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 方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在建立、領導和指揮人民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同國內外武裝到牙齒的兇惡的敵人殊死鬥爭中,戰勝一個又一個強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產生的科學的系統的先進的軍事理論體系。這一科學的軍事理論,縱貫古今,博大精深,謀略運用惟妙惟肖,運籌帷幄玩強敵於股掌,總是能達成高敵一招、先敵一步,精妙把握戰爭先機之利,使強敵陷入節節被動,而我則牢牢把握戰爭的主動權。毛澤東軍事思想不僅遠勝我國古代《孫子兵法》,更遠超西方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對此,世界各國的兵家們都是認同的。世界許許多多國家不論是政府高官政要、經濟大亨還是軍界精英們都在學習毛主席著作特別是軍事著作就說明了這一點。多篇國內外報道稱美國自杜魯門以來的十多歷任總統都無一例外的學習毛主席著作就著實說明問題。
知識時代科技發展迅猛異常,新興領域不斷拓展。新興領域戰略前沿技術如雨後春筍,如大資料、量子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自主武器系統、太空武器、網路空間技術、深海技術、極地等不斷湧現。這使得現代戰爭形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國際戰略格局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上個世紀產生的毛澤東軍事思想能不能繼續指導我軍未來制勝強敵呢!顯然,回答是肯定的。毛澤東軍事思想較之我們古老的只有六千多字的《孫子兵法》和被西方兵家們奉為聖明的《戰爭論》,它鮮明的科學性、時代性、先進性和實踐性,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過去、現在和將來,在軍事鬥爭戰略指導上將永放真理的光芒。據悉,中央檔案館收藏有毛主席文稿四萬多份,其中軍事文稿就有近萬份,這在人類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在長達20多年的兩萬多次大大小小戰鬥,四百多次大小戰役的戰爭實踐基礎上產生的關於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的科學理論體系。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發動工人、農民、士兵進行武裝起義創立人民軍隊起,經歷了指揮幾百人、幾千人到指揮數十萬、數百萬大軍的統帥,使他們具有從戰士到統帥的實踐經驗,從指揮戰鬥戰役到戰略決策的實踐經驗。使他們具有運用各種作戰形式進行作戰的經驗,在各種環境條件下進行作戰的經驗,和國內外各種不同對手作戰的經驗。他們既有作戰的經驗,又有建軍的經驗;既有軍事工作的經驗,又有其他鬥爭的經驗;既有他們自己的直接經驗,又有全黨全軍廣大指戰員的直接經驗。透過實踐把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認識,又透過實踐檢驗理性認識和發展理性認識,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不斷向高一級的理性認識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在這種實踐基礎上不斷髮展、不斷總結出來的。
一是戰爭的政治主導觀點。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並進而指出:“戰爭是流血的政治”。就是說,毛主席始終把戰爭問題從政治上來分析來認識來抓的。克勞塞維茨在其著的《戰爭論》中曾指出“戰爭無非是政治透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顯然,這是有其科學道理的。但他並沒有從階級鬥爭的分析進行深入探討,這就有其一定的侷限性。毛主席堅決反對陳舊的軍事學說中認為的:軍人,不談政治。對此,毛主席是持批評態度的。他將軍事鬥爭全部放到中國革命政治鬥爭需要中去審視。毛主席看待作戰問題,歷來軍事要服從政治,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有利。當然,在對待建國後的歷次軍事鬥爭中,政治因素與戰爭年代有了深刻變化,軍事鬥爭主要是在保衛國防和國內和平與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相對有限的行動,這樣,毛主席在指導軍事鬥爭時對政治因素更為重要。只要達到懲罰敵人、遏制戰爭,維護我國自身安全的目的,更多強調的是有利有節。抗美援朝戰爭中,毛主席提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過三八線就達目的,綜合運用政治仗、軍事仗、外交仗、宣傳仗,並透過雙方談判以儘早結束戰爭。毛主席在總結對印自衛反擊作戰時指出:這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者說政治軍事仗”。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作戰的目的不是為了全殲印軍,也不是推翻其政權,主要是教訓一下印度政府,使其不敢再進犯我邊境。這一打仗爭取了50多年和平環境。後來我軍參戰部隊在總結時形象地比做:打是為了和,不打不能和,打不贏也不能和,打過頭了還影響和。
