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思廷
全世界最具活力的中國快消品市場上,經銷商又是最具活力的一個群體。據工商統計,今天的市場上活躍著超過70萬家快消品經銷商,但它們絕大多數散亂雜小,億級大商不多,能有十億元規模的超級大商更是少之又少。
傳統經銷商的天花板顯而易見。一方面,經銷商自身能力所限,存在市場和隊伍管理能力瓶頸,另一方面,品牌商長期以來受扁平化思維主導,這些都是經銷商做大做強的限制和阻礙。
儘管如此,全國市場仍然成長起來一批雖佔比極少,但仍有一定數量的超級大商。每一個超商,規模都在十億元以上,他們在業內都是名聞遐邇。他們每一個的奮鬥經歷,都是個個帶著傳奇色彩。
今天,《新經銷100人》欄目有幸能為大家帶來一位啤酒行業超商的奮鬥經歷。她在一個總計人口不到200萬的區域市場裡,31歲開始經銷啤酒生意,用27年青春煉成了一個年銷規模1800萬箱啤酒的超級大商。
她叫王波,是大連龍盛商貿公司創始人、華潤雪花啤酒華鼎會會員,也是雪花啤酒目前規模最大的經銷商夥伴。
王波有怎樣的人生際遇?她如何一步步從小到大,成長為一個超級大商的?與當年的同行相比,她的哪些與眾不同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她對未來的關注和思考又在哪裡?
王波女士是《新經銷100人》欄目記錄的第76位優秀經銷商,相信她的創業歷程和心得,一定會讓您有所裨益。
超商第一步,一年增長了15倍
1994年,王波31歲,是大連渤海啤酒在金州區的10個經銷商之一,同時也經營瀋陽的雪花啤酒。當時王波經營的還不能叫公司,是一家叫“秀麗批發”的批發部。
王波自認為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夫妻倆經營著一個酒水批發部,主銷品種是渤海啤酒廠的“大尼根”啤酒,銷量小得可憐,旺季一天才200箱,一年充其量4萬箱。
如果沒有其他變化,“秀麗批發”可能會像當時其他所有小經銷商一樣,要麼在小區域裡幹一輩子,要麼在大浪淘沙中被雨打風吹去,歸於無名。
但命運在1996年開始轉折,這一年,平凡而弱小的“秀麗批發”遇見了同樣剛剛走出瀋陽市場的華潤雪花啤酒經營團隊。
1994年,華潤雪花併購了大連渤海啤酒廠。一開始,大尼根牌啤酒仍由原渤海啤酒酒廠團隊經營,但情況並不好,市場上一直被棒棰島啤酒壓著打。
1996年,華潤雪花啤酒經營團隊正式接手了大連市場的經營工作。時任雪花啤酒總經理的王群在眾多經銷商中找到了王波,希望和她合作,讓她在金州、開發區做雪花啤酒經銷商。但下達的市場任務卻一下子嚇到了王波,第一年銷量目標就達20萬箱!
從4萬箱左右到20萬箱,一年之內要翻五倍?王波不認為自己能做到,但雪花啤酒找她談了三次,最後一句話打動了她。雪花啤酒給出承諾,“第一年保證她不賠錢,第二年保證她賺到錢”。
“到今天,我和雪花啤酒已經合作了27年了,龍盛的每一步、每一次成長都離不開華潤雪花,可以說是華潤培養的土生土長的經銷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華潤雪花有人情味,說到做到,講誠信。”王波如此評價道。
當王波決定與雪花啤酒合作,特意選了自己生日那一天簽約,1996年11月18日。
24年之後的2020年,華潤雪花啤酒決定將自己年度“全國渠道夥伴大會”舉辦時間定在每年的11月18日。其中命運之奇,巧合之妙,讓王波感慨不已。
我們從大局已定的今天去看24年前,往往很難體會到當時市場競爭的驚心動魄之處。在1996年,大連市場第一品牌是棒棰島啤酒,市場份額在75%以上,是當時雪花啤酒在大連的5倍,年利潤大幾千萬。
而當時雪花啤酒在大連市場份額只有15%。第一年目標就要增長5倍,銷量要到20萬箱,王波要如何去實現?
