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熊貓貝貝的第794篇原創文章:
洞見時代,深度思考,一切的劇變都是從細節產生變化,環境發出訊號開啟的。
2021年只剩下一個月不到時間,時間如白馬過隙,每一個個體,行業,都是時代的註腳,被歷史的洪流裹挾向前。
中國這一輪正式啟動於2017年以後的全新經濟週期和結構轉型,或許在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已經全面開啟,並且已經開始產生明顯的經濟趨勢,一套全新的貨幣執行邏輯正在浮出水面。
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次從環境到規則,從規則到玩法,從表現到本質的重大轉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
從這個角度來看,某種程度上,這一輪可以等同於中國的改革開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一個級別的經濟轉型。
當然,沒有絲毫的誇張的意味,什麼大的宏觀政策,國家意志,頂層設計等等的訊號和政策先不說,2021年以來,中國經濟結構中幾個重要的表現,就足以說明這一次的環境變化,規則重塑,時代轉變,不是很多經濟學渣和被盈利慣性麻醉的群體簡單認為的是“階段性,短暫的”甚至是“假摔”和“俯臥撐”。
一年時間快過去了,中國這一次的經濟轉型,極具魄力,勢大力沉,態度堅決,關鍵還有一點,那就是效率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也造成了因為慣性改變而導致的撕裂陣痛:
1、房地產經濟的執行邏輯和經濟迴圈,基本上被全盤顛覆;
2、已經超過萬億規模的產業化賽道,課外教培,直接出局,毫無前途可言;
3、有增長壓力,利益驅動慣性的網際網路巨頭,特別是玩弄各種金融手段的資本玩家,在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規則鐵錘之下,面壁思過,洗心革面,收斂反省;
4、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從過去幾十年極致追求效率,推崇量級增長,轉變為高質量,並且趨於公平的轉變,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更重要的是,曾經為了效率而不得人心的一些公司,個人,從光輝名譽的寶座上被拉下來,飽受質疑和嘲諷(比如聯想)。
5、資本遊戲,在各個領域偃旗息鼓,文娛系統的正風肅紀,社會風氣的大力糾偏……
……當然,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社會系統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深刻而又重要的轉變。
中國,正在打破原有的舊世界和舊系統,重塑一個新世界和新系統。
不管新舊,經濟永遠是最關鍵的。而很多訊號,很多趨勢,已經在揭示著,一套全新的經濟與貨幣的執行邏輯,正在醞釀,正在試執行,正在逐漸進入現實。
這篇文章,將從覆盤中國上一階段經濟和貨幣迴圈執行邏輯入手,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中幾個重要的訊號和資料,對正在進行的這一輪經濟轉型,進行深入,客觀,有態度的分析和解讀。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1
從一個親歷者的角度:覆盤上一個中國經濟週期執行,發展的迴圈和邏輯
2017年,是一個關鍵的年份,在這一年以前,大概超過15年這麼一個時間跨度,毫無疑問是屬於房地產經濟的黃金時代,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爭議,即使對房價暴漲再如何痛恨,因為各種原因一次又一次被房價傷害過的群體,最多能說這個事情各種不對,但是不能否認這個事情已經發生,而且是客觀的現實存在。
中國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
除了出口是貿易型別的商品,資源,貨幣,匯率之間的交換關係以外,中國的房地產,在中國國內的經濟環境中,是長期同時橫跨投資和消費兩架馬車領域,並且發揮關鍵作用的核心資產:
地方政府出讓土地撬動資金,用於城市開發和配套,搞基建開發,以及稅源產業培育;
開發商透過集資開發撬動社會資源,連線帶動了上下游多個產業;
民眾透過房貸撬動房產,為銀行創造利潤,為開發商創造收益,完成一輪又一輪的經濟迴圈和規模擴張。
在這個迴圈系統裡面,房產,就扮演了房地產經濟實現對國家經濟全面拉動的關鍵角色,相當於貨幣槓桿的支點。
就是現在回頭來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個國家要實現快速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高效率融入全球產業鏈,而且一窮二白的背景下,最好的選擇。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其實土地價值釋放,撬動經濟的這套邏輯,不是中國開創的先河,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這麼一個土地價值釋放,房價拉動經濟整體上行的快速發展過程。
房價的上漲,其實本質上是貨幣現象,對應的就是透過房地產經濟全產業鏈條撬動出來的貨幣,流通的結果。
房子,其實是中國經濟環境中,過去20年,貨幣發行最重要的水龍頭。
所以房地產經濟,是拉動中國國內經濟的火車頭。
這就是曾經房地產被確立成為中國經濟核心支柱的歷史使命和具體迴圈執行邏輯。
房價,也在這個階段中,成為了中國經濟的溫度計和風向標,最簡單的一個因果關係,房價漲了,消費會同步上行,哪怕是剛需自己不能買不流通的房子,房價上漲,也能帶來紙面財富增長,身家上漲的快感,刺激消費。
但是到了2017年,中國的房地產,其實已經走到了時代的十字路口:房地產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拉動邊際效應開始出現衰減,高位執行的房價逐漸和新生代需求群體的購買力脫節,變成了上一個時代有產群體固化財富,轉移貨幣的工具,各種矛盾,各種負面效應,也端倪初現。
最重要的兩點,是高房價已經對中國的人口遷移和結構產生負向壓制,並且成為了拉開貧富差距的關鍵障礙,所以2017年其實國家態度已經表明:“房住不炒”。
那為什麼到了2021年才開始真正的動手?主要的原因,還是十三五和十四五的銜接,當然還有很多複雜的國內國外環境因素,比如中美貿易戰。
房地產經濟退出中國經濟舞臺中央,原本就是題中之意,而2020年的疫情爆發,只是將原本可以實現“時間換空間”的經濟調整,進行了催化,實現了加速。
所以2021年,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經濟大環境承壓,就是房地產經濟這個曾經最主要的貨幣水龍頭,被嚴格的限制住了。
經濟環境就是大水池,沒有水的水池,哪裡來的什麼活力?
