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論持久戰。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由於蔣介石不抗日,使日本很快佔領大半個中國。這時國民黨內產生兩大派,一派亡國論投靠了日本,另一派希望趕快消滅日本。全國人民聁望勝利,但不知道怎麼能勝利。這些期望反映到我們黨內。
偉大領袖毛主席為了給全國人民指明方向,於1938年5月寫了:論持久戰一書。毛主席這書是根據歷史特點所寫出來的。中日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O世紀3O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中日的矛盾是:日本是強國、小國、退步、寡助。中國是弱國、大國、進步.多助。這樣日本一長三短處,而中國是一短,三長處。但雖然如此,仍不能進行速決戰。起最決定作用的國家強弱對比。但最終勝利是我們中國的,敵強我弱僅僅是暫時的,三短、三長在戰爭過程中是要起到決定作用。因而中國不能亡國。
抗日戰爭第一階段:敵人戰略進攻,我們戰略防缶。主要是戰爭開始國強.弱所決定。
抗日戰爭第二階段:敵人戰略保守,我們戰略準備反攻。這個階段很殘苦。
抗日戰爭第三個階段:敵人戰略退卻,我們戰略反攻。主要是矛盾的變化,用敵人三短與我們三長對比,最後取得勝利。但不能很快勝利,必須用“持久戰。
我們黨在抗日戰的同時,批判亡國論。批判亡國論者錯誤誇大敵強我弱矛盾。
怎樣進行持久戰,怎樣能取得抗戰最後勝利?毛主席說:兵民是勝利之本。動員和發動群眾力量,就能造成敵人陷於滅亡之汪洋大海之中。戰爭除政治、軍事.經濟對比,人心占主導地位。
要實行具體戰略方針,就須用防缶中進攻,持久中速決,內線中外線。在抗日戰爭中採用持久的游擊戰。游擊戰在抗戰中具有一定的地位,起到決定作用。我們黨和人民緊密結合。按照毛主席的英明指導,原則,採用打贏就打,打不贏就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敵進我退,敵追我跑。敵退我追,敵住我擾,敵累我打,先打敵人薄弱部隊,後打敵人強大部隊。打的敵人暈頭轉向。
持久戰中的游擊戰,是毛主席英明的戰略計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理論武器。是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結合的成果,是馬列主義軍事理論的偉大貢獻。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戰略的勝利。
經過八年抗日戰爭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抗擊日軍佔侵華總兵力的百之五十八到百分之七十五:抗擊偽軍兵力百分之百:對日、偽軍大小戰鬥十二萬五千一百次斃傷日偽軍一百餘萬人:俘虜日偽軍五十一萬九千餘名:爭取投降日偽軍十八萬四千餘名:交獲長短槍六十八萬兩千八百多支:輕重機槍一萬一千八百多挺:各種火炮一千八百五十二門。
抗日戰爭勝利是毛澤東主義論持久戰的勝利,是全國人民英勇抗戰的勝利。
我們要高呼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領袖毛主席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