回顧起24年之前與棒棰島一戰,王波謙虛地總結:當時沒有什麼複雜的營銷競爭,一是拼服務,二是拼堅韌,三是再加上一點點創新。
正適逢春節,她藉助良好的客情,告訴終端多進一些貨,春節如果賣不完她再補貼一點或者負責調換,當時棒棰島啤酒已經把終端的庫存資源都佔用了,依照雪花啤酒當時的品牌地位終端是不可能再壓箱套了。所以王波借鑑了山東捆酒的銷售方法,把酒捆成一捆一捆的方便顧客提走。
這種“包售後”的服務方式在當時讓終端非常開心,大量的啤酒順利地鋪到了幾乎所有終端。
在鋪貨的同時,王波就在考慮動銷了。她注意到當時可口可樂的累計瓶蓋獲獎活動,每個可樂瓶蓋裡都有字,8個瓶蓋合起來就可以兌換相應字樣的獎品。她與華潤雪花積極溝通,華潤雪花非常重視,並在這個方式上做了創新,這就是之後盛行了15年的“再來一瓶”促銷方式。
龍盛利用自身高效的團隊執行力,積極配合公司,在1997年春節重磅推出“一瓶換一瓶、三瓶換四瓶”的節點促銷活動,在終端和消費者中廣受好評,春節一戰大獲成功。
短短三個月,王波的市場銷量就從一天200箱突破到了一天2000箱!到1997年4月的時候,酒廠的貨已經供不上了!
1997年,任務目標是20萬大箱,王波達成了60萬大箱!銷量突破了1萬噸,比1996年增長了15倍!
搶佔市場、力爭份額的競爭期必然需要高額的費用投入,雖然銷量大漲,但年底結算時依然有了33萬的虧損,華潤雪花依照約定補貼了王波33萬,但她只要了23萬。拿到了23萬元補貼後,王波夫婦馬上到山東訂了20臺送貨車,全部獎勵給旗下雪花專銷商和銷量達到了4萬箱的分銷商。
從1997年開始,王波與雪花啤酒的深度合作一直持續到今天,她在雪花啤酒經銷商裡的銷量“一姐”的地位從來沒有旁落過。
1997年大勝之後,王波先後成為雪花啤酒在大連市金州開發區、旅順口區、普蘭店區的經銷商。甚至在2018年,受雪花廣東區域公司邀請,王波遠赴海南,成了雪花啤酒在海南省部分縣區的經銷商。
24年,王波的“秀麗批發”成長為“大連龍盛商貿有限公司”,其銷售規模也從之前的年規模4萬箱,到如今的1800萬箱規模,成為中國啤酒市場上屈指可數的超級大商。
超商第二步,相信並善於團結夥伴的力量
今天的龍盛公司,說起來在大連市有金州、旅順口、普蘭店三個區域市場,但旅順人口35萬,金州區88萬,普蘭店人口63萬,合計總人口也才186萬人左右。
啤酒經濟的本質就是人口經濟,王波是如何在只有186萬人的區域內,實現了年銷1800萬箱的規模?答案就是超高份額。
在王波的三個市場區域內,雪花啤酒的市場份額近75%,這是一個令所有競品都望而生畏的份額數字。
這麼高的市場份額是如何做到的?
