路東端的新建辦公大樓竣工。該大樓為磚木結構,主體三層,大坡屋頂。拐角處建塔樓,樓高五層,外部建有懸挑式陽臺,第五層四周通透,盔式瓦頂,其造型酷似教堂的鐘樓。新大樓落成後,袁世凱將“常關局”等機構遷入此處,佔用大樓的東馬路一側;將直隸官銀號安置在北馬路一側。1903年4月1日,直隸官銀號在東北角開業。該銀號初創資本為100萬元,性質為省級官辦財政銀行,可代表國家一面發行鈔票(該紙鈔可以在該銀行十足兌現銀圓);一面經營本省(直隸)金庫,融通行政經費。周學熙提出天津官銀號添設儲蓄業務和商務櫃,經營官民的存款業務,吸收社會遊資,擴充官銀號的資本,同時商務櫃開辦經營工商業的貸款、貼現和匯兌業務,並且發行銀錢票。官銀號很快發展成了為實業發展服務的現代金融機構,促進了北方金融秩序的建立。歷史上的官銀號倡導民間儲蓄之風,開民間理財先河,吸引了當時大批的津門百姓前來開戶。1906年,中國第一條有軌電車——環繞天津老城廂的“白牌電車”通車,電車公司將東北角站以官銀號命名,天長日久,東北角便成了“官銀號”,“官銀號”也特指了東北角。1912年,國民政府成立。1913年,北洋政府在其舊址成立了直隸省銀行。後直隸省銀行關閉,國民政府又在該處建立了河北省銀行。1932年該建築損毀,但幾經歷史變遷,“官銀號”的名稱已深深印在了天津人的心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官銀號舊址改為中國銀行東北角分理處。2003年6月1日,天津市南開區老城廂危陋平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老城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年,有關方面考慮到官銀號在天津百姓心中的感情,決定在東北角地區複製一座官銀號的景觀建築,重新喚起人們對官銀號的記憶與關注。2004年11月,由天津市商業銀行(今天津銀行)投資異地復建的官銀號在東馬路與通北路交口處破土動工。2006年9月,復建的官銀號落成。建築面積3050平方米,外觀參照官銀號老照片復原,門窗採用清末民初的建築設計風格。新建大樓特別在大廳右側闢出了“百年官銀號”展室,集中展示了老銀號票據櫃、民國時期中央銀行儲蓄會券以及不同時期銀號使用的算盤等,供人們參觀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