堅持政治的觀點,也就是政治主導觀,這其中主要還是正確認識政治、經濟、軍事等之間的關係,那就是經濟透過政治作用於軍事。在這裡政治是起著主導作用的。著力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就能既正確反映經濟利益,也很好地把握了軍事鬥爭。毛澤東軍事思想中關於政治主導的觀點,在今後的軍事鬥爭各項準備中依然是銳利思想武器。因為今後進行任何戰爭,政治是一種特殊手段的繼續這一點不會有任何變化。
二是戰爭的人民至上觀點。毛主席早就說過:“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正如馬克思所說,革命事業是千千萬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兵民是勝利之本,其要旨就在於人民群眾是人民戰爭的基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所進行的幾十年的戰爭,無論是國內的革命戰爭和反對外來侵略的戰爭,都是為了一個政治目的,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讓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勾結在一起的反動統治下解放出 來。一切為了人民,堅定地依靠人民,組織和武裝人民,進行人民戰爭,戰爭的革命性和人民性,就是我軍幾十年戰爭的政治本質,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建立在這場持久的人民革命戰爭基礎上的軍事理論。從這個意義上說毛主席也是世界馳名的人民戰爭大師。
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們進行戰爭的根本目的。因此,戰爭必須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發動了廣大群眾的戰爭就會創造出戰爭奇蹟。戰爭史表明,戰爭的偉力在廣大民眾當中,只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即使裝備處於劣勢,也可以戰勝裝備優良之敵。在人心向背方面有著廣大群眾支援,這樣就可大大彌補武器裝備上的差距。毛主席曾經把一切反動派都比做“紙老虎”,認為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永遠屬於人民。毛主席強調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這一著名論斷被中外兵家們經常引用在軍事理論研究當中。毛主席並非不重視武器裝備的作用。早在抗日戰爭開始時,毛澤東從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來看,就提出沒有革新軍制和先進武器裝備,是很難把日本侵略者打敗的。當然,後來由於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努力,我國抗日戰爭在相持階段時就迎來了勝利。
毛澤東軍事思想關於群眾的觀點又認為,不僅重視先進武器裝備的作用,也更重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人的因素,不光要注重人的政治覺悟,也要注重軍事素質的提高。毛主席有關高度重視軍事訓練的一系列論述,反映的也正是這方面的觀點。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並沒有改變人與武器的辯證關係。即使以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武器的美軍,在二戰後進行了若干場大規模的區域性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沒有打贏,關鍵是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打的是非正義戰爭。海灣戰爭打贏了,關鍵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得人心,武器因素仍然是第二位的原因。對此,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國會的報告也承認美國軍人的素質優於對手是獲勝的首要原因。原蘇聯入侵阿富汗打了八年,動用了各種先進裝備,卻由於遭到阿富汗人民的反對和持久抵抗,最後也以失敗告終,也證明了人的因素中人心向背仍是第一位的。堅持正義戰爭、堅持依靠人民群眾,是戰爭取勝的根本因素這一觀點在今後是決不會過時的。
三是戰爭的實踐為要觀點。實事求是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要義所在,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全部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哲學基礎。毛主席突出強調,研究和指導軍事鬥爭,要著眼其特點和發展,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迴圈往復過程。這就從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高度,解決了研究和指導軍事鬥爭的根本問題。毛主席本人指導軍事鬥爭的經歷,就突出體現了在不斷的迴圈往復中掌握戰爭規律的過程。毛主席成為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其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也是在成功和失敗正反兩方面的反覆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他曾這樣講過自己搞軍事的經歷: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去搞軍事,去打仗。