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8個月,美國防長奧斯汀又出現在東北亞的外交舞臺上。12月2日,奧斯汀在首爾參加第53屆韓美安保協議會,與韓國防長徐旭商定更新美韓對朝作戰計劃,欲讓韓國發揮更廣泛的地區角色。巧合的是,當天,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徐薰到訪天津,同中國最高級別外交官楊潔篪舉行會談。
一天之內,兩場高層外交活動交叉進行,中韓關係、美韓關係、朝韓關係、東北亞局勢走向引人關注。
美韓會談存在“溫差”
這是奧斯汀今年第二次訪問韓國。3月,他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聯袂首訪亞洲,與日韓分別舉行“2+2”會談,隨後還訪問了印度。這次,奧斯汀的行程單上只有韓國,主要活動就是出席美韓年度安保協議會。
美國國防部稱,這一例行機制是討論和確認兩國承諾的基石,對同盟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美方主要代表除奧斯汀外,還有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印太司令部司令、駐韓美軍司令等。
綜合外媒報道,美韓此前的會談期待存在“溫差”。
美方希望推動三項議題:著手製定新的作戰計劃,以更好地應對朝鮮的軍事威脅;在作戰指揮權移交計劃上取得進展;讓韓方在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韓方希望聚焦三大主題:半島完全無核化及建立永久和平機制、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推動全面而互利互惠的韓美同盟。
從2日會後釋出的聯合宣告看,會談取得多項進展,美方的“願望清單”基本實現。
其一,批准新版戰略規劃指南,著手更新作戰計劃。外媒稱,韓美現有“5027”和“5015”兩套作戰計劃。“5027”制定於40多年前,用於應對全面戰爭;“5015”制定於6年前,用於應付區域性衝突等情況。美國高官稱,雙方沒有設定更新作戰計劃的完成期限。
其二,針對作戰指揮權移交,明文規定明年實施“全面作戰能力”評估。這項評估只是作戰指揮權移交三階段評估的第二階段,因疫情等原因多次延後。不過,即使這項程式在明年順利走完,美軍何時能移交作戰指揮權仍是未知數。
其三,確認5月韓美首腦聯合宣告的表態,罕見提及臺灣。外媒發現,美國防長在會談中繼續炒作中國武器發展。但和5月的情況類似,聯合宣告隻字未提“中國”。韓國外交部5月曾“滅火”稱,韓美宣告中提到臺海和平“屬普遍價值”,並非針對特定國家。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指出,本次美韓會談雖說是常規動作,但發生在新的背景下,呈現出一些變化。
一是,在美國推行印太戰略、加強對華競爭之際,美國想與韓國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應對中國,朝鮮問題已淪為其次。二是,美國強調“延伸威懾”(在必要時提供核保護)的同時,支援韓國加快發展導彈系統、反導系統等。美軍此前發表的“全球態勢評估”稱,駐韓攻擊直升機中隊和炮兵師總部將永久化。三是,韓國收回作戰指揮權問題,關鍵看明年韓國總統選舉,如果保守陣營上臺,可能會繼續無限期推遲。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則認為,美韓同盟的合作還沒有完全納入美國印太戰略的框架。韓國在是否參加美國的印太戰略問題上處在十字路口,沒有最終決定。就目前來說,雙邊性質仍是美韓會談的主要特徵。
“至於作戰指揮權問題,半島局勢也是一大變數。如果美國不改變敵視政策,半島再陷危機,那麼,無論保守政黨還是進步政黨,韓國可能都不會想移交指揮權。”楊希雨說。
中韓展開戰略溝通
就在美韓防務高官聚會之際,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徐薰啟程前往天津。2日下午,他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舉行會談。
這是繼楊潔篪去年8月訪韓後,兩人時隔1年3個多月再次會晤。明年是中韓建交30週年,圍繞雙邊關係發展,兩國自然有很多共同語言。
韓媒稱,徐薰強調,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兩國的溝通和合作也較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重要;楊潔篪則將徐薰稱為“老朋友”,希望以合作為焦點推進兩國關係更好發展。
楊希雨指出,本次會晤是中韓戰略磋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潔篪去年曾訪問韓國,這次是韓國高官的回訪,也是當前複雜形勢下,中韓努力穩定雙邊關係、增進了解、加強合作的重要契機。中韓結成全面戰略伙伴後,一直保持著高層戰略溝通,通常聚焦戰略、政策層面的問題,而不是針對具體事件。
劉鳴注意到,徐薰今年曾訪美,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外長、防長都與韓國同行有過接觸。本次訪華有外交平衡的考量,也探討共同關心的問題。韓方會介紹韓美圍繞終戰宣言的討論情況,尋求瞭解中朝磋商進展。前不久楊潔篪剛剛與朝鮮駐華大使舉行會談。
韓國外交陷入兩難?
