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愛我家》中的退休老幹部傅明。
也是《家有兒女》中劉星的爺爺。
在年輕一代的心目中,他撐起了中國情景喜劇的半邊天。
他就是生前人稱文老爺子的文興宇。
文興宇原本姓洪,1941年出生在遼寧丹東。
他的父親曾經在日本留過學,學習園藝。
之後因為到北京大學文學院深造,就帶著全家來到了北京。
那時候的北京還叫北平,姓洪的文興宇,在北京的衚衕裡一天天長大。
解放之後,他的父親在中山公園擔任園藝師。
父親可不僅僅只會侍弄花草,還是一個文藝愛好者。
京劇隨便就能來上一段。
中外樂器,無論是京胡還是小提琴,也能演奏。
詩詞歌賦與繪畫,也是樣樣精通。
得益於父親的薰陶,孩子從小對文藝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9歲那年,父親就因為肺病早早離世了。
母親隨後改嫁,孩子也就跟著來到了文家。
從那之後,他便正式叫文興宇了。
雖說祖籍東北,不過從小就在北京生活,文興宇也算是地道的北京人了。
上學時期,文興宇學習成績很好。
中學的時候,他更是就讀於北京知名的101中學。
那時候,他就是學校的文藝骨幹力量了。
無論是唱戲唱歌,還是表演個舞臺劇,文興宇都能來。
有這方面的天賦和愛好,他的目標也很明確。
中學畢業後,他順利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
那是1960年,文興宇19歲。
接下來的四年時間,文興宇度過了一段難忘的大學生活。
學習之外的文興宇,在同學的眼裡則是一個大胃王。
據說有一次,他一頓飯就吃了五碗飯和四碗菜,
一旁的人看得目瞪口呆,而他自己抹抹嘴唇,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大學畢業後,文興宇被分配到了中央實驗話劇院。
那時候,文興宇便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張克鏡,也是實驗話劇院的一名演員。
雖然年齡比文興宇小6歲,但兩個人還是很快走到了一起。
沒有什麼浪漫的愛情,彼此心裡裝著對方,兩個人很快就組建了家庭。
原本張克鏡還年輕,在舞臺上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不過隨著和文興宇結婚,她還是主動迴歸了家庭。
因為,兩個人都還是抱著傳統觀念的人。
尤其是文興宇,他認為自己更是那種典型的北方男人,
身上帶有一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執念。
所以在文興宇的觀念裡,結婚之後,妻子就應該把家庭弄得井井有條。
自己每天回家,能夠隨時感受到溫暖。
每次出去,不用為家裡的事情操心。
這就是文興宇對家庭生活的設想和嚮往。
所幸妻子張克鏡也不是那種事業型的女人。
兩個人的觀念一致,所以才能走到一起。
結婚後很長一段時間,文興宇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
好友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手巧的木匠。
每次去他家裡做客,客廳就會多出一樣傢俱來。
從書櫃到大衣櫃,甚至於沙發,
只要是傢俱,就沒有文興宇不會做的。
那時候的收入不高,買不起傢俱,那就動手給自己打造。
一來二去,左鄰右舍都知道了文木匠的嗜好。
要是他們有個小活兒需要做,只要文興宇有時間,也是來者不拒。
至於在吃飯這件事上,學生時代的大胃王,變成了後來的美食愛好者。
雖然是東北人,而且又在北京長大,但是文興宇愛吃魚。
除此之外,他還做得一手好拉麵。
有人去他家裡做客,他就拿自己做的拉麵招待大家。
為了讓麵條更勁道,每次他醒面的時間都很長。
雖然免不了要等上好久,但是他做出來的麵條,
無論是妻子還是朋友,都愛吃。
因為時代的緣故,整整十多年的時間,
文興宇都和木工活以及鍋碗瓢盆打交道。
