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最終以民眾同意脫離歐盟的結果震驚全球。過去主導歐盟事務的“英法德三駕馬車”變成了“法德意新三駕馬車”。
而歐盟的“新三駕馬車”在歷史上都起源於一個國家——查理曼帝國。戲劇性的是因為查理曼大帝的亡故,曾經顯赫一時地查理曼帝國土崩瓦解,演化為了法德意三個國家。
查理曼的父親是丕平三世。丕平三世同樣出身不凡,他們家連續多代擔任墨洛溫家族統治下法蘭克帝國的宮廷首相,掌控一國政治大權。
到了丕平三世家族權勢到達巔峰,他不僅可以隨意拘禁帝國正統的繼承者,還能裡通外國,透過向當時的天主教皇貢獻土地,允許教皇獨立建國的方式獲得教皇親自加冕,開創卡洛琳王朝。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丕平獻土”。
丕平三世並非是滅亡了法蘭克王國,而是廢除了墨洛溫家族對帝國的統治。一個國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更換統治家族在歐洲是很常見的。查理曼作為丕平三世的兒子之一,最開始是要和兄弟卡洛曼分享法蘭克帝國的。
但是由於在771年卡洛曼先於查理曼去世,依照血脈相近,弟終兄及的規則,查理曼獲得了整個法蘭克王國的統治權。
查理曼登基之後只用三年就迅速整合了國家權勢,並在774年以保護教皇哈德良為藉口,滅掉了盤踞在北義大利,一直威脅著教皇國和法蘭克王國腹地的倫巴第王國。
在掌控了北義大利並染指了亞平寧半島後,查理曼又揮師東進,先後多次征討在法蘭克王國東部邊界虎視眈眈的薩克森人和斯拉夫人。
經過多年的軍事行動,帝國東部邊界迎來了徹底的和平,查理曼也將帝國的邊界推進到了易北河和巴伐利亞一線,將現今德國的核心地區納入掌中,甚至一度控制可巴爾幹半島北部和波羅的海沿岸。
查理曼除了武德充沛之外,他在政治手腕和國家治理上也是一把好手。查理曼當政期間成為了歐洲歷史上少有的強勢君主。他不僅將手下的權臣將領收拾得服服帖帖,最重要的是他還搞定了教皇,讓教權成為了皇權的踏腳石。
首先,古代歐洲的國家治理和皇權極度分散。因為在歐洲長期實行的分封制,君主封大貴族,大貴族封小貴族,導致君主行政區域越分越小,地方分離勢力越分越多。
演變到了後來偌大帝國逐漸分散成小邦國,再加上民族國家概念的興起導致歐洲愈發碎片化。
將帝國分封給手下貴族的制度就是查理曼的主推的,雖然從長期講這種分封制危害無窮,但是確實可以在前中期獲得貴族無保留的支援。
其次,鑑於家族光輝的“篡位史”,查理曼對於宮廷行政的把控極為嚴格。
雖然他已經將大部分領土分封出去,但是在有限的領土內依舊設定了層級嚴謹,相互制衡的官僚體系,而且設定了名為五月校場的民眾大會制度,公開議政,同時派遣巡按使團到各地巡查官員和貴族的作為。
這樣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權。
再次,為法蘭克帝國安排了嚴格的軍事和司法制度,規範了軍事資源供給和王國法律,加強了國家戰鬥力。
最後,查理曼將皇權和教權深度繫結。800年12月查理曼接受教皇加冕,繼承羅馬皇帝名號正式稱帝,法蘭克帝國更名為查理曼帝國,紅桃K就是查理曼。查理曼由教皇加冕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如下幾點好處。
其一,變相與教皇聯手,避免了後期王權被教權限制甚至打壓的不利局面。因為古代歐洲君弱臣強,又普遍信教,教會在歐洲的實力一直很強。中世紀時被教會修理的國王數不勝數。
其二,繼承羅馬帝國道統,在崇拜羅馬帝國的歐洲有了巨大的號召力。歐洲人或者說白人對羅馬帝國嚮往到什麼地步呢?神聖羅馬帝國繼承查理曼帝國衣缽,自稱第二羅馬帝國,也曾顯赫一時。
俄語沙皇的單詞指代的就是羅馬帝國皇帝凱撒,俄羅斯自稱“第三羅馬帝國”。現在美國建制派骨子裡心心念唸的就是藉著“第四羅馬帝國”的勢力重現羅馬帝國的榮光。
其三,皇帝受到教皇的賜福和承認,在廣大的天主教眾眼裡,查理曼大帝無疑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對其支援率大增。
如果說上述的都是名,查理曼要的更有利。
藉著推廣天主教的機會,查理曼在各個貴族領地興辦教堂和教會資產,並從中抽稅。變相地加強了中央的財政權和對地方行政干涉的力量。然而天不假年,查理曼必須面對自己的死亡。
查理曼共有三個嫡子,在他死前查理曼就分別將高盧北部,巴伐利亞等地和高盧南部分給了查理二世、路易和丕平。但是因為丕平和查理二世短壽,路易獲得了帝國全部的繼承權。
在為路易加冕一年後的814年,查理曼與世長辭。在教會的支援下,路易放棄了帝國的老傳統,他希望帝國永遠統一,於是便立兒子洛泰爾為唯一繼承人。
本來依據日耳曼人的傳統,家中祖產,見者有份。按理而言路易的兒子們都是有領土可以繼承的,但是權力被自己的老爹強行剝奪,此可忍孰不可忍?一時之間,國家內亂,禍起蕭牆。
家族內鬥從829年達到了843年。於是在路易去世之後,洛泰爾和幾位兄弟講和,他們在843年簽訂《凡爾登條約》,將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
之後西中東法蘭克王國的領土又在855年,870年和880年多次談判中再次被細分,自此西中東法蘭克王國三國並立。可是三國並立的局面並沒有走向統一,反而是徹底的分裂。
如上文對分封制的解釋一樣,在分封制的作用下國家被愈發割裂。因為地域,人種和語言的不同,三個“同一道統”的國家逐漸分道揚鑣,自行發展。
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法蘭西前身,中法蘭克王國成為義大利的始祖,東法蘭克王國變化為後來的德意志。特別是在870年的《墨爾森條約》中,基本框定了現在法德意的地理邊界,被認為是法德意三國誕生的標誌。
查理曼帝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奠定了中世紀的運轉規則,也象徵著歐洲的統一的起點。時至今日德法兩國學界依然還在為誰是查理曼帝國正統而爭爭不休。
但是長期的分裂,凝結的恩怨,始終分化著歐洲大陸。在中美對抗的背景下,留給歐洲人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