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享受小康生活的同時,我們是沒法想象在60年代之前,那個處於物資緊缺的年代裡,絕大多數解放軍戰士只能用啃樹皮,來填飽肚子,他們沒來的及享受一絲一毫的物質保障。可在到現在,卻突然有一位老農拿出了一張欠條。聲稱這是八路軍欠下的1100萬借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情深義重的山西老農
1940年,日本開始對山西一帶進行侵略,當時組建的八路軍為了保護山西革命根據地,便短時間內駐紮在了這裡,直到取得勝利才離開。戰爭年代顛沛流離是常有的事,雖然戰爭是打贏了,可日軍卻將山西多條道路進行封鎖,村莊也不得進出,目的就是為了和八路軍打持久消耗戰。
眼看八路軍的後援物資得不到供給,武器和裝備又比較落後,再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日軍消耗到垮掉。
於是這種局面下,八路軍決定到村鎮籌集糧食。雖然我國百姓也明白八路軍的不容易,但自己家裡的情況也很為難都快揭不開鍋了,又如何幫助軍隊呢。看到這種局面的八路軍眾將士於是便只能繼續捱餓。
就在這時,卻有一位名叫郭陽明的地主,把八路軍留了下來。他說他家有自己投資的工廠,家中的田地也不少,養活一家人吃飯是綽綽有餘的。他看著八路軍那麼辛苦,便想著命家裡人拿出糧食送給八路軍。
不僅如此幾天之後他在聽說後援物資不夠時,又拿出了自己的1100萬法幣,派人去收購糧食,之後統統送予了八路軍。
有原則的八路軍
對於當時顛沛流離的八路軍隊伍來說,這等於是救命糧。人是鐵,飯是鋼,即使是再有精神鬥志的八路軍,也總得先填飽肚子才能英勇抗敵。
只不過在紀律面前,他們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堅決不和老百姓槍糧食吃。這一點他們和軍閥有區別的,雖然大家的共同使命都是抗日,但這也是八路軍此後會被歌頌的一部分原因。
當時不少百姓對八路軍感到十分敬佩,所以即使是自己沒糧食吃了,也要送一部分給八路軍。而八路軍也有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自己最難的時候,也始終遵守不搶糧食和不徵收糧食的原則。
即使迫於無奈借了糧,八路軍也會給那些幫助自己的老百姓打欠條。並告訴他們等到戰爭勝利之後,拿著欠條去找國家,國家會歸還這些糧食以及錢財。
郭陽明老人也是知道八路軍作風好,所以一下拿出家中的許多積蓄去幫助他們,老人沒有怨言,也更沒有想到什麼歸還的事情。
儘管如此,看到一車又一車的糧食之後,八路軍感動流淚的同時,還毅然決然要給這位老人開欠條,並在上面蓋了八路軍專屬的印章,表示自己的感謝,就這樣八路軍終於帶著足夠的糧食離開了。
借款1100萬最後歸還給老人多少?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郭陽明老人不幸離世,他將這張儲存完好的字條給了自己的後代,並且還囑咐後代說,這張紙條除非到走投無路的地步才可以用。
新中國成立之後,郭陽明的後代郭建英,因為家中錢財已經散盡,妻子又臥病在床,所以他翻出了那張早已經泛黃並清晰寫著八路軍的憑證字條。
鼓起勇氣去到了政府,並且把這張字條交給工作人員。畢竟這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工作人員不敢擅自做主,只能稟告政府做決定。隨後,政府帶領相關人員對這張字條做了堅定,並保證如果借條為真政府是絕對會還錢的,到這時郭建英的心才終於踏實下來。
只不過雖然1100萬法幣對於當時來說數額不小,可是現在匯率不同貨幣值也在發生變化,那麼該怎麼樣歸還呢?最後在經過政府的一致協商之後,決定還是應該按照當時的紙幣力度歸還。
就這樣,郭建英成功拿到了政府8萬數額的人民幣。別看現在8萬不算什麼但這個數目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來說,已經不算小了。尤其是在北京生活,買房也是綽綽有餘。
最後,郭建英拿著這筆錢救助了自己的妻子,國家還特許他們一家享受了一系列優厚的待遇。當初雪中送炭的情誼得到了回報,郭陽明老人的事件也再次證明,我國政府是言而有信的,我國人民是善良樸實的,我國歌頌的人民魚水情也是切切實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