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還是這次真的會有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請大家看下圖, 最新發布的全國100城房價冰山指數,可以看出,目前全國房價總體趨勢都是進入下跌通道,僅有的保持正數不超過十個,估計到年底12月底,碩果僅存的這幾個城市也會有負數的可能,因為你現在看起來是正數,但資料為0.1%、0.2%的就佔了大半。
有人會覺得,你看這個資料沒什麼啊,其實際的漲跌大都不明顯,房價還是很平穩的,並沒有大跌,大家沒有必要多慮。
但一葉知秋,無論股市還是房市或者其它市場,信心都是最為重要的。這就跟一隻軍隊的志氣一樣,志氣低迷不振,往往是一場大潰敗的前兆。
當然,也有很多人持不同觀點,他們會再拿出過去地產發展週期來做對比,證明宏觀政策總會在關鍵時刻發揮積極作用,證明房地產市場的未來還很美好。
當然,這裡的“他們”,大都是與房地產業務密切相關的行業。
但我想說的是,這次或許真的不一樣了,一是炒房團的投資者基本已經撤離市場了(當然也有部分是被套牢的),二是房產稅過去我們喊了十來年,後來讓人感覺是“狼來了”,都已經是不大相信了,但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
在沒有炒房投資的市場環境下,房產一旦喪失了投資獲利的功能,一個城市的房價,必然要回歸其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就是你的房價漲跌與否一定會取決於下列幾個因素:
人口淨流入、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產品供需關係。
1、關於人口流入
大家可以看到,近兩三年不少城市,尤其是長三角地區蘇錫常、杭州寧波紹興金華等地區,是不是都大大放開了外來人口落戶政策、放開外來人口子女的入學條件與政策。
所以,對於強二線城市來說,這場“搶人大戰”,早就已經開啟。因為他們深知:人口流動,才是一個城市保持經濟活力的源泉。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這些城市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外來人口的增長,外來人口不僅僅為當地的建設、發展添磚加瓦,更能促進消費、拉動經濟、也能買房。
反面例子,令人惋惜的是,一些欠發達地區,在這方面也後知後覺。比如表現在外來人口落戶、子女就學這些事上,其思維、行動與執行力也要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其效率之低,令人疑惑。大家都不樂意來你這玩了?你還端著身份幹嘛?當然,這裡面有固有的作風習氣在作祟,有職能部門或人員的利益考量。
城市的衰落肯定是從人口的流失開始的。尤其是在城市人口低生育率的當下,三農政策興起、農村人口迴流,未來的二三線城市,都有這方面的擔憂。
2、關於居民收入
房價三五年可以漲一倍,工資三五年不一定能漲兩千。
前期有借錢炒房的,現在一套房出手就能賺一兩百萬甚至大幾百萬,下半輩子基本可以躺平。這種例子不少。我身邊認識的,就有十來個。而老老實實搞經營,為國家繳稅做貢獻,為社會解決員工就業的廣大企業,一年到頭,還賺不到什麼錢。這是近幾年來的真實寫照。
當然你也可以說,炒房的人他們前期有魄力、敢冒險、敢投資。
但是,從整個社會來說,這是有害的。因為對於大多普通人來說,一套房,就收割了幾代人的財富,也順帶收割了他們的未來。當然,有人不認同這一點,但是淪為房奴的年輕人,內心有多苦,壓力有多大,他們自己知道。他們人生最大的價值與財產付出,未來二到三十年,都與貸款的房產息息相關。
而高房價、高還貸,引發的消費降級正在逐漸體現。
舉個簡單例子:三年前房價200萬的時候,假設你手頭有100萬,首付完還能裝修,並有盈餘,根據自己的收入能力,每月還貸壓力一般,還有其它很多消費,如子女教育、外出旅遊、個人愛好等。
但當房價漲到300萬的時候,假設你手中也有100萬,付完首付你則基本沒錢了,裝修可能還要貸款,每月的高額還貸讓你喘不過氣,根本也不大敢隨便跳槽、離職,日常開銷甚至還要精打細算,根本不敢在其它方面多開銷。這就是很多有房一族的年輕人的真實狀態。
為什麼說高房價透支了民眾的幸福感,就是這麼來的。而最終如果只有房產行業一枝獨秀,其它消費行業停滯不前,更多實體經濟將面臨困境與危機。進而影響各行各業,企業利潤下降,員工待遇也就不能提升,進而再影響消費信心。這是一個迴圈。像今年的雙十一,無論線上、線下資料都下降明顯,也是源於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
所以,這事必須要遏制,再不遏制,就違揹我們的屬性與初心了!在我們這個國家,合理的房價漲幅,只能保持與CPI略高水平。
有些極端的說法是:凡透過炒房實現暴富的,必須仿效別的國家課以至少30%以上的資產增值稅;另一方面,房產稅的實施,也必須全面實行。
但至少“房住不炒”,已經是全體社會共識,現在應該沒人會懷疑在這一點上國家的決心。
雖然在我看來,這些工作,我們至少晚了5年,但為時也還不算太晚。
3、關於房產供需關係
我覺得這是地方上唯一可以能有一些操作空間、可以有“主動作為”的地方。因為前兩個因素,外來人口、居民的收入與消費,你是主宰不了的。
在宏觀上,必須要響應國家大的政策的號召,也沒有太大的操作空間。
但地方上可以從保障性住房建設(減少)、土地供應計劃(減少)、區域發展規劃上(完善基建)來做一些文章,因為市場剛需總是長期存在的,你收緊供應,在需求端自然就會有反饋。然後你再把地鐵修過去,把一兩個名校的分校建過去,招商個把大型綜合體進來,再建個體育場或公園之類,這些很常規的組合拳套路,都是為房產做背書,但確實也是有效果。
但這些地方上的政策與調控,都是對保障市場的平穩起到積極作用,但說要像過去幾次那樣能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基本不大可能了。
最後,我再說身邊一個朋友的案例吧,他今年有一套房想出手,從4月份就開始掛在中介賣,剛開始每週都還有不少人來看,但到現在一直也還沒能出手,到10月份的時候,中介與他商量,我朋友還給了他15萬元的下降空間,但結果是後來連過來看的人都很少了。
二手房的有價無市,已經體現得非常直接。而那些被套牢的炒房客,不知道,現在還是否能保持淡定?
房住不炒已是大勢所趨,炒房時代將徹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