王波的答案是雪花的品牌在不斷地做大做強,龍盛也必須緊跟雪花啤酒的腳步成長和發展。同時引進優秀的人才,讓優秀的人才死心塌地追隨,這是做高份額、做強公司的關鍵之處。
在設計自己的生意模式時,經銷商往往是以市場、客戶或者產品為核心來設計的,這些都沒錯,但王波是以員工為核心,以企業管理機制為主導,來設計自己的生意模式。
從王波1997年把華潤雪花補貼的23萬鉅款全部獎勵給自己的客戶開始,她就明白了人和團隊才是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也是第一要素。經銷商經營的技術,就是分錢的藝術。
1)讓夥伴持續賺錢、
賺大錢,大家才願意跟你走
龍盛公司團隊約150人,其中二十多年的老員工已退休的有十多個,在崗的還有十多人,五年以上超過一半;合作了二十年以上的客戶更是比比皆是。很多客戶自己退休了,接班人仍選擇與龍盛公司深入合作。
也有許多龍盛的員工選擇了創業,轉身成為龍盛最忠實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王波非常自豪地表示,龍盛有很多員工和客戶都賺到了大錢,身價上千萬的不少,開賓士寶馬的更多。
在她看來,那麼多人透過龍盛公司過上了想要的生活,這比她自己做到1800萬箱規模還要有成就感。
王波認為,員工雖然與公司法律意義上是僱傭關係,但實際上和客戶一樣,與公司都是緊密的合作伙伴關係。創造價值的人,都應得到對等的回報,而不要害怕別人賺得太多。
因此,王波從十多年前開始,就不斷對公司管理模式進行改革,直到今天形成了獨特的業務合夥模式。
龍盛的市場模式大體分成兩種,城區市場是業務隊伍直營模式,農村市場是分銷模式。城區市場大約8000家終端,由約80名業務隊伍精耕直營;農村市場約14000家終端,由近百個直銷車及20多個分銷商負責覆蓋和服務。
直營和分銷兩種模式的政策都一樣,業務賺的也是商品差價。龍盛公司的商品進銷價、商品政策都不是秘密,團隊和客戶都很清楚。
如果讓業務員一箱只拿1元的提成,他不會有多大的持續動力,但如果一箱有3元甚至更高的差價,動力就不一樣了。當然,收益與付出、責任是對等的,王波設計了一套與業務模式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正因這樣的機制存在,龍盛才會出現一大批年收入幾十萬的業務員、主管和經理。而龍盛公司則轉型為一個平臺型公司,提供商品和市場管理,以及統一配送、財務及政策支援等等。
2)專業分工,揚長避短,對員工和公司都好
王波將龍盛定位於一個平臺公司,她願意讓團隊和客戶都賺到足夠的錢,但賺這些錢的時候必須是創造價值所得,而不能靠其他不光明的手段。
“一個人足夠聰明,用得好,他的聰明就會用對地方,對公司、對個人都好;用得不好,他越聰明對公司的危害就越大。”在用創新的業務模式解放了人性動力的同時,王波沒忘記在管理模式和工具上進化升級。
比如,城區8000家店,A類店大概800家,其中制高點有200多家,由大店業務員類承包模式經營。啤酒做市場會有很多終端活動,也會有市場費用投入,如果資訊不透明將會產生很多灰色空間。
因此,早在數年前龍盛公司就已經實現了全員手機作業。包括公司業務團隊、分銷商團隊,所有的訂單必須線上處理,這樣能確保所有的市場投入能真正到達終端,不至於被中間截流。
尤其制高點大店,涉及相當高的市場投入,王波設定了一個簡單的三權分立原則。和終端洽談的是一個人,業務員配合;實際投入是大店業務員墊付;最後公司督導稽核,再報銷給業務員。
職能專業化的管理設計,加上資訊系統和移動工具的全員應用,讓業務隊伍、支援隊伍既有足夠的動力去不斷做好客情、做好服務、做好市場,又有足夠的管理手段去避免人性中灰暗的一面抬頭。
事實上,透過資訊化系統的全面應用,龍盛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大大提升,對一線市場的響應也更加及時。王波稱,她現在每天都能收到準確全面的經營日報和分析,這在系統全面應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要有與別人分享賺錢的意識,設計符合驅動人性正面力量的機制,加上專業化分工和資訊系統應用”這是王波總結的超商煉成之道。將這三點總結為一點的話,那就是一定要“相信並善於團結夥伴的力量”。
“沒有雪花啤酒這個品牌夥伴,沒有我的團隊夥伴、客戶夥伴,龍盛就啥也不是。”王波認為,如果說從0到1萬噸,經銷商還可能憑藉堅韌做到的話,從1萬噸大商到10萬噸超商,就只有緊密團結和依靠夥伴才可能做得到。
超商下一步,思考永遠比市場先半步
從1994年的31歲到今天,王波將人生中最美好的27年青春都給了經銷商這份事業。為什麼27年與她同時代的那一大批經銷商,今天仍然存在的所剩無幾,做到超商地位的更是少之又少?