韓國高官一天之內與中美雙方舉行對話,引發輿論熱議。
“韓國2日分別與兩隊聽眾討論朝鮮問題。”路透社稱。
“美韓會談旨在加強同盟關係,但也遇到一些問題。”美聯社稱,美國希望韓國在半島以外做更多事,這涉及美日韓三邊合作,也關乎中韓關係。
有韓國學者稱,韓國能否在很大程度上加強美韓同盟、加入地區倡議,將取決於明年3月誰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主張在中美間採取務實外交;反對黨候選人尹錫悅表示,如果當選將加強與美日的安全合作。
“由於美國推行印太戰略,壓迫韓國選邊站,韓國外交現在處於兩難境地。”楊希雨說,一方面,由於南北關係處於僵局,韓國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加重,已是不爭的事實。韓國無論國內政治勢力,還是對外關係佈局,都有加強與美國關係的傾向。另一方面,中韓合作雖遇到一些阻礙,但韓國也認識到,選邊站不符合韓國利益。因此,韓國在努力避免選邊站。這是目前韓國外交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如果明年韓國保守勢力上臺,選邊站的傾向可能會更強。
劉鳴認為,韓國在對外戰略上處於搖擺狀態,基本採取兩頭平衡的做法。
一來,韓國在許多問題上需要考慮中國因素。經濟上對中國高度依賴,不希望因為過於靠近美國、參與一些對華機制,而引起中國的反感。朝核問題上需要考慮中朝關係、中俄朝關係,需要借重中國影響力。東北亞平衡上,韓國不願意捲入大國競爭任何可能的衝突;韓日關係氣氛緊張,雙方很難形成美國所說的“合作體”。
二來,韓美是戰略同盟,韓國國內保守勢力強烈要求加入印太戰略。因此,它會在供應鏈、半導體、疫情、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上配合美國,加強合作;但在軍事方面,仍會保持一定距離。
地區“困境”如何打破
圍繞東北亞局勢,近來也有外媒擔心,悄悄發生的軍事化可能把整個地區變成“火藥桶”。各國似乎都在加大軍事投入,日本和韓國速度最快。日本軍費預算大幅增加,計劃在沖繩島鏈部署更多導彈,考慮引進更多潛艇、驅逐艦和隱形戰機。韓國9月宣佈成功試射潛射彈道導彈,已啟動首艘航母部署計劃。
不過,也有澳大利亞學者認為,經濟和貿易相互依存,可能有助於阻止該地區任何軍事行動,並形成相互威懾下的安全模式。
劉鳴認為,美國推行遏華戰略,加大對盟友的壓力,這是問題的關鍵。在上述框架下,朝鮮半島屬於較邊緣的地帶,美國的管轄壓力相對減少,朝韓都在裝備發展方面取得進展。美國希望更多地“放手”半島問題,讓韓國去平衡朝鮮、並將其納入對華戰略。
“朝鮮半島乃至整個東北亞早已陷入一種安全困境。”楊希雨說,過去30年,各國都在軍備上加大投入,尋求各自的安全,但結果,各國都感覺更不安全。比如,朝鮮發展核武器,韓國就感到不安全,它會努力加強韓美同盟以及自身防衛能力;如此一來,朝鮮又感覺不安全,雙方陷入螺旋式困境。整個東北亞都是如此,地區不穩定性上升。這給了美國可乘之機。美國推行的印太戰略又相當於火上澆油,使得該地區困境加劇。
這一局面如何打破?楊希雨認為,最有效的途徑是各國增加安全合作、開展安全對話、追求共同安全,而不是拉幫結派,各自加強各自安全。東北亞地區是世界經濟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中日韓合作前景廣闊。面對當前的複雜局面,應恢復中日韓三國合作,透過合作追求共同利益,對沖矛盾,至少形成矛盾和合作的均衡。三國可從機制建設上努力,在打造命運共同體框架下加強經濟、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以找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基礎。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安崢