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周弋博】
面對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應鏈短缺,美國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當地時間11月29日,《紐約時報》發文稱,由於原材料的延遲、短缺和價格上漲,陷入困境的美國製造商正嘗試從本土尋找新的供應來源,但也因此得作出兩難抉擇:要麼犧牲利益自行承擔額外的採購成本,要麼將成本轉嫁給後手,導致物價被進一步抬高。
同時,也有部分企業透過大量囤積原材料來應對這場危機。但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對此指出,這種行為反而會加劇美國的通脹,最終會讓企業“自食其果”,“人們訂購的東西比他們需要的要多,這加劇了短缺問題”。
史兆威還表示,讓產品製造迴流美國本土固然是當下的“流行詞”,但預計美國製造業因此恢復恐怕還為時過早。過去企業將生產從美國轉移到中國時,轉移費用可以靠生產成本減少的部分進行支付,如今企業試圖反向操作時,卻沒有可節省的成本來支付轉移成本,“(所以)我們就是沒法在美國組裝iPhone”。
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 資料圖
在《紐約時報》的報道中,三家美國企業的案例分別揭示了當下美國製造商應對供應鏈的三種危機:自擔成本、轉嫁後手、大量囤貨。
由於冬季滑雪人數激增,位於美國猶他州首府鹽湖市(Salt Lake City)的運動裝備的製造商和經銷商DPS Skis迎來了銷售旺季,這也對該公司的原材料儲備帶來了挑戰。
與沃爾瑪等商業巨頭不同,DPS Skis這類中小型製造商缺乏租用自己的貨船進行海運,他們能做的只有精益庫存、準時交貨以及依賴來自中國和其他遙遠供應商的貨源。
直到今年,DPS Skis一直從中國購買泡桐硬木作為製造滑雪板的芯材。不過,受到海運貨輪空間不足和港口超負荷運轉的影響,美國從亞洲和歐洲獲得成品和原材料的時間愈發延遲。
為了防止原材料耗盡,DPS Skis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找到了新的供貨商。
“在10月份,物資供應一度減少,讓我們屏住了呼吸。”DPS Skis的執行長亞歷克斯·阿德馬錶示,“我們很高興能從北卡羅來納州獲得木材。在美國,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把東西扔到火車上(運輸),比輪船或飛機都要好。”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在美國本土買到。該公司的滑雪杖和滑雪固定器仍然來自歐洲,導致該公司不得不空運採購這些物品——儘管空運的費用是海運的四倍。
阿德馬錶示,雖然公司儘可能選擇海運,但它並不便宜——在某些情況下,運送一個集裝箱的價格從5000美元漲到了20000美元左右。總體而言,該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了10%到15%。
報道指出,整個美國製造業都在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變化,這不但影響了美國經濟,也是造成目前美國通脹速度增快的主要原因。美國勞工部11月1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6.2%,創下30多年來的新高。
不過,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DPS Skis無法將原材料增加的成本轉移給消費者。
“我們的滑雪場客戶在春季下訂單,他們已經為即將到來的冬季約號了定價和交貨日期。”阿德馬錶示,公司為野外旅行和度假勝地設計的滑雪板,每副售價在800美元到1400美元之間,“對我們來說,在中游市場改變價格不利於我們與社群的關係,我們必須消化這些成本。”
DPS Skis生產銷售的滑雪板 圖源:《紐約時報》
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家居用品製造商Honey-Can-Do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該公司在商品定價上更具有靈活性,可以對成本進行轉嫁。
“每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Honey-Can-Do執行長史蒂夫·格林斯彭說,“在今年,零售商對於成本增加已經司空見慣。我從商家那裡聽說,超過90%的供應商都在給他們提價。”
“如果幾年前你試圖將大幅漲價轉嫁給一家大型零售商,人們會擔心你們之間的關係。”格林斯邦表示, “但在目前的情況中,這是常態。”
報道指出,Honey-Can-Do的產品售價大約上升了10%到25%,該公司精簡了產品種類,將重點縮小到最暢銷的產品上,從而提高海運效率。
針對美國製造商們普遍面對的供應鏈問題,美國政策組織美國製造聯盟(AAM)主席斯科特·保羅表示,“你對供應鏈控制得越多越好。那樣的話,你要麼是第一個,要麼就佔了上風。”
不過,要控制供應鏈也並非易事。Honey-Can-Do公司的主要生產設施就位於亞洲。格林斯邦表示,他曾嘗試將生產轉移到墨西哥或美國從而縮短供應鏈,但截至目前還沒有找到滿意的供應商,“畢竟你也沒法去賣你根本沒有的東西”。
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也指出,讓產品製造迴流美國本土固然是當下的“流行詞”,但預計美國製造業因此恢復恐怕還為時過早。
“我們會恢復,但這比你想象的要難。”
過去企業將生產從美國轉移到中國時,轉移費用可以靠生產成本減少的部分進行支付,如今企業試圖反向操作時,卻沒有可節省的成本來支付轉移成本。史兆威由此得出結論:“(所以)我們就是沒法在美國組裝iPhone”。
跨國諮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運營服務集團執行長馬尼什·夏爾馬也表示:“我們的調查結果表明,這種(供應鏈的)中斷可能長達3年。”
9月4日,富士康鄭州公司加緊恢復生產趕製訂單 圖源:視覺中國
當下的供應鏈短缺,本土的供應鏈難尋,美國製造商恰好處在了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不過,位於紐約的服裝製造商Two-One-Two New York選擇了第三條路——大量囤貨。
目前,該公司已經囤下了大量的紗線和其他原材料,以應對價格上漲和更高的運輸成本。“我們有很多存貨。”該公司所有者兼總裁瑪麗莎·富梅-南表示,“我們正在觀望事態的發展。”
不過,史兆威並不贊同這種做法,甚至認為這會讓企業“自食其果”。
“人們訂購的東西比他們需要的要多,這加劇了短缺。”史兆威表示,由於企業趕在價格上漲之前搶購供應商品,這反而會使通脹進一步加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