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課堂”中,主播分別與軍事博物館解說員趙楠、“白刃格鬥英雄連”連長孫兆輝影片連線。牛利/攝
千里連線,讓更多官兵“走進”軍博
南部戰區陸軍某訓練基地工程師鄭傑靈是一個鐵桿軍迷,參觀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直是他心中的夢想。但是從軍10多年,駐地和家鄉都距離首都2000多公里,他一直沒機會去軍博參觀。
在萬里南疆,像鄭傑靈這樣的軍博“發燒友”還有很多,但是因為距離遙遠、攻略不足等原因,他們到軍博觀展學習的想法遲遲得不到實現。
但是,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今年11月,在南部戰區陸軍第二期大校以上軍官理論研討班上,組織研討班的戰區陸軍宣傳處計劃利用“軍旗飄飄”App開設“雲課堂”,透過千里連線,來實現更多官兵的“軍博夢”。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據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處處長張首偉介紹,此次雲課堂充分運用軍事博物館珍貴的展覽資源,讓歷史資源活起來,主動走到官兵身邊,既打開了官兵的視野,又豐富了教育課堂,更提高了學史鑄魂的效果。
鄭傑靈是開發“軍旗飄飄”App的重要參與者,想到能夠藉助自家平臺“走進”心心念唸的軍事博物館,他第一個報名加入此次直播的技術團隊,全力保障此次“雲課堂”流暢順利。
軍營直播對於部分基層官兵來說已不是新鮮事物,但是對於一直面向大眾、現地展覽的軍博來說,直通部隊的線上展覽還是第一次。
“把我們的展覽服務於部隊,是我們的光榮!”軍事博物館副館長劉中剛得知南部戰區陸軍直播“進”軍博的策劃後興奮地表示。他們不僅派出了優秀的解說員,還毫無保留地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和影片資料,全力支援此次“雲課堂”開播。
被選為此次“雲課堂”的講解員,趙楠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儘管已經接待過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為了能夠為千里之外的官兵呈現最好的直播效果,趙楠還是提前做了不少準備,她和導播組反覆商討流程和試鏡,走位都練習了好幾遍。
千里連線軍史館、萬人共上一堂課。此次“雲端相會”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設直播間,在戰區陸軍機關設主課堂,在各連級單位設分課堂,課堂上還連線“大渡河連”“白刃格鬥英雄連”等基層單位。
因為多方參與、涉及面廣,站在“雲課堂”主播位置上的程文雄深知雖然主角不是自己,但是自己責任重大,起著“控場大師”的關鍵作用。程文雄是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教導員,從事政治工作10多年,政治教育經驗十分豐富,為了準確掌控直播節奏,調動豐富的雲端資源,積極回應官兵疑惑關切,程文雄課前做了不少功課。他對軍博的虛擬展廳觀看了好幾遍,對黨史軍史進行了梳理,還提前深入官兵調研,確保在直播中能夠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掌控全場。
此次“雲課堂”主題是“在黨的旗幟下前進——人民軍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主題展覽”,內容豐富、意義深刻。觀展中,官兵們難免會遇到困惑,為了能夠及時回應官兵們的提問留言,“雲課堂”還專門邀請了著名黨史軍史專家、軍事科學院教授潘宏為官兵們進行現場解讀,確保此次線上展覽不是走馬觀花,達到“軍史館裡話軍魂”的授課目的。
直播開始,當莊嚴威武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大樓出現在螢幕中時,駐守在南疆邊境線上的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上等兵文然不禁正了正自己的坐姿,從沒有到過軍博的他此時此刻有種邊防界碑連線祖國心臟的神聖感。
其他透過“雲課堂”“走進”軍博的官兵和文然一樣,從進入課堂的第一刻起,就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了。
直通基層,讓紅色資源走出軍史館走近官兵
“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當解說員講到“建立發展人民軍隊”單元時,主播程文雄看著彈幕和後臺留言,及時按下了參觀的暫停鍵。
官兵們在線上參觀時,程文雄也沒有閒著,他透過App時刻關注著官兵們的反映,確保能夠及時互動,提高參觀體驗。他在留言中看到官兵們對“槍桿子裡出政權”這句話背後的故事很感興趣,就及時把課堂交給了潘宏教授。