後來自己帶起隊伍打起仗來,上了井岡山。在井岡山先打了一個小勝仗,接著又打了兩個大敗仗,於是我們總結經驗,產生了打游擊的十六字訣。誠然,同樣是實踐,毛主席高於他人之處,恰恰在於他比別人善於總結經驗,並把總結出的理性經驗再運用於實踐中,達到他所說的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 毛主席曾說,我這個人的長處,就在於願意總結經驗。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又分為掌握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這兩個方面。他早期從事艱苦卓絕的軍事鬥爭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直接經驗,他作為統帥之後,也注重掌握間接經驗,經常聽取戰場第一線指戰員向他介紹新的鬥爭經驗,這樣才使軍事思想不斷創新發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切實摸清第一手情況,毛主席曾專門把志願軍副司令員陳賡、鄧華和參謀長解方等從朝鮮前線召到中南海介紹情況。並與他們談了整整一天,詢問為什麼一次殲滅不了敵人一個團。這些領導同志根據作戰實際解釋,說當時美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我軍只能夜間進攻,而一夜只能達成對敵團防禦縱深的突破,對敵人一個團只能完成包圍卻消化不了。天一亮,敵我力量對比就會馬上發生變化,敵人的航空兵、裝甲部隊以強大的火力來掩護突圍,而我軍在白天排一級單位都難以調動,往往只好眼睜睜地看敵人衝出去。毛主席經過認真瞭解,終於認識到朝鮮戰爭的特點。由於我們沒有制空權,對敵人無法達成戰略上的殲滅戰。像解放戰爭那樣縱橫幾千裡的大包圍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戰法根本沒法搞。美軍佔有制空權、機動快、火力猛等優勢,我軍只能在夜間機動和發起進攻。戰略殲滅戰、戰役殲滅戰等都打不了,就只能在戰術性的殲滅戰上想辦法。正因為毛主席一切從實踐的觀點出發,反對脫離戰爭實踐的一切條條框框,要求一切從戰爭實際出發,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打法。這種實踐的觀點,不僅適用於指導過去的戰爭,也適用於指導未來的高技術戰爭。只有運用毛主席倡導的主觀指導和客觀實際相結合,即實踐為要的觀點,一切從新的鬥爭新的環境出發,才能創造出符合未來戰爭的指導規律。
四是戰爭的敢打必勝觀點。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重要方面,表現為相信自己的事業正義和必勝,堅信人民的力量,堅持獨立自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軍事鬥爭中的勇敢精神和科學態度的統一。當我軍還非常弱小的時候,敢於同國內外強大的敵人鬥爭,體現的就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比如,毛主席領導解放區軍民,面對強大的美蔣反動派,能夠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敢於奪取勝利。就說明了這一點。當然,這不僅是解放戰爭的特點,而是毛主席一貫的思想。解放戰爭開始以120多萬人迎戰敵人近500萬就是是敢打必勝。抗日戰爭一開始迎戰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毛主席就料定透過持久戰最後取得光榮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年,國家一窮二白,就敢於出兵朝鮮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等十八個國家軍隊進行殊死較量,就是敢打必勝的精神。
在二十多年的革命戰爭實踐中,毛主席用兵之道既“諸葛一生唯謹慎”,更兼“敢打必勝”相統一。毛主席考慮抗美援朝問題時,對於出兵到朝鮮能不能打贏,也是煞費苦心的。特別是當時沒有空中掩護,而朝鮮來的同志反映美國飛機太厲害了,經常擦著地面飛,別說地上有個人,就是有個小動物也能打到。所以這個仗能不能打,下決心是很不容易的。從1950年國慶節開始,毛主席考慮了整整二十個晝夜,一個星期不刮鬍子,下了出兵命令後又兩次下令暫停,甚至先頭部隊42軍有一個團過了鴨綠江後,毛主席還下令停下來,再考慮一下。從中不難看出“敢打必勝”與“慎之又慎”相統一。
在高新技術異常發達的今天,特別是戰爭已經在新興領域,如:太空、深海、網路、人工智慧等領域初露端倪,對此,我們要下決心在這些新興領域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同時,我們既要看到高技術武器的極端重要性,也要牢固樹立一個敢打必勝的信念。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面地深刻變化的周邊安全態勢,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偉大氣慨,全面學習並深刻領會軍委習近平主席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思想新論斷的深刻內涵。一方面要在戰略上藐視強大的敵人,堅定立足現有武器裝備“能打仗、打勝仗”的信心;另一方面又要在戰術上高度重視敵人,積極探索在高技術對抗中特別是新興領域對抗中佔有戰略高地,把握先機之利,超常用兵、靈活用法,這樣才能牢牢把握未來軍事鬥爭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