所見諸相,皆有因緣,看清本質,不過如此。
房地產經濟,不是什麼夜壺,而是已經接近極限的容器。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再用。
大道至簡,這一輪中國經濟的轉型,本質上就是要更換貨幣水龍頭,更換貨幣迴圈的模式。
2
下一個週期的驅動模式變化,或許才是本輪經濟轉型的關鍵
透過對房地產經濟週期的覆盤,能明確一個重要的經濟邏輯,那就是一個國家的國內經濟需要持續增長,保持發展,就必須要有這麼一個核心資產能夠承擔貨幣釋放,具有槓桿效應的能力。
以美國為例,美國是消費型經濟結構,基本上社會群體透過勞動創造的收入都進入了消費迴圈系統之中,而且撬動槓桿,寅吃卯糧,透支信用,提前享受早已成為經濟常態,在高頻,重複,高效率的一輪又一輪微觀消費的迴圈過程中,貨幣實現了迴圈,拉動了商品上下游產業,保持了市場的活躍。
當然合不合理,如何管理細節是美國的事情,但是美國的經濟迴圈邏輯就是這樣的。
而且美國具有全球掠奪,轉移財富的霸權地位,即使消費主義盛行,美國也能透過全球搶劫,補貼國內消費,保障這個經濟和貨幣的迴圈系統持續運作。
而且美國是雙核心模式,一個是消費市場,另一個就是美國金融市場,分別對應的,就是基礎群體和中產群體。
回到中國來看,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的房地產經濟,在過去20年裡面,是合格的核心資產,當然這也是國家預設的核心資產:具有金融支援,並且擁有可以自由交易,反向兌換的市場,同樣國家金融也支援這個市場(二手房貸款業務)。
2021年,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本質上,就是要更換核心資產,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核心,並且配套貨幣驅動,迴圈運轉。
一個是資產,一個是模式,美國是模式優先,資產配合,中國是資產優先,模式配合。
但是客觀來說,中國經濟對於房地產經濟的依賴,根深蒂固,而其他的貨幣迴圈模式,顯然沒有資本主義國家執行的成熟,比如同樣被寄以厚望的股市,都什麼玩意?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對比,被房地產經濟綁架的中國經濟,在這樣的一個態度堅決,意志堅定的轉型過程中,對房地產經濟的遏制和管控,必然會來陣痛,而且還是那種沒有任何緩和和調解的痛感。
在新的核心資產沒有確定,新的貨幣和經濟迴圈模式沒有建立起來,這種陣痛,就不會得到緩解。
3
關於本輪經濟轉型以後,中國貨幣和經濟的迴圈系統的深度分析
經濟迴圈系統中的核心資產,一定是具有普適性和反向價值兌換的市場的。
除了房子,長期以來,中國的汽車也是很多家庭和個體重要的資產載體,雖然說這個是貶值資產,但是在短週期(一般3-5年)內,依然是有經濟和貨幣迴圈能力的資產,還有一點,汽車的市場流通,也能撬動槓桿(車貸),雖然不能和房子的槓桿率比,經濟總量上也沒辦法比,但是汽車的資產流通價值,同樣不可小覷。
大家看一組資料:
“十三五”期間,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成績亮眼。
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全球最大,汽車產銷量、保有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
到今年9月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2.97億輛,年底將超3億輛。
擁有汽車駕照人數達4.39億人。
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的城市有76個,同比增加7個。
超過200萬輛的城市34個,超過300萬輛的城市18個。
其中,北京超過600萬輛,成都和重慶超過500萬輛,
蘇州、上海、鄭州和西安超過400萬輛。
按照一臺車靜態平均經濟價值10萬元來看,中國的汽車市場和經濟規模,隨便超過30萬億。
但是進入2021年,汽車市場還沒有機會接棒樓市,或者說承接一些樓市的作用,一個微妙的趨勢訊號,就出現了:
汽油車貶值效率突然加快,二手車流通市場持續蕭條。
看當前這個情況,中國經濟想要在車輪上實現突破,恐怕不太現實。
問題出在哪裡?