直到36歲那年,文興宇才參演了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
該部諷刺話劇,是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裡首演的。
這次出演後,文興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一直擔任著實驗話劇院裡的導演。
整個八十年代,文興宇導演了大量的話劇作品。
從《阿Q正傳》到《靈與肉,從《大風歌》再到《哥們兒折騰記》。
那些年,是話劇蓬勃發展的時期。
這跟時代的背景也正好契合。
彼時正值國家各方面步入新的發展軌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
不過,當時的家用電視機還沒有普及。
想看什麼,要麼去電影院看電影,要麼就是到劇院裡看話劇或者看戲劇。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文興宇的話劇工作才能做得有聲有色。
在單位,誰都知道他是一個要求異常嚴謹的人。
他對演員的要求非常嚴格,在他看來,如果對工作不負責任,那就是一種恥辱。
除了當導演之外,八十年代,文興宇也開始接觸影視劇作品。
1983年,他第一次“觸電”,出演了電影《鍋碗瓢盆交響曲》裡的一個角色。
相比於話劇舞臺,影視劇是一個不太一樣的平臺。
1987年,他又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從前的故事》。
隨著電視機的逐漸普及,話劇的舞臺在逐步式微。
48歲那年,在導演完最後一部話劇《都市牛仔》後,
文興宇就將精力轉戰到影視劇領域了。
和年輕的演員比起來,彼時的文興宇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了。
那些從中戲走出來的小輩,都是直接出演電視劇或者電影,
此時的文興宇已接近知天命之年,在年齡上沒有優勢。
51歲那年,文興宇第一次和導演林叢,以及演員宋丹丹等人合作。
他出演了林叢導演的電視劇《愛你沒商量》。
這為接下來的繼續合作埋下了伏筆。
1993年初,從國外留學歸來的英達,懷揣著巨大的野心找到了文興宇。
他想拍屬於中國人的大型情景喜劇。
在這之前,文興宇還未曾接觸過喜劇這一型別。
剛開始的時候,文興宇有點猶豫,他擔心自己不適合傅明這個角色。
不過之後他還是答應了,並且他告訴英達,先試試,如果不行就趕緊換人。
作為一部喜劇,其中的角色形象,一個關鍵點就是要引人發笑。
如今的電視觀眾,早就記住了文興宇那特有的嗓音。
可很少有人知道,現實生活中的文興宇,並不是那樣說話的。
那種略帶沙啞的,有點扯著嗓子喊的說話方式,
是文興宇專門為傅明這個角色塑造出來的。
正式開拍的時候,英達發現,老爺子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劇組。
年輕的演員,像宋丹丹和楊立新他們,偶爾還會出現記不住臺詞的現象,
文興宇從來沒有在臺詞上出過什麼差錯。
原本他還擔心自己難以駕馭這個角色,
隨著演繹深入,傅明這個角色也幾乎跟他融為一體了。
尤其在電視劇播出後,觀眾更是一眼就喜歡上了文興宇飾演的傅明。
一句話、一個眼神和一個動作,把退休幹部的形象,展示得活靈活現。
此前,文興宇在話劇的舞臺上就已經是大拿,並且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才華。
而隨著《我愛我家》的播出,文興宇的知名度則進一步提高了。
喜劇在他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不過在此之後,他也出演過沒有喜劇色彩的影視劇。
電視劇《西部警察》裡,他就飾演了一位不苟言笑的老警察。
因為年齡的不斷增大,此後他飾演的影視劇,基本都是父親或者爺爺一類的角色。
除此之外,他也一直在喜劇領域進一步探索。
不過在觀眾的心目中,只要文興宇出現在鏡頭前,
人們還是會想起他就是《我愛我家》裡的老幹部傅明。
