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武漢就會想到豆皮、熱乾麵,說到南京就躲不開鴨血粉絲湯,談及成都那必須要有火鍋、串串……這些能代表一座城市的美食,不僅勾勒出了一方水土最質樸的面貌,也成為了離鄉遊子的味蕾圖騰。
不過,也有例外。
今年年初,“石家莊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衝上熱搜。雖然菜名裡有“安徽”兩字,很多安徽人卻大為不解:“我們這兒還有牛肉板面?”
而這還不是獨一個名聲在外,可本地人不怎麼知道的美食。
你熟悉的美食,其實偽造了戶口
要說「誤以為是本地但其實沒有」的美食,最典型的例子當數杭州小籠包。
作為在全國各地都可以見到的小吃,人們對“杭州小籠包”並不陌生。可在杭州,這樣的包子店卻幾乎找不到。因為杭州人愛吃的其實是湯包,而“杭州小籠包”發源自嵊(shèng)州,一個紹興市所轄的縣級市。
因為擔心“嵊”字生僻,為了招攬顧客,商家給嵊州小籠包披上了“杭州小籠包”的包裝 [1]。
如今,在全國各地經營小籠包的嵊州人超過 5 萬,淨利潤達到 50 億元,甚至成為了嵊州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柱 [2]。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不少美食在外地開了很多,“發源地”卻寥寥無幾的情況。
和杭州小籠包不同,板面真的發源於安徽北部的一個城市——阜陽 [3]。
只是由於皖北、皖中和皖南的飲食差異較大,有的愛吃麵食,有的愛吃大米,所以很多安徽人真沒聽過這種食物。
雖然阜陽的確有板面,但也只是有羊肉板面,外地更多見的牛肉板面則是石家莊的改良版 [3]。
作為包容永珍的“國際莊”,板面不僅在這裡落地生根,還被本地人改良後發揚光大,牛肉板面成功在多地開枝散葉。
如果說,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中的「安徽」兩字,是石家莊人出於對板面原產地的尊重。那麼有些菜名,就真的讓人看不懂了。
透過梳理資料,就會發現很多美食的來源地和食物名字中的地名並不近,有些甚至南轅北轍。
例如遍佈全國的澳門豆撈,其實是浙江人建立的火鍋品牌,澳門壓根就沒有豆撈這個詞 [4]。
溫州大餛飩也並不姓“溫”,而是一位到臺北打拼的溫州阿姨,將原來小巧玲瓏的溫州小餛飩改成了大尺寸餛飩,這才有了這道臺灣的明星小吃 [5]。
至於中國小吃街的扛把子朝鮮烤冷麵,則是出自黑龍江雞西密山市一名下崗工人之手。只是想給自己做一份下酒菜的蓋師傅,無意間發明了從問世起就自帶流量的烤冷麵。這道小吃甚至讓密山市當地的冷麵加工廠增產 30% [6]。
真是不考究不知道,有些食物吃了這麼多年,名字原來都是”假“的。
美食想正宗,名字要選好
這些「誤以為是本地但其實沒有」的美食背後,有著各式各樣的誕生故事,命名緣由也不盡相同。
其中最主要的成因,就像嵊州小籠包被叫做杭州小籠包一樣,借地名來提高食物的知名度。特別是那些有飲食特色的地名,就常被拿來用以證明食物的地道與美味。
例如作為深圳這個南方美食荒漠裡為數不多的特色,海南椰子雞是生於深圳、火於深圳的地道深圳菜 [7]。
但深圳不產椰子、不產雞,如果起名“深圳椰子雞”,就很難讓沒吃過的人憑直覺相信這道菜值得一試。
所以椰子雞的發明者,就想到了用大眾對海南雞、海南椰子的印象,把椰子雞冠上了“海南”的戶籍 [7]。
從此之後,海南又多了道名叫椰子雞的美食。
用“假戶口”為自己站臺,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吃貨。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和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因此常常被借用到美食名稱當中。
例如四川麻辣拌,其實源於遼寧撫順,但一方面其口味借鑑於川菜,另一方面食物風格也與川菜契合,所以便打起了四川的名號 [8]。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麻辣燙源自四川,但“四川正宗麻辣燙”源自東北的奇特景象 [9]。
還有很多名字讓你根本理解不了,因為它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巧合。
例如在上海誕生的重慶雞公煲,只是因為其創始人名為“重慶”而得名,也難怪讓不少人誤會已久 [10]。玉林串串香則是脫胎於成都玉林區的一家火鍋店,和廣西的玉林市,沒有一點關係 [11]。
當然,要說哪兒的菜最喜歡借地名來提高食物的知名度,那肯定是海外中餐廳裡的中國菜。很多菜名讓你根本理解不了,因為它們的起名邏輯多半是哪個中國地名更有名,就用哪個。
透過梳理美國點評網站 Yelp 上 6648 家海外中餐廳的菜名資訊後就會發現,那些含有地名的菜,可能大部分都會令國人感到陌生。
港式炒麵、成都擔擔麵這些正常的菜名並不多見,更多的則是四川牛肉、湖南牛、北京雞這樣的奇特菜名。甚至還有上海安格斯牛排、西安牛肉漢堡這樣的名字就很不中式的菜。
海外中餐廳有如此多神奇的菜名,也難怪外國人興沖沖跑到中國旅遊時,卻驚奇地發現在他們那幾乎人人皆知的中國菜“左宗棠雞”,當地人壓根沒聽過 [12]。
甭管正不正宗,對味才是王道
對於不少假冒成當地的食物,本地人都會堅決予以否認,尤其是像杭州小籠包這種和杭州的小籠包差異很大的食物。
在杭州、上海這些包郵地區,小籠包是一種皮薄湯多的小吃,其中的湯汁,更是這道小吃最美味的所在。
所以,當他們看到杭州小籠包時,第一反應都是強烈質疑——這不就是小包子嘛,怎麼能叫小籠包?