王波認為,是永遠保持學習和創新的心態,才讓她在渠道模式多次顛覆式變革的27年裡,一直在做“正確而合適的事”,直到今天。
當市場需要服務時,她從坐商轉向了行商;市場向深度分銷變革時,她精耕終端;市場需要規模時,她把規模做到最大;啤酒需要向高階發展時,她又培養了高階隊伍。
王波的愛學習、愛思考、愛總結,在華潤雪花裡頗為有名。雪花遼寧區域公司有十六個銷售大區,因為總是站在華潤雪花品牌和市場的角度思考,華潤雪花領導給了王波一個特別的稱號,遼寧區域公司第十七大區的大區總。
“永遠要比市場變化提前半步思考,並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比正確地做事還要重要。”王波用一個真例項子來證明她這一點。
2017年,王波在大連見到了剛剛升任華潤雪花啤酒總經理的侯孝海先生。侯孝海向王波全面剖析了中國啤酒市場未來的趨勢是向高階發展,高階產品的結構紅利是未來最大的紅利,並建議她要開始培養高階產品運作能力。
王波仔細思考後,認可了侯孝海對未來的分析和建議。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將直營業務團隊從20來人擴充至80多人。正是得益於2017的業務團隊擴張,讓龍盛公司在三年時間裡打造了足夠強的高階產品運作能力。
在2018年之前,龍盛的產品結構是中檔、次高、普高加起來才佔比30%左右,超高几乎完全沒有,但2021年這三者加起來佔比已經超過50%。尤其次高及以上的高階部分,今年有望突破2萬噸,近200萬箱。
要知道,整個北方地區高階啤酒市場並不發達,王波的團隊此前也並沒有太豐富的高階啤酒操作經驗,大高階200萬箱,這在全國市場都是一個令人驚異的高速成長。
今天,王波已經開始準備轉做龍盛公司幕後的工作,其孩子也參加了華潤雪花啤酒的“雪花啤酒二代接班人計劃”,同時聘請職業經理人(股份)專職管理公司,但她仍在思考超商之後的下一步該走向哪裡?
王波現在重點關注兩個方向,一個是數字化,一個是公司未來要向運營商轉型。
數字化方面,雖然龍盛自身的系統能力已經較為完善,但仍然孤立於市場之外,主要還是龍盛自身使用。
能否透過數字化系統將資料向上與華潤雪花打通,一方面大大提高與品牌方的溝通效率和業務處理效率,另一方面讓市場資料及時準確地與品牌商共享,幫助品牌商更好地決策和提供市場支援?
什麼時候系統才可以向下覆蓋到全部終端客戶,而不僅僅是龍盛公司團隊和分銷商團隊使用?什麼條件下、什麼方式才能把系統覆蓋到終端並讓終端持續使用?
轉型運營商方面。龍盛自身體量規模已經比較大了,雖然配送已專業化分工了,但能否將公司的配送力量結合分銷商的配送網路獨立出來?獨立出來後的配送力量,能否與其他大商整合形成新的專業配送服務平臺?龍盛剝離配送服務之後,轉型為專業的品牌運營商之後發展模式和發展空間又在哪裡?
以上問題,王波近一兩年思考最多最深,她也頻繁與華潤雪花營銷團隊交流,還與華潤雪花總部專門負責經銷商賦能的渠道發展部多次深入探討,她非常願意做雪花渠道變革的先鋒隊和試驗田,龍盛也定能打造出一個符合華潤雪花啤酒管理模式的王牌團隊。
已是超級大商的王波,已在經銷商事業上奮鬥了27年青春的王波,今天依然有不服輸的勁頭,為市場願意貢獻自己的智慧和經驗,仍在為找到通向未來的路徑和解決方案而奮鬥。
與雪花啤酒合作27年,王波深悟與誰同行比去向何方更重要,感恩雪花啤酒的培養,因為有了雪花啤酒這棵大樹,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回望龍盛發展的每個節點,都與雪花啤酒各位領導的指導休慼相關。
從消費者拉動、片區化改造、強化細分大品種、做強中高階、費用精益、營運專業化,龍盛得到了切實的落地,使龍盛行而致遠。王波願意帶領著龍盛與雪花啤酒一起成長、一起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