這個角色,讓文興宇52歲之後的生活,添加了不少別樣的色彩。
不過在生活中,他依舊還是老樣子。
工作沒有當導演那時候忙碌了,他就開闢了更多新的愛好。
在京郊,他有一處獨門獨戶的小院兒。
他在那裡種了很多蔬菜和果樹。
閒暇的時候,他總會邀請三五老友,到他的小院去品嚐新鮮的時令蔬菜。
晚上坐在小院裡看看星空,那種生活真是非常的愜意。
別看他年紀大了,穿上冰鞋滑起來一點不比年輕人差。
北京的什剎海,冬天他經常穿著冰鞋光顧。
愛好乒乓球的他,還是鄧亞萍的鐵桿粉絲。
當然,在眾多的愛好中,文興宇最愛的還是抽菸。
無論是同齡人還是小輩,都知道他有這個嗜好。
還在拍《我愛我家》的時候,英達每次見到他,
他的手裡總是夾著一根菸。
小輩郭濤更是表示,自己當年剛畢業進入話劇院的時候,
最常見到的情景,就是文老爺子吞雲吐霧。
有時候一天時間,他就要抽掉三包煙。
也正是這個嗜好,為將來他的患病埋下了伏筆。
生活中的文興宇,有一兒一女。
兒女長大後,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和生活。
他和老伴兒,似乎又迴歸到了年輕時候沒有孩子的生活狀態。
但是,年紀漸漸大了,他們反倒發現,彼此間變得倒是很“事兒”了。
每天晚上,當老伴兒躺下來的時候,
即便關著房間的門,也能聽到客廳裡傳來的電視機的聲音。
很多時候,電視機的聲音很大,吵得她根本睡不著。
好不容易沒有電視機聲的時候,又不知道老頭子在客廳裡叮叮咣咣地幹什麼。
有時候實在忍不住了,她會扯著嗓子喊上一聲,不過往往無濟於事。
所以大部分的時候,她只能忍著。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一切情形正好反過來了。
老頭子還在床上呼呼大睡,有時候天才矇矇亮,外頭就傳來了鍋碗瓢盆的聲音。
被吵醒的他,有時候也會衝著老伴兒撒氣。
但老伴兒也是我行我素。
“你願意晚睡,我願意早起,咱倆扯平了。”
沒辦法,面對彼此不一樣的生活節奏,兩個人只能忍著。
因此,雖然經常會吵到彼此,不過兩個人倒沒有鬧出多大的矛盾。
磕磕絆絆少不了,不過生活就是柴米油鹽,只要知足常樂,一切都過得去。
63歲那年,他再次跟導演林叢合作,在《家有兒女》中客串了爺爺。
這也是文興宇生前,被觀眾廣為熟知的最後熒幕形象。
2006年的時候,他的生活發生了劇烈的轉折。
那一年,他在家裡的時候,突然出現了昏迷的症狀。
檢查之後,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多年的老煙槍生活,讓他在這一年品嚐到了苦澀的滋味。
大多數肺癌患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身體並不會表現出任何異常。
等到身體出現明顯症狀的時候,疾病往往已經發展的很厲害了。
此後的時間裡,文興宇的病情持續惡化。
不過即便如此,老爺子的精神狀態還是非常的樂觀。
之後,癌細胞進一步擴散和轉移。
2006年底的時候,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頭部。
那時候的他,已經長住在北京的左安門腫瘤醫院了。
他的女婿,就是這個醫院的醫生。
老人生病後,女婿就一直擔任著他的治療醫師。
老伴兒每天都去醫院裡陪他,兒孫們也經常過來看他。
雖然文興宇的知名度很高,不過在醫院裡,他住的是普通病房。
所以其他的病友和家屬看了,都羨慕他一家兒孫滿堂其樂融融。
據文興宇的老友回憶,哪怕已經出現了全身浮腫的狀態,
他在病床上還安慰來看望的親友:“癌症算什麼,我一定能戰勝他。”
生命的最後時光,文興宇還吃了油餅炸糕。
隨著疾病的進一步惡化,他的身體也出現了各種併發症。
2007年7月的最後一天,文興宇老人走了。
彌留之際,他的家人都陪伴在身邊。
而家屬都遵照文興宇生前“低調辦葬禮”的要求。
靈堂擺放了一幅並不顯眼的黑白遺照,整個葬禮非常簡單樸素。
一轉眼14年過去了,他留給觀眾的歡笑,依舊在流傳。
文|Nancy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