但有趣的是,這些“偽造戶口”的美食,不僅在很多地方紮下了根,而且還讓很多人產生了“非此不可”的印象。
在社交媒體上,你能看到很多被本地人視作“異端”的食物,卻成了別人心中久久念念不忘的經典美食。
例如河北人最愛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各地都有人喜歡吃的四川麻辣燙,這些美食雖然和起源相比發生了變化,但在很多人心中,就該這個味。
“好吃”是件主觀的事。我們的口味是隨著時間的積累慢慢形成的,不僅受環境的影響,也會因自身的飲食習慣而出現不同 [13]。
即使吃到的是最正宗的做法,如果不是自己記憶中的味道,也可能會假作真時真亦假,覺得不對味。
同樣,在大多數吃貨的心裡,美食產自哪兒、叫什麼名字、正不正宗,遠遠沒有味道好不好吃重要。好吃的味道,才是我們最難以忘記和經常想念的關鍵。
只是對於像嵊州這樣的全國知名度並不高的地方而言,想把自己的食物推廣出去,實在是很難。
嵊州小籠包不要說出名,就是讓外地人準確讀出來,都不一定能做到。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卻廣為人知,改個名、蹭個熱度,反而能更好地推廣自己的美食。
而有些美食的”造假戶口“也並非永遠不能得到當地的承認。很多地方美食,曾經也是借名蹭熱度,可隨著時間流逝,如今也被一些當地人所接受。
例如和重慶並沒有關係的重慶雞公煲。雖然山城人民會向提問者反覆強調這一點,但如今在山城的地圖上檢索重慶雞公煲,真的有一百多家店。
點進這些店的評論區,你就會看到山城人民對這道上海美食的最大不滿——不夠辣。和乾鍋、小面、酸辣粉等一眾正宗巴渝美食比起來,這道菜真的無法滿足重慶人的味蕾。
至於為什麼還能在重慶開這麼多店?眾多評價濃縮成一句話說就是:雞公煲肯定不是重慶的!這價格倒是真香。
[1] 馬秋瑾. (2017). 5萬嵊州人賣的都是“杭州小籠包” 原因讓人心酸. 浙江新聞.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zj.zjol.com.cn/news/630691.html.
[2] 段世文, & 王忻. (2019). 一籠包子一座城 嵊州“小”籠包的“大”生意. 新華網.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www.xinhuanet.com/2019-04/23/c_1124402632.htm.
[3] 何雨佳, & 王亞偉. (2021). 牛!瀋陽小夥坐飛機來石家莊吃板面!稱:安徽板面還是石家莊正宗!. 河北青年報.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mp.weixin.qq.com/s/e7Ar5rgMMcw9s0siT3RQYQ.
[4] 天眼查. (2021). 浙江凱旋門澳門豆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https://www.tianyancha.com/company/22869929.
[5] 陳芳芸. (2019). 吟詩賞燈嘗溫州餛飩 兩岸學子文化尋根. 溫州日報.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258208.
[6] 柳清. (2015). 密山烤冷麵,那叫一個“絕”!. 密山釋出.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iFO4P9WiJJJu9w-mHvSDtw.
[7] 風味星球. (2021). 火遍深圳的海南椰子雞,海南人表示第一次聽說....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ildQHnI75kXlpFO9BFC1KA.
[8] 西夏, & 張葳. (2018). 撫順麻辣拌. 人民網.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from www.people.com.cn/n1/2018/0511/c419567-29980683.html.
[9] 堯欣雨. (2020). 食為天 | 東北麻辣燙最好吃?四川人要跟你掰扯一下. 中國新聞社.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F6HtDyiYxBZApa97IxLx7w.
[10]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2021). 與地名迷之相關的美食. 光明網.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from m.gmw.cn/2021-07/19/content_1302415150.htm.
[11] 謝燃岸. (2021). 玉林街道 錦城裡的一片芳林. 華西都市報. Retrieved 24 October 2021 from e.thecover.cn/shtml/hxdsb/20180311/72351.shtml.
[12] Amanda Murray, Jennifer Lee (Producers), & Ian Cheney (Director). (2014). 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DVD]. United States: Wicked Delicate Films.
[13] 孟慶興. (2018). 地理環境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影響芻議. 飲食科學(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