“毛澤東的發言抓住了中國革命的本質,在隨後的武裝反抗國民黨的起義中,中國共產黨打出來自己獨立的旗號……”經過潘宏教授的細心解讀,官兵們對軍隊和黨的關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看著官兵們的疑惑解開了,主播又把課堂交回給了直播解說員。
“這些文物無聲地記錄著革命歲月,記錄著革命前輩的忠誠、信仰、奮鬥和精神。”參觀“決勝千里黨指揮”景觀時,第75集團軍某炮兵旅中士陳陽跟著講解員看得仔細、聽得認真,毛澤東指揮千軍萬馬用的電臺讓陳陽激動不已,彷彿電臺走出軍博來到了官兵身邊,歷史的煙雲在眼前浮現。
“在革命戰爭年代,黨中央和毛主席就是用‘嘀嗒、嘀嗒’的電臺指揮前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如今連隊各項裝備更加先進,‘鋼’多‘氣’應該更足,打贏制勝的底氣和信心也應更足!”陳陽忍不住發出了一長段彈幕。“只有讓軍博優質的紅色資源真正走進官兵心中,線上參觀才能‘不虛此行’。”看著螢幕上的彈幕,潘宏教授感慨說。
“在天安門前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的100面戰旗中,戰區陸軍‘白刃格鬥英雄連’戰旗迎風飄揚!”當主播的聲音傳到耳畔,在“白刃格鬥英雄連”連史館中觀看直播的孫兆輝軍姿更加挺拔。此次“雲課堂”,“白刃格鬥英雄連”第45任連長孫兆輝不僅是觀眾,同時也是特邀嘉賓。
“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有精神的人講精神、有故事的人講故事,這樣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如果說線上參觀軍博是為了讓官兵更好地觸控歷史,那麼重溫自己部隊的歷史更能讓官兵產生共鳴。為了能夠讓線上觀看的戰區陸軍官兵產生歸屬感,課前做足功課的主播程文雄主動聯絡到了“白刃格鬥英雄連”,當參觀到連隊戰旗時,邀請該連連長孫兆輝為大家講述榮譽戰旗背後的故事。
“戰場上,我們靠著刺刀見紅的拼刺精神,讓一個人均還分不到一把槍的連隊,全殲裝備精良的日軍登木分隊……”在孫兆輝的生動講解下,官兵們更加理解了“飄揚的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這句話的內涵。
“軍博中的戰旗與連史館中的戰旗遙相呼應,更能感受到連隊榮譽的厚重。”直播結束後,孫兆輝動情地說。但是他認為,“白刃格鬥英雄連”的英雄歷史不只是自己連隊的精神圖騰,也是戰區陸軍紅色血脈中的寶貴財富,值得走出連史館,走進更多友鄰單位戰友的心中。同時,他也做好了把友鄰單位的紅色資源請進連隊的準備。
“這裡的風景很美,但是想要到達這塊界碑可沒那麼簡單……”參觀到“忠實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最後一單元,為了讓官兵親身感受軍人至高無上的榮光,感受戍邊衛國沉甸甸的責任,直播的鏡頭切到了位於雲南省滄源縣勐林山上的祖國153號界碑。
畫面中的巡邏官兵在攀登陡崖峭壁時,因為沒有地方下腳,只能將雙腳死死插進土裡,用手指緊緊攥住樹根,一點一點向上爬。看到這裡,一條條正能量爆棚的彈幕密集出現:“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此次‘邊關行’讓我知道了小小的自己是多麼的偉大”“我們站在那裡,身後的人民才能睡得安穩……”
回望歷史,穿越打破時空的“軍史長廊”
“就像指導員講的那樣,只有將‘聽黨話、跟黨走’鑄入靈魂,人民軍隊才能堅固如堡壘,才能贏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經過1個多小時的“雲參觀”,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下士胡杰文深有感觸地說。
當參觀到軍博中革命精神展牆的時候,胡杰文一眼就看到了“硬骨頭精神”,他馬上發出彈幕:“‘硬骨頭精神’yyds!”作為一名90後戰士,他在厚重的軍史長河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座標。
胡杰文所在的旅隊歷史厚重、戰功卓著,是有名的紅軍旅、百將旅。旅隊營區裡,有“技術精湛、服務官兵、聚焦實戰、保障打贏”的紅軍衛生連,有賀龍元帥親手締造、參加作戰千餘次的紅軍營,還有被授予“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夜老虎連”等榮譽稱號的尖刀七連……
“我們從南昌起義、洪湖蘇區走來。”直播結束後,在指導員馮傑的帶領下,胡杰文和連隊官兵把目光從螢幕中的軍博拉回到了眼前的旅軍史長廊,從軍史穿越回到底蘊豐厚的旅史,繼續在追根溯源中接受紅色教育,汲取精神力量。
“連隊用刺刀殺出了‘硬骨頭’的英名,誕生了特等戰鬥英雄、拼刺英雄劉四虎等英雄模範。”走出旅軍史長廊,馮傑帶著官兵來到連隊榮譽牆前,繼續追尋先輩的足跡,與他們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相遇”。馮傑在參觀結束後深有感觸地說:“軍史、旅史、連史……形成了一條打通時空隧道的‘軍史長廊’。”
