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量產的命,得了量產的病!
房車有沒有必要在設計之初就考慮成本問題?當然有,但前提是固定量產車型,能夠透過數量降低成本。如果一個車型沒有量產,就別琢磨降低成本這件事了,從設計之初就考慮降低成本,出來的東西,好不了。
國內房車市場,有一點特別的……特別!使用者總想著定製點什麼,不定製就感覺這車沒法用,不是想調整調整佈局,就是想增改增改配置。就是這麼個市場,導致大部分廠家無法做到量產,做出來的標準車型,賣不動!資金壓不起。
這就是我一直說的使用者不成熟之處,一面是不考慮造車的邊際成本,一面是沒有底線的要求低價、低價、再低些……
而這些廠商,在滿足個性定製的同時,基本很難在整體生產製造上壓低成本的,能壓低成本只有一條路,儘量用些非主流的配套,反正使用者也不懂!
市面上有沒有實實在在的高配車型,當然有!但普遍賣得都不怎麼好,因為貴。使用者實際上是分不清好壞的,以目前市場主流C型房車為例,底盤費用是固定的,但看著差不多的兩臺車,可能有十萬以上的差價!差在哪兒了?別說使用者納悶了,我們這些從業者也納悶。但這東西就要仔細比對了,一樣一樣配套的比對,甚至包括箱體材料,門、窗乃至五金件,都要比對,電器以及一些房車專用設施,更是有不小的差價。而且即便是成熟配套,每個廠商拿貨價都不一樣,這裡學問太大了!
但比對完了以後,貴的用的都是好東西,便宜的車型,用的東西……你也不好說他不穩定或者用不住,總之你能分析出來高低兩款車型,成本都是怎麼省出來的,而且你看他的定價,也實在不好意思說他偷工減料,因為便宜!這個市場,便宜就是王道,沒得辦法!
我就沒見過一車進口尖兒貨,然後還賣高性價比的車型!一輛都沒有。
有時候廠商節約成本的勁兒,你看著都想抽它……一些配件,你也知道好用,他也知道,成本差距不大的,如果是自己給自己造車,肯定選最好的。但給使用者造車,就會選擇節省這部分費用,選擇次一檔次的配套!一樣的功能,體驗感也差不多,反正使用者也沒用過好的!這種湊合的理念,從設計之初就開始了,這車造出來,你也不能說他不能用,就是總感覺差點意思。
對於大部分廠家而言,沒有量產的命,你就不配賣便宜車!因為啥?你節約成本放錯地方了,不應該從穩定的配件上省錢。
對於想要便宜的使用者,湊合吧,也能用!當然,你買的啥東西,花了多少錢自己心裡應該有點數,值與不值的最起碼比同期市場其他車型便宜,就夠了。咱不能一面要各種成熟穩定的配件,一面又要穩定的工藝,最後還想便宜,這不現實。市場上本來就沒幾家量產造車的,您如果真想便宜,看看大廠走量車型,買回來再二改也是個不錯選擇。為啥買穩定車型二改?因為便宜!當然,這類車型,原生設計肯定不會用太好的東西,一樣一樣往下換吧……雖然換完了以後,可能花費更多,但好多使用者算賬真的就是看初始價格不考慮後期二改成本的。我見過一個車友三十多萬買個依維柯C型,最後改裝費花了小二十萬……
另外很多使用者看房車喜歡看做工,其實這個……您也看不出啥來,無非就是傢俱封邊好不好,做得整齊不整齊。但以目前國產房車廠家的能力,能讓人在做工上挑不出毛病的車型,普遍都貴!便宜的車,就不值得用好工好料!這個道理您自己想吧,您自己聘個木匠打套傢俱,還分大工小工師傅徒弟的呢,結算的工錢還不一樣呢。為手藝多付費,正常操作!
這市場,一分錢一分貨,貴有貴的好處。使用者但凡預算充足點,儘量看同等配置裡,稍微貴一點的車型吧,給足廠家利潤,還能落點好東西。好多房車配套,看著一樣,使用者體驗感,大多數時候還是貴得好一些……
如果是關注了房車幾年的使用者,應該能察覺到,國產房車,正在經歷一個由全進口配件轉變為全國產配套的過程。從最早的遮陽棚爬梯架,到後來的冰箱、空調等一眾電器設施。這也是為什麼在物價飛漲的年代,房車價格還能穩中有降的道理,是不是好事兒無法評斷,但市場上一身名牌的車型越來越少了,也是不爭的事實,國產房車品質提升的慢是有原因的!
好工好料賣不了好價的情況下,降低製造成本來迎合市場,這又不是什麼新鮮事,咱們國家的生產製造業早些年就是這麼過來的。房車製造行業剛剛開始,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的事兒……
什麼時候,咱們的使用者能分辨出好壞,而不是一味地要便宜,這個市場也就算是成熟了。使用者要理性,廠商更要理性,不是會打價格戰就是成熟的廠商,你得會做好東西之後,再去考慮節約成本的問題。節約成本有N多方式,絕對不是單獨從採購便宜的配件開始……
從設計之初想省錢,一個個“輛”產車型,卻總估摸著年產萬臺所能節約的成本,有些廠家,就是想多了!貴的不會做,能做好也好不到哪兒去。
以上,第一房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