是中國汽車經濟環境中,迎來了時代的攪局者,不對,應該確切來說,是接替傳統發動機汽油車的全新角色,出現了。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式進入新發展階段,市場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儘管受到區域性疫情和全球晶片供應緊張等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依然在重新整理著歷史記錄,世界上先進的技術紛紛向中國聚集,在研發體系建設、產業供應鏈培育、衍生業務拓展等領域全面擴充套件。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10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同比均增長約1.8倍。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在汽車銷量中的佔比已經達到了11%。
資料說話:
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678萬輛,佔汽車保有總量的2.28%。
其中,純電動汽車552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53%。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87.1萬輛,同比增加119.9萬輛,增長1.78倍。其中,第三季度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6.7萬輛,同比增加46.6萬輛,增長1.55倍。
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2%的保有量會有多大意義,還是那句話,佔比不重要,關鍵看趨勢。
新能源車強勢取代傳統汽油車,這個趨勢恐怕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吧?
不用說什麼國家雙碳,綠電,專精特性,還有高質量發展這些宏觀,有距離感的話,離經濟基礎群體,老百姓最近的,恐怕不是房子,就是車子了吧?
而且這有一個市場表現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新能源車二手市場發展不起來。
三年貶值60%是常態,價值保有明顯不如傳統汽車,更別說房地產了,就這種資產表現,能撬動槓桿,拉動經濟基本面麼?
這就是這篇文章的肉戲和關鍵了,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消費者視野是看不到經濟和貨幣迴圈的邏輯,需要跳出來才看的懂。
基於新能源汽車符合綠電週期的屬性以及經歷市場化所獲得的價值轉化表現和規律,中國正在嘗試向一個消費驅動,週期維護的全新經濟和貨幣迴圈系統轉型。
說直白一點,新能源車就是大宗消費品,總價和市場能夠逐漸取代傳統汽車市場的30萬億規模的經濟和貨幣總量,並且一定程度上能夠放大貨幣基數,而又因為新能源車不具備資產保值和增值的屬性,那麼可以預見,未來拉動中國國內經濟的消費馬車,即將鳥槍換炮,效率提升,透過新能源車,以及後續關聯的產業(無人駕駛,配套設施,上下游產業拉動,關聯行業……),以消費升級的形式,成為全新的貨幣水龍頭。
這個邏輯和觀點,值得大家反覆閱讀,加以思考咀嚼。
寫在最後:
對於即將到來的經濟轉型現實,普通群體該如何面對,適應,以及實現生存發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火車換軌執行,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給大家看兩張圖,一目瞭然:
火車可是沒有什麼方向盤的說法的,而且火車一旦執行起來,慣性力量極大,用來比喻成經濟發展,再合適不過:一個方向把控難度極高,一個經濟慣性力量巨大。
所以經濟結構轉向的過程,就相當於火車變軌執行,一個原理。
而火車變軌要成功實現,就需要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軌道轉換銜接,另一個,就是需要火車降速。
對應到中國當前的經濟現實情況,那就是兩個必然的現象:
1、經濟轉型的過程,整體經濟的執行效率就必然會下降,保障安全,這是火車降速。
2、在列車變軌以前,需要進行軌道調整,而這樣的調整和過度,必須要等整個列車組完全駛入全新軌道以後,才能恢復。
這就是經濟轉型,最現實,最接地氣的解釋。
而這樣的現實,是所有中國經濟環境中的個體,正在面對的過程。
文章最後,分享幾點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1、放棄過去躺在房產上面就能輕鬆賺錢的夢想,除非是真正的剛性需求,否則一切以資產增值保值躺賺作為出發點的投資行為和心態,都要被轉型過程教育毒打,這個不用多說;
2、消費型經濟和貨幣迴圈模式,是一個很有可能的大方向,在這樣的環境中,信用為王,老賴寸步難行,所以,重視信用,重視徵信,越早越好;
3、中國向消費型社會發展,是時代需求,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必然方向,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在現實中實際去體驗和適應,不管怎麼樣,量入為出是中國民族的美德,不能丟;
4、經濟環境和執行效率,會隨著這個消費型社會的逐漸構築和發展而持續加快,個體都是消費者,同樣也是生產者,這對於中國全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或許會迎來一個全新價值觀的消費新世界,這是好事。
5、陣痛過程難以避免,在不確定的階段要學會把握確定性,提前押注,也要看準趨勢和方向,未來即使是消費型社會,消費主導經濟,但是很多經濟的底層邏輯不會改變,比如,貨幣所指,財富匯聚。
無論接不接受,事實上,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模式變化,其實早已開始。
以上,就是關於這一輪中國經濟轉型的一些個人思考和記錄,和大家進行一個分享。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可以留言交流。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