“這節‘雲課堂’不僅打通了時間,也打通了空間。”一條打通時空隧道的“軍史長廊”也讓主播程文雄有了不同的思考。“直播中,官兵們走進了遠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走進了坐落於廣東惠州的‘大渡河連’榮譽室,也走進了位於雲南麻栗坡的烈士陵園……一節‘雲課堂’圓了不少官兵的夢。”作為政治教員,怎樣做好“雲課堂”的下篇文章,程文雄心裡已經有了規劃。
“基層官兵很難走出自己連隊這個小圈子,尤其像邊海防這樣高度分散的連隊。”在海防一線服役近20年,程文雄深有感觸地說。他所在的海防旅海防線綿延數千公里,雖然旅隊中有“中元山英雄連”“南海前哨鋼八連”等赫赫有名的英雄連隊,但是連隊與連隊之間隔海相望、獨立駐防,因為地域限制、任務不同等原因,大部分官兵直到退役也沒能到兄弟連隊看上一眼,自家的紅色資源成了“別人家的連隊”。
“與觀看影片、閱讀報道相比,實時互動、主動掌控節奏的‘雲課堂’更能對官兵產生衝擊。”因此程文雄希望把這節“雲課堂”的理念和經驗帶回海防,透過直播“雲課堂”的方式讓更多旅隊官兵走進“中元山英雄連”。
“我想看看他們的營房”“我想看看他們的伙食”“我想看看他們的訓練”……當程文雄公佈自己的計劃後,官兵們七嘴八舌討論起來。看著官兵們感興趣的樣子,程文雄心想,戰旗同樣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中接受檢閱的“中元山英雄連”又將在全旅爆紅一波。
“從北京到廣西,從廣東到雲南……從軍史長廊到文化廣場,從英雄燈箱到英模豐碑,從連隊榮譽室到班排榮譽櫃……不同地域不同時域不同形式的紅色資源都可在‘雲端’進行整合。官兵不懂哪裡點哪裡、喜歡哪裡切哪裡,也就實現了讓軍史館‘流動’起來,讓紅色資源共享起來。”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領導相信,這條“軍史長廊”推廣以後,必定能打通學史鑄魂的時空隧道,讓廣大官兵更好地銘記初心使命,爭做紅色傳人。
從紅色資源中汲取奮進力量
守衛
廣大官兵從紅色資源中感悟理想信念、感受責任擔當、汲取奮進力量,在這一過程中,軍史館扮演著重要角色。新時代如何讓軍史館展現新生命力,讓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火起來,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軍史館是我黨我軍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的重要載體,一處處紅色舊址,一件件紅色文物,一個個紅色故事,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傳承優良作風的鮮活教材,把它們挖掘好、啟用好,就能為強軍興軍積蓄強大的精神動能。穿越時空的回望——軍史館裡話軍魂“雲課堂”,利用“軍旗飄飄”App學習平臺,創造性地讓軍史館搭乘網路資訊科技的快車,使原來不可移動、不會發聲的軍史文物,實現課堂位移,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南疆官兵可以直觀、詳盡地瞭解軍事博物館,真切感受黨的百年榮光。這種方式在“走出去、請進來”中融合資源、擴寬視野,有效破解了地域、時間的限制,滿足了青年官兵需求,順應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趨勢,無形中提高了教育質效和感染力。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基層單位在啟用紅色文物價值、賡續紅色精神血脈、豐富拓展史館場所教育功能等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和有效的實踐,“思想政治教育音影片雲平臺”、開放式辦史館、智慧奈米黑板、特色榮譽牆、VR體驗展示……這些來自基層、來自實踐的教育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回望歷史,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紅色資源都是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只有讓這些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火起來,走到官兵身邊、走進官兵內心,才能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我們要在回望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回望中堅定方向、保持定力,更要在回望中奮進奮鬥、勇毅前行,做到任何時候都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不